20考研,跨專業考研不可信的三大流言

跨專業考生可謂是最苦的考研人群,在起跑線就可能已經輸了別人一截,也導致了跨考生有多種擔憂。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常見的三條有關跨考的流言,一起來看吧~

1.跨專業最難的是專業課基礎薄弱

真相

應該說,跨專業最難的不是專業課基礎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總難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導文章中,專業課的複習並沒有那麼難——找到本專業的參考書目、真題,然後進行“針對性”“有效”複習。而最關鍵的“針對性”“有效”,恰恰就是攔在跨考學生和本校考生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如果你此時還沒完全找到你想要的專業課資料,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20考研,跨專業考研不可信的三大流言

1、運用人際網絡。專業課書籍真題,有的書店都能買到,而有相當的一部分只有在該校才可以買到。

因此,想盡一切的可能的辦法聯繫在該校的同學,朋友、網友、同學的同學……只要能夠幫你買到所需要的專業課資料,管他是誰。

2、目標院校的BBS。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關院系版面。在精華區中尋找一些與該學校該專業的考試有關的情況,發帖詢問有關試題情況,打電話,託該校該專業的同學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屆師兄師姐打聽。

通過以上方式的好處是成本低,最大問題就是耗時。儘管已經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專業的學生,跨專業考生仍要在蒐集資料上花很多時間,或影響整體的複習進度,或心神透支,打擊自信心。很多跨專業考生就是輸在沒有堅持到最後。

輔導班提供的是詳細的複習規劃、備考氛圍以及考生所需的專業課資料和信息。

2.跨考生因為專業基礎被歧視

真相

這是個偽問題。複試被刷是因為老師們覺得該考生不適合在這個學校讀研,而不是歧視。

研究生考試和高考不同,要選拔的是有一定知識基礎,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熱情和科研潛力的人。

20考研,跨專業考研不可信的三大流言

設置複試也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把好最後一關,而不是一味根據初試成績來確定是否錄取。另一方面,招來的研究生是由導師來帶,他們在意的是能不能選拔出合適的學生。

比如跨專業考歷史學,有的同學本科學英語或日語,那麼研究中外關係的老師可能就希望將他收入門下,因為他有語言優勢,可以更快入門。

有的同學可能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但思維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師可能就比較願意接收。

有的同學性格比較沉穩,能坐得住,做社會史的老師就比較願意要,因為看檔案必須坐得住。

反之,不論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的,對歷史知識近乎無知,思維混亂,性格浮躁,又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可以說找不到一點可以做科研的潛質,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實,跨專業的學生擔心的不應該是老師會歧視,而應該擔心老師會一視同仁。

因為從考核難度來講,導師對本專業考生的考核尺度會更嚴厲和深入,而對跨專業的考生則相對寬鬆,能回答到點子上,展現出邏輯思維能力即可。

從這個角度上說,導師算是反過來“歧視”本專業的考研人了。

3.同是跨專業老師更喜歡本校生

真相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本校考生的優勢在於,他能旁聽目標導師的課程,提前找到他想報考的老師,提前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與老師溝通,有機會贏得導師的信任與好感。這樣的優勢是絕大多數跨專業考生不具備的。

20考研,跨專業考研不可信的三大流言

但前提是,你得是“鳥”。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提前聯繫導師要承擔將自身的弱點提前暴露的風險,反而會失去了被錄取的機會。說到底,導師錄取一個學生的最大標準還是是否合適,絕不是任人唯親。

跨專業考研的學生要抹平這項潛在的劣勢,可操作的方法就是通過網絡瞭解導師的生平、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乃至個性。

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通過院校官網、中國知網等論文數據庫、微博、師兄師姐,至少比乘飛機火車去學校找導師容易。

當然,該導師往年有沒有招收過跨校跨專業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類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