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國的素顏時刻,來自美國人阿諾德,交通出行與個體經營


在世界攝影攝像領域,有一位名人,她是1913年生於美國費城的伊芙•阿諾德,這位攝影師早在1951年就進入了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成為該社第一個女攝影師。從1961年開始,阿諾德走遍了前蘇聯、 阿富汗、 埃及和中國等國家。1979年,伊芙經歷了10年被拒之後,終於獲准來到了中國拍攝,她利用了5個月的時間,行程達到六萬四千千米,拍攝了大量當時中國的歷史瞬間。

這是中國古老的運輸方式,充分利用江河,走水路還是走旱路,也曾經是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要思考的問題,比如,三國的赤壁之戰,就與江河有太多的淵源。如今,我們的高速、高鐵發展了,這種一葉扁舟的交通方式,也越來越不常見了。

耕牛,中國最古代的農業牲畜,它的地位,對於農民而言,其實比騾馬或驢都重要,牛在中國的成功,來源於它的力量、耐力和堅韌,它們是人類真正的朋友,而不是狗。

平板手推車,在1979年也是城鎮和鄉村重要的交通工具,生產生活需求同時滿足,通用性強,維護成本低,挑費小,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現在這種車在農村也還常見,還沒有被完全淘汰。

手工稱重。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電視上報道的北京售貨員,糖果一把抓、布匹一把量、豬肉一刀切,都是八九不離十。

早期的個體經營,搞起了餐飲服務,一輛自行車馱上一屜饅頭,就是一天的生意。

這張圖片我不確定,以我的認知,它是在製作一種麵食,手工餄餎面?或者是一種麥芽糖食品,叫它糖條?有知道它的真實身份的嗎?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