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如何解決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的施工技術

由於北方地區四季溫差大,屋面漏雨是當前房屋建築中最為突出的質量問題之一,國家將其確定為重點防護通病已有多年,但屋面滲漏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造成滲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設計不規範,施工隊伍素質差,不按要求施工。現行防水材料種類繁多,其中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所用的材料易得,價格便宜,耐久性好,維修方便,適用於屋面溫差較大的地區。所以仍廣泛應用於北方的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中。主要適用於非鬆散材料做保溫層,或基怪為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屋蓋的建築,當基層為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屋蓋的建築,當基層為裝配式屋蓋時,應用強度等級不小於C20的混凝土灌縫,以提高結構層的整體剛度。但由於普通細石混凝土抗拉強度低,剛性防水屋面所用材料密度大,極限拉應變小,易受混凝土或砂漿的乾溼變形,溫度變形及結構變位影響而產生裂縫。所以對其設計和施工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下面將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主要的設計要點及施工要求分別闡述如下:


1.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的設計要點

薦讀:如何解決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的施工技術


(1)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一般適用於平屋面的屋面防水,但必須保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坡度不能過大,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的坡度宜為2%-3%,並應採用結構找坡。否則混凝土防水層不易澆搗,坡度也不能過小,否則不利於排水,也達不到防排結合的目的。剛性屋面採取結構找坡,易使防水層厚度一致,同時增加基層的剛度,也利於節約材料,經濟上合理。

(2)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厚度不應小於40mm,並應在配置直徑為4mm-6mm,間距為100mm-200mm的雙向鋼筋網片,鋼筋網片在分格縫處應斷開,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普通細石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小於C20。

目前國內的細石混凝土的防水層厚度為40-60mm,如厚度小於40mm時,混凝土矢水很快,水泥水化不充分,降低了抗滲性能;另外,由於防水層過薄,一些石子粒徑中能超過防水層厚度的一半,上部砂漿收縮後容易在此處出現微裂,而造成滲水的通道。雙向鋼筋網片的鋼筋間距為100mm-200mm時,可滿足各類剛性屋面的構造要求,也可滿足計算要求,分格縫處鋼筋斷開,以利各分格中防水層自由伸縮,防水層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低於C20時,防水性能不能滿足要求,而且結構層的強度等級都是大於C20的。

(3)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應設置分格縫,分格縫應設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轉折處,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並應與板縫對齊,其縱橫間距不宜大於6m,分格縫內應嵌填密封材料,做柔性密封處理。

設置分格縫是為了避免防水層因基層變形及本身的變形而引起混凝土開裂。其位置應該是變形較大或較易變形的屋面板支承端,屋面轉折處,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其分格間距不宜大於6m,這是因為考慮到我國工業建築柱網以6m為模數,而民用住宅建築的開間模數多數也小於6m,以柔性密封材料嵌填,以柔適變,達到減少裂縫和增強防水的目的。

(4)普通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層與基層間宜設置隔離層,隔離層可採用紙筋灰、麻刀灰、低強度等級砂漿、幹鋪卷材等材料。

由於溫差、幹縮、荷載作用等因素,使結構層發生變形、開裂,而導致剛性防水層產生裂縫,在防水層和基層之間設置隔離層,使兩層之間不粘結,這樣防水層可以自由伸縮,減少了結構層變形對防水層的不利影響。


2.普遍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的施工

(1)混凝土水灰比不應大於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最小用量不應小於330kg;含砂率宜為35%-40%;灰砂比應為1:2~1:2.5。

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抗風化能力和減緩碳化速度,也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水灰比是控制混凝土密實性的決定因素,用於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用量只相當於水泥質量的0.2-0.25,從理論上講用水量少則混凝土密實性好,過多的水分蒸發後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孔隙,為方便施工,限定最大水灰比為0.55,最小水泥用量、含砂率、灰砂比的限制都是為了保證形成足夠的水泥砂漿包裹粗骨料表面,並充分填塞粗骨料的空隙,形成足夠的水泥砂漿包裹粗骨料表面,並充分填塞粗骨料間的空隙,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抗滲性。

(2)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中的鋼筋網片,施工時應放置在混凝土中的上部。

由於剛性防水層表面比下部更容易受幹縮變形,溫度變形影響發生裂紋,因此鋼筋網片位置應儘可能偏上,但又必須保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以減少因混凝土碳化而對鋼筋的影響。

(3)防水層的分格縫寬度宜為20mm-40mm,分格縫截面宜做成上寬下窄,分格條安裝位置應準確,起條時不得損壞分格縫處的混凝土,分格縫中嵌填密封材料,下部鋪貼防水卷材。

(4)混凝土攪拌時間不應少於2分鐘,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漏漿和離析,每個分格板塊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築完成,不得留施工縫,抹灰時不得在表面灑水、加水泥漿或撒幹水泥,混凝土收水後,應進行二次壓光。

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如果留設施工縫,往往因為接搓處理不好,形成滲水通道,導致屋面滲水。防水層施工時,任意灑水加鋪水泥漿,或撒幹水泥做表面處理,只能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層浮漿,其硬化後,內部與表面的強度和幹縮很不一致,極易產生面層的收縮龜裂、脫皮現象,降低防水層的防水效果,收水後二次壓光是保證防水層表面密實度的極其重要的一道工序,可以密封毛細孔,提高抗滲性。

(5)混凝土澆築12-24小時後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應小於14天,養護初期屋面不得上人。

防水混凝土早期脫水,會由於幹縮而引起混凝土內部裂縫,使抗滲性大幅度降低,所以在混凝土終凝後,立即進行養護,養護初期強度較低,應嚴禁屋面上人、踩踏,避免防水層受到損壞,影響防水效果。養護方法可採取灑水,溼潤養護,也可覆蓋塑料薄膜,噴塗養護劑等,但必須保證細石混凝土處於充分的溼潤狀態。

以上對普通細石混凝土的設計要點和施工要求,分別進行了闡述、解析,只要嚴格按照設計要點和施工要求,並組織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屋面滲漏問題就會被有效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