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戲:記1956年那場大合作戲

老沈聊戲:記1956年那場大合作戲

過去梨園界有一種演出叫大合作戲,也有大義務戲、窩頭會等不同叫法,含義稍有不同,但演出形式規模大體相同,是一種難得的名家薈萃。

這種演出以慈善事業籌款和賑災為名組織專義務戲。一般每場演出都要邀請一些著名演員和一些名票參加,因陣容強大、節目精彩,所以票價較高,但演員們是分文不取,只是由組織方供給食宿。義務戲反映了藝人們濟世救災的義舉,也為藝術名家會聚一堂、促進藝術繁榮發展和為戲劇愛好者一飽眼福創造難得的機會。

義務戲與素日劇場商業演出有所區別,一是演出劇目多為平日劇場所罕見;二是有很多年事已高、平日不常露演的著名演員參演;三是挑班名角們平時各唱各的,大合作戲時匯聚一堂,就是文武配角也是一流的,他們會聚在一起,共同合作唱一齣戲,還實屬罕見。各個流派、各種風格融合一體,大大地促進了藝術派別之間的相互借鑑、相互學習。這種打破戲班、打破派別的演出,十分珍貴。

歷史上有名的大義務戲不少,始終為戲迷們所津津樂道,很多回憶錄都有詳細記載,這裡就不贅述了。這裡回顧的是解放前夕1947年和解放後1956年的兩場大合作戲,大軸都是《四郎探母》,

1947年9月12日上海中國大戲院舉辦被稱作“杜壽義演”的名家薈萃演出,最為難得的是南北四大頭牌老生馬連良、周信芳、譚富英和李少春分飾楊四郎,而梅蘭芳大師的鐵鏡公主一貫到底。全劇的演出陣容是:李少春—楊延輝(坐宮)、周信芳—楊延輝(交令、過關、巡營)、譚富英——楊延輝(見弟、見娘)、馬連良—楊延輝(見妻、哭堂、回令)、梅蘭芳—鐵鏡公主、芙蓉草—蕭太后、姜妙香—楊宗保、馬富祿—佘太君、馬盛龍—楊延昭、高玉倩—四夫人、劉斌昆—大國舅、韓金奎—二國舅。

老沈聊戲:記1956年那場大合作戲

這裡重點說說1956年9月1-3日在北京連續三天演出的大合作戲。為了紀念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成立,9月1日和3日在中山公園音樂堂、2日中南海懷仁堂。三場演出劇目相同,大軸都是《四郎探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合作戲。令人矚目的是馬連良(見妻、回令)、譚富英(見弟、見娘)、陳少霖(過關、被擒)、奚嘯伯(盜令)、李和曾(坐宮)五演楊四郎,張君秋、吳素秋二演鐵鏡公主,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露演蕭太后。更可貴的是年愈花甲的肖長華和老搭檔馬富祿演二國舅,也是難得一見。此外,姜妙香的楊宗保、李多奎的佘太君、馬盛龍的楊延昭、李硯秀的四夫人也都是一時之選。2日懷仁堂的演出,楊宗保換上了葉盛蘭。當時有人曾說,如果由楊寶森演坐宮,那四大鬚生可就齊了,再請梅蘭芳大師蹲底演回令的鐵鏡公主,那可就天衣無縫、完美無缺了。

演出前也曾出現意外,李多奎的7歲幼子患腦炎搶救,全家處於極度悲痛之中。李多奎告假薦其弟子李金泉替演。但李的太君已成標準定式,缺李戲就不夠份兒了,經多方解勸,李最終以演出為重,強忍悲痛完成了演出。

周總理出席了首場演出,但僅看了前半場,因此譚富英的四郎提前演(盜令、過關),與奚嘯伯調換一下。

老沈聊戲:記1956年那場大合作戲

《四郎探母》前面的兩出墊戲《大八蜡廟》《鎖五龍》也是名家薈萃,值得一書。《大八蜡廟》是孫毓堃的前費德功、李四廣的費興、馬長禮的秦義成、虞俊芳的小姐、黃元慶的黃天霸、郝壽臣的金大力、李小春的賀仁杰、王福山的朱光祖、錢寶森的關泰、李萬春的褚彪、梁益鳴的施大人、李韻秋的張桂蘭、筱翠花的張媽、譚元壽的黃天霸、姜鐵麟的黃天霸和馬崇仁的後費德功。

《鎖五龍》是裘盛戎的單雄信、慈少泉的程咬金、劉雪濤的羅成、高寶賢的徐績、閔兆華的李世民。

1957年1月21日至23日三天,北京市戲曲工作者聯合會為籌集福利基金在廣和劇場舉辦三天聯合演出,聚集了馬譚奚尚荀筱以及張君秋、李萬春、葉盛蘭、裘盛戎、肖長華等眾多名家,也是梨園界一次難得盛會。特別是四大名旦中荀慧生和尚小云二位與小生名家葉盛蘭能夠聚在一起主演《得意緣》真是千載難逢。現將三場演出陣容介紹如下:21日《鬧天宮》張寶華的孫悟空、鄭敏恆的哪吒、米玉文的孫悟空,《一匹布》筱翠花的沈賽花、馬富祿的驢夫官、李四廣的張古董、沈曼華的李天龍、鈕榮亮的書吏,《審頭刺湯 雪杯團圓》馬連良的前陸炳後莫懷古、張君秋的雪豔、肖長華的湯勤、李多奎的傅氏、馬盛龍的戚繼光、馬崇仁的後陸炳、程長松張韻斌的皂隸、閔兆華的莫昊。

老沈聊戲:記1956年那場大合作戲

22日《挑滑車》楊盛春、江世升、張寶華、姜鐵麟四演高寵、郝慶海的牛皋、劉慶義的岳飛、楊鳴慶的兀朮、劉世臣的黑風利。《梅龍鎮》奚嘯伯的正德皇帝、吳素秋的李鳳姐。《得意緣》葉盛蘭的盧昆傑、荀慧生的狄雲鸞、羅世保的丫環、張洪祥的狄龍康、尚小云的郎霞玉、朱金琴的郎如龍、慈永勝的郎如虎、馬富祿的狄母、任志秋的狄妻、崔鳴仙的狄英鸞。

23日《八蜡廟》孫毓堃的費德功、商四亮的費興、趙玉民的院子、李小春的黃天霸、王永昌的金大力、李慶春的朱光祖、張鳴宇的賀仁杰、李萬春的褚彪、楊鳴慶的關泰、梁益鳴的施大人、劉英華的張桂蘭、李硯秀的張媽。《大探二》張君秋的李豔妃、慈永勝的李良、裘盛戎的徐延昭、譚富英的楊波、閔兆華的四公子。

到了4月份又舉辦了第二次籌集福利基金演出,4日和5日共兩場,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去年的大合作戲《四郎探母》,梅蘭芳在外地沒趕上,他說以後一定補演。這次梅大師參加了兩場演出,頭天是《貴妃醉酒》,二天是和譚富英合演《御碑亭》,這《御碑亭》是一次難得見到的演出,觀眾趨之若鶩、大飽眼福。兩場戲碼是:4日《三岔口》李慶春的劉利華、李小春的任堂惠、劉英華的劉妻、劉鳴恭的焦贊。《連環套》裘盛戎的竇爾墩、李萬春的黃天霸、邱久春的彭朋、錢鳴業的梁九公、陳世權的關泰、白玉春的計全、劉世亭的朱光祖、趙玉民的施大人、劉鳴恭的何路通。《貴妃醉酒》梅蘭芳的貴妃、姜妙香的裴力士、李慶山的高力士。

5日《戰馬超》黃元慶的馬超、劉永利的張飛、高寶賢的劉備、張韻斌的魏延、關鳴義的馬岱、周少安的孔明、羅世保的楊伯。《逍遙津》李和曾的漢獻帝、裘盛戎的曹操、葉德林的華韻、張福昆的司馬懿、李世霖的穆順。值得一提的是,裘盛戎給李和曾配演曹操難得一見。後來好像李和曾也給裘盛戎的《鍘美案》配演過陳世美。

《御碑亭 金榜樂 大團圓》王少亭的申嵩、譚富英的王有道、李硯秀的王淑英、梅蘭芳的孟月華、薛永德的德祿、韋三奎的孟員外、孫玉祥的孟夫人、姜妙香的柳生春、羅世保和蔣元榮的報錄人、羅榮庭的舉子、衡和華的舉子。

像這樣名家薈萃的高水平大合作戲現在只能留在老戲迷們的美好回憶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