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瑋煒:頂著創始人的光環,幹著贊襄君王的活


胡瑋煒:頂著創始人的光環,幹著贊襄君王的活

胡瑋煒

浙江東陽雖是小城,但自古文化積澱深厚,那裡的人有讀書傳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屬於非常典型的,有文化的小城。

這樣的小城有什麼特色呢?我們可以看看,同樣是浙江小城的餘姚,歷史上出過心學大家,王陽明。

所以,如果一個小地方,很有文化積澱。那麼從這裡走出來的人,往往有一種浸透著文化的力量。無論這個人本身,是否有很高的學歷。

真正的文化,浸透在一個人的思想深處和言行舉止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

這也是東陽小城,這個原生背景,給胡瑋煒的饋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文臣風範。

因為胡瑋煒,雖然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但無論是啟動資金,還是共享單車的概念,都不是她自己的。在很大程度上,胡瑋煒是頂著創始人的帽子,幹著文臣乾的活。

文臣主要的活是什麼?是贊襄,是輔佐君王。胡瑋煒最重要的活計,可能也是以創始人的身份對外演講,樹立摩拜理想與科技的形象。同時,她要在內部軍心不穩時,顧全大局,並對內安撫員工。

有人說,胡瑋煒不靠潛規則。這麼看可能有點淺顯。一個為了理想創業,熬白了頭髮的女人,如果還需要其他手段上位,何苦來哉?

再說,以文青形象樹立摩拜品牌之後,胡瑋煒早已於摩拜上市後,交出了實權。

之前,那樣拼命的付出,對於一個野心並不夠大的女生來說,已經可以了。

她的野心其實不大,但出力也不見得少。雖然效果可能不理想:不見得拉來多少資金,不見得拉來多少投資人。但這恰好是一種職場奶媽的性格,在古代則是典型的文臣作風。

試想,如果真能拉來很多資源,或者做事效果顯著。那她就不是胡瑋煒,而是另一個董明珠。這樣可能對企業本身來說也不錯,但其周圍的人要承受更大壓力。

好在胡瑋煒不是。她做事,但野心不大。她為理想風斗,但不盲目死磕。

這中做風,可能既來自其出身小城的薰陶,也來自其十年的記者生涯,以及在北京這十年中,始終不超過五位數的工資。

這些說明了兩點:

一、像胡瑋煒這樣的女生,更適合一種柔韌的堅持。她可以維持一種低烈度的長期競爭。

二、胡瑋煒的爆發力,其實比較有限。不然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她待十年的工資,可能早就超過五位數了。

有一定柔韌性,加上長期的記者工作,這些背景也讓胡瑋煒更能夠主動爭取機會。要知道摩拜這個機會,其實投資大佬自己想出來的。只不過當時沒人覺得靠譜,才會被胡瑋煒攤上。而且,如果不是胡瑋煒親的和力和理想主義,人家投資大佬未必會給她做。

當然,所有的賜予,都不是免費的。創業這些年,一個女人不僅是熬白了頭髮,而且可能也身心俱疲。所謂“能夠套現15億”,也未必真有其事。

畢竟,除了股權稀釋以及債務問題,創始人團隊真正能拿到手的,又有多少?

好在大體上,胡瑋瑋算盡人事以聽天命,也過了一把創業的癮。差不多可以求仁得仁了。

不過回首當年,那個等不及了的女記者,再看看眼下離職的光景。難道此時心中真的沒有意思波瀾嗎?

創業成功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失敗的人不少。但遺憾的是,無論是成功的商業英雄,還是失敗的創業者,都沒有辦法照顧到自己企業的員工。

創始人們想的,都是利潤和企業的生存。再了不起,像胡瑋煒一樣思考企業文化。為什麼說了不起?因為企業文化,可能和員工的切身利益成正相關。

畢竟,在互聯網這個方生方死的世界裡,企業創始人們自身尚且難保,能做到不拖欠供應商貨款,不拖欠顧客押金,已經不容易。他們對於其中的員工,其實很難認真培養照顧。

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所有行業都會徹底互聯網化。所有的互聯網巨頭,可能都要面對傳統企業的管理問題。那時,他們才會真正做長治久安的打算。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95後和00後,他們將來的局面,可能大有可為。

這也是我們這些已經或沮喪、或油膩或者依然死打硬拼的中年人,所希望看到的。

古語云500年必有王者出。由於科技的發展,即使現在是經濟週期的谷底,但新一輪經濟週期可能會在不久,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

在商業的江湖中,大概五年就會有新王者。

希望未來的90後,甚至00後中,新王者能夠更多地馴化資本的力量,同時緩和商業化對我們這個世界的壓力。

希望新的王者,不會像東哥一樣和自己的基層物流員工撕逼,或者不滿自己的高管休產假。

也不會讓自己員工,像某些互聯網企業的員工一樣猝死。

同時,新的王者最好能夠扶正商業化的傾向,不要讓大家都淪為賺錢的機器,和商業帝國的提款機。

畢竟,共享經濟是雙刃劍。它既能夠降低員工工資,也能降低使用物品的費用,讓普通人的生活,朝著安居樂業這個方向前行。

關鍵看由哪些人來主宰企業。那些給員工發錢,給用戶創造價值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