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導讀:節目名裡沒出現的“爸爸”一身份,反而成了節目最大的主角。戀愛關係之外,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以父女關係為代表的代際關係,以及更多可以投射到現實生活裡的原生家庭問題探討。從“不理解”到“和解”,《女兒們的男朋友》用一個個細膩又溫情的真實故事全景式地描摹出了當代中國社會關係的多面縮影。

文 | 一文

“父愁者聯盟”從一場集體反抗的“承諾”開始。

節目首期,在正式觀察“女兒們與男朋友”的生活之前,爸爸們集體承諾“支持女兒們的戀愛”“不摔桌子離開演播室”等。雖然達成承諾的過程頗費周折,但爸爸們不同的焦慮和“承諾”,既代表著廣大“父愁者”的現實境況,又確保他們會是第一次以旁觀者視角看到真實場景所作出的即時反應,引出節目對“真實”的全方位討論。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3月19日,代際戀愛觀察真人秀《女兒們的男朋友》在騰訊視頻上線,秦沛和姜麗文、張潮和張曄子、黃日華和黃芷晴、范志毅和範斯晶4組父女嘉賓亮相,在交互性的視角碰撞中,也讓各不相同的共鳴和共情呼之欲出。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猜不透的“女兒們”

以及關於“真實”的情感敘事

電梯裡,曄子和男朋友為公司搬家而落淚,他們明顯不習慣於鏡頭,用紙板擋住整張臉;拳擊館中,麗文和男朋友頻頻接吻示愛,毫不掩飾地直率情感表達成為他們相處的一大特點。在拍攝時,用觀察代替要求,對真實場景保持有距離但又敏銳的跟拍,女兒們和男朋友在鏡頭前的真實戀愛關係,或甜膩或躲閃,或和美或爭執,都讓節目的立意更鮮明,也更打動人。

隨之而來的探討就是,“真實”要如何變成節目的基本底色?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企鵝影視天馬工作室總監、《女兒們的男朋友》監製李笑透露,“每一對嘉賓的尋找和篩選,我們也在看他們每個人的相處方式,以及他們日常的活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長方式,連成長背景也都是截然不同,我們一定要選擇有差異化的,這樣才會多樣,讓大家看到所謂的個性、特色,有不同的情感帶入和情感投射。”

在拍攝前,節目組則用了更長的籌備期去確認爸爸們和女兒們的想法,節目組與被拍對象逐漸建立起信任感。“她們參加節目的經驗是比較少的,在拍攝的時候儘量不干擾她們的日常生活,她們正常要做什麼,我們去配合她們的時間安排,包括地點,她們的習慣,儘量做無干擾式的拍攝。”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在剪輯製作時,《女兒們的男朋友》又結合了前期大量對爸爸的備採,做到真實情感的回應與投射,“猜不透”的女兒們形象得以更立體,所謂的個性與反差也不再是一種自說自話。

不僅做到鏡頭與人物的關係真實,更要做到對真實情感的再挖掘和再探尋。李笑也坦言, “對於真人秀,我們有一個共識,即‘真’這件事情是最核心的。因為無法表演,無法接受長時間拍攝的細節捕捉,所以要找到最核心的原生關係,從這個原生關係作為切口,作為節目核心要表達和輸出的。”

“爸爸們”是主角,更是視角

火鍋店中,四位爸爸相遇,秦沛“吐槽”:“弄了半天,主角是女兒男朋友。”

雖然節目的名字叫《女兒們的男朋友》,但內嵌的隱形視角是父親,節目另闢蹊徑找到了一種“爸爸語態”,這在所有代際情感節目中是少有的新嘗試。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在李笑看來,“中國式的爸爸一般比較羞澀於表達,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聽到作為爸爸到底是怎麼想的,到底是怎麼看的,哪怕是很多細節,比如緊張的喝水。今天我們把他們放在這裡,有一個特別大的角色叫爸爸,所有爸爸們都有一個軟肋就是女兒,這個情感關係是我們最核心要表達的。”

把爸爸的角色以及父女的關係放大。節目某種程度的視角下沉,以爸爸的強關係立場關照子女的情感狀態,能讓年輕觀眾以一種更抽離的狀態審視“平輩”的情感心路,在啟發獨立思考的同時增強共鳴。

在泰拳訓練館,麗文出了一道搶答題“麗文最喜歡的醬汁是什麼”,她的左邊站著哥哥,右邊站著男友。“茄汁”,沒想到的是,最先說出答案的卻是觀察室的爸爸秦沛。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婚戀關係和父女關係兩種代際情感關係相交互,但著眼點還在於親情視野裡的愛情母題。像是黃芷晴與陳一天的關係,節目從他們戀愛之前便開始見證著,雖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變數,但節目的初衷也更希望讓爸爸能參與到那個“想見證但又不敢去觸碰”的部分。這些不一樣的嘗試,都是節目在風格定調上顯露出的現實意義。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做什麼事情,壓力比我們大得多。”節目中,張曄子與張煒迅面臨公司搬遷,而父親張潮在之前卻一無所知。女兒離開公司時流下淚水,張潮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瞬間落淚。或許有很多話語羞於在日常表達,又或是往往被忽視,但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中國式情感表達,剋制之餘又會添上幾分陌生。藉由節目的輸出管道,父輩更好地理解了子女們的生活和想法。“所謂的溝通,就是讓大家看到你沒有看到的那一面。爸爸們知道年輕人的世界我不懂,之前是不瞭解,但是他們願意去嘗試,這也是一種溝通方式。”李笑說。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從大面上來說,構建這樣的節目邏輯實質上完成的是一種社會意義的建構,通過不同視角的交互來提倡一種需要被重視的代際情感溝通方式。

除了父女關係,節目中的翁婿關係也成一大看點,其中既有范志毅的“嫌棄女婿型”和張潮的“實力護婿型”,還有秦沛和黃日華“只要女兒開心就好”型,風格各異,但都關係緊密;而父親“注視”下的女兒們的情感關係也是看點,每一對都有不同的相處方式,有野蠻女友型的,也有溫情甜寵型的;有浪漫童話型的,也有幽默段子手型的,無論是哪一型,這檔節目裡的父親、女兒、“準女婿”,都儼然能投射出大多數普通人的現實境況,喜怒哀樂,皆有共同體認。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小美好”愛情,或是各有確幸煩憂的代際碰撞,都真實地展現出當代中國社會關係的多元縮影,把一個家庭裡重要的幾組關係一併擺到“臺前”供以大家探討和思考。所謂一種“溝通方式”,更重要的價值在於促進理解——每一個家庭裡或多或少需要直面的問題,都並非不言自明,需要在一點一滴的磨合中才能消弭矛盾,然後繼續好好地往前走。

回到普通人生活中

觸發的社會思索自帶流量

“原生家庭”成為了近期被熱議的重要話題,似乎有更多焦慮難以避免地被放置到所有觀眾面前。

而這也是《女兒們的男朋友》的創作著眼點,它試圖傳遞出的內在價值邏輯是:每一個原生家庭都不完美,但這些不完美要如何被正確審視,最終變成我們成長、戀愛中的“鎧甲”?節目中的家庭各不相同,但女兒們無一例外地很幸福,爸爸們也都一併感受著她們的幸福。這是節目最核心的態度,也是試圖帶給觀眾最核心的社會思索。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亮相觀察室的爸爸們,關心的現實家庭議題跟所有現實生活中的父親一樣一地雞毛;女兒們個性迥異,卻也是日常中大多數普通同齡人的代表性縮影,在戀愛關係中、在親情關係中有個性也有共性,這從基本面上就比較能夠觸發普遍的共情和思考——他們就像是隔壁鄰居的一家子,家長裡短、柴米油鹽都要一一面對。

當麗文和男朋友頻頻親吻互動時,觀察室裡卻湧現了激烈的討論,爸爸們變身兩派,一派認為這種舉動沒有問題,僅僅是一種文化的認知差異而已;另一派又相對“保守”,認為當著女方父母的面親吻,有點不尊重長輩。

這樣的問題,或許在之後的節目中會頻頻上演。矛盾俯拾皆是,對矛盾的看法也因人而異,但也正因為如此,從《女兒們的男朋友》所輸出的有價值的現實話題,才更值得被大眾所聚焦。家人間彼此“報喜不報憂”到底好不好、男朋友是否應該大手大腳花錢買手辦、年齡對愛情是否構成問題……

節目撕開的每一個小口,撬動的其實都是當前生活中最具普遍性的認識。

用了“爸爸語態”的《女兒們的男朋友》,能否真正和解代際關係?

能夠看到,洞察用戶、洞察社會已經成為近年來騰訊視頻自制綜藝的內在邏輯,通過探尋和刻畫人與人之間的核心關係,在節目化的構造裡完成對社會議題的回應和反思。這樣的線索一以貫之,既有《心動的信號》對戀愛關係的層層考量,又有《幸福三重奏》聚焦日常婚姻關係的煙火氣,還有《我和我的經紀人》把職場人和老闆、客戶的關係深度描摹,以及這一檔切入父女、戀人雙重代際關係的《女兒們的男朋友》。

毫無疑問,對“關係”的考察是騰訊視頻所擅長的。但上述一系列節目的佈局,雖著眼於“關係”卻又不止於“關係”,整體上看更傾向於去呈現一種對幸福觀的探討和商榷,最終的落腳點都在於一種正向健康生活態度的引導。

正如節目觀察員陳銘在看片會現場所說,“我們在演播室裡看到的是這幾對年輕人愛情當中真實的人性的嶄露,我們聊的部分展現出我們價值觀、人生觀。我們看著他們,觀眾也看著我們,我們都被這個時代注視,我們都是最棒細節的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