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二代”這個名號在當下可謂是“如雷貫耳”的稱呼,“富二代”、“官二代”、“軍二代”... 不知從何時開始,它從一個名詞變成了一個饒有深意的形容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它開始變成了包含著行事高調、性格乖張、貪圖享樂、揮金如土等詞的定義。

在七十多年前的中國,有這樣一群“二代”,他們出身名門,風華正茂,或有滿腹經綸,或擁萬貫家財,或是權豪勢要。但是他們卻心懷天下、奉獻無私,將年輕的生命毫無猶豫地獻給了國家,甚至什麼也沒為自己留下。

他們就是,中國的第一代飛行員。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當中成長,別無選擇。”這是講述抗戰時期中國飛行員的紀錄片《沖天》的旁白。

在那個冷酷的時代,簡單的壯烈是英雄拼盡全力譜寫的詩。中國的第一代飛行員,他們放棄了信手拈來的富貴榮華,投身到救國的行列中來,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隻身架起飛翔的翅膀,為中國的站起來付出了血的代價,換來了和平與安定。

這其中包括林徽因的三弟林恆,中國“軍人之父”俞大偉的兒子,以及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小兒子。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他們學校立有這樣一塊碑,碑上寥寥數字,卻寫盡了他們的視死如歸。

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紛紛的戰火使中國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熱的境地。多年的抗戰消耗了中國大量的人力物力,特殊的時代也湧現出了諸多的英雄人物。這群“二代”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擔得起“英雄”二字。

1937-1945年八年期間,中國空軍擊落或擊傷日機超過一千兩百架,我軍損失軍機近一千架,犧牲官兵超過四千人。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閻海文是這群英雄之一。1937年8月17日,在執行轟炸任務時,他所架飛機不幸被日軍的高射炮擊中,機身著火,無奈只得選擇棄機跳傘,不想卻誤入日軍陣地。

被發現後,孤身一人的他遭到數十名日本士兵的圍捕和勸降,他毫無畏懼,掏出隨身手槍反擊包圍他的日軍,可無奈雙拳難敵四腳,孤立無援加之子彈有限,他卻始終牢記校訓、寧死不降。高喊一句“中國無被俘空軍”,然後抬手用最後一顆子彈,飲彈自盡了。

這一年,他才剛剛21歲。日軍因為感佩他的壯烈,將其安葬。日本兵列隊脫帽,垂首恭敬而立,為他舉行了葬禮,並立碑曰:“支那勇士之墓“。為敵人、也為勇士舉行葬禮,這在他們是第一次。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為了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對香港和仰光實行轟炸,全面封鎖了中國的海岸線,接著又切斷了滇緬公路。

海運無路,唯一的對外道路——滇緬公路也被無情切斷,援華物資無法進入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空軍剛剛起步的中國只得將希望押在了航運之上——中美兩國決定聯合開闢新的國際運輸線,飛行員飛躍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來運輸,這條航線被稱為“駝峰航線”。

看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才是“富二代”該有的樣子!

中國第一代空軍,他們犧牲的時候平均年齡才只有23歲。在本該綻放的年紀,他們的青春卻就此畫上了最莊重的句號。此時此刻我不知能用什麼詞去悼念這些英雄,那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時代的無奈。

儘管我們已經踏進了新時代,可英雄的精神不能忘。新的時代有新的要求,新一代年輕人也應該始終牢記國家的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也同樣應該不辱使命!

“二代”也好,“一代”也罷,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