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裡?——作者張喜高

多少迴夢中醒來,淚水早已溼透枕巾;多少次回鄉遠眺,眼前永遠是您徘徊的身影;多少年滄桑歲月,處處是您忙碌奔波的腳印。

你在哪裡?——作者張喜高

記憶停留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拿著母親親手縫的布書包,穿著膝蓋打著補丁的褲子去上學,臨行前父親都不忘叮囑一句:不要貪玩,注意安全。那時候家裡窮,為了生計,家裡養著七頭牛,五十幾只羊,還有豬、雞、鴨、狗,加上半山腰的四畝七分山坡地,全家的財產就這麼多。外面的地和家中的牲畜就像那個年代口號一樣,“承包”給了我的母親,因為在我的記憶裡,父親永遠有忙不完的事。

作為村裡的黨支部書記,父親幾乎天天在外奔波。一個農民不在地裡幹活,不在家看管牲畜,最重要的是不賺錢回來,真的讓人無法理解。每次回家,母親都是一頓嘮叨,父親很慈祥也很倔強,不解釋也不反駁,我不敢做聲,吃完飯趕緊溜之大吉。

大伯和兩位叔叔在金礦上班,不但賺的錢多,福利也很好,逢年過節發一些海帶、帶魚之類的東西,這在那個年代是很讓人羨慕的,他們每次都給我家分點兒,因為家裡窮不能買這些,我自然很高興,可以解解饞。母親總是在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拿出來吃,父親愛搞偷襲,冷不丁帶回幾個客人,我當然很不滿意,總認為他們搶了我的菜。有時村裡也來賣油條之類的好吃的,母親都拉我回家,次數多了也知道,那是有錢人家吃的東西,習慣了買不起,但心裡很是抱怨父親沒本事。

因為母親活太多,父親經常出差,早晨撒牛、羊,晚上往回趕都是我的份內事兒。後來村裡養牛的幾戶商量輪流去山裡放養,輪到我家就安排在寒、暑假,我就又多了一份工作。忍受著颳風、下雨、嚴寒與酷暑,在荒涼、幽靜的大山深處,面對一群牛,想想同齡的小夥伴,內心深處多了一份孤獨與悲傷。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玩永遠都是第一位的,貪玩的時候,牛吃了人家的豆子,趕羊不及時舔了哪家窗戶紙。看著父親挨家給人說好話,我心裡非常難過,無奈又自責,但父親從來不打我,可我不敢看父親的目光,內心敬畏且恐懼。

中學時,要過一條大河去上學,河面沒有橋,只有幾塊大的石頭,一半在水裡,另一半在水面外,非常難走。當時騎的二八式永久牌自行車,又笨又重,其他孩子們都是家長送過去,而我有時候是小夥伴幫忙,大多時候是我自己哆哆嗦嗦地過去。也曾數次要求父親送送我,他都是一句話,人要靠自己。還好每次掉河回家,母親早已準備好了火盆,對父親的無情也多了一絲恨意。多年以後,母親告訴我,每次我出門上學路過大河的時候,父親都到家門口前面的小山頭去看我,過了河再回來。母親的火盆都是父親提前讓準備好的,對於父親的愛逐漸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一年發洪水,河裡的魚被水中的沙泥嗆到了岸邊,拿著籃子在淺水處就可以捉到。村裡的人都去捉魚了,我回家拿了工具就往河邊跑,母親在後面囑咐我,你爸有膽結石,怕涼,不要讓他下河。在村裡人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在齊腰深的水渠裡忙碌的父親,他正在用泥巴和水草堵水渠的漏洞,漏洞形成一個個小水漩渦,順著水頭,沿著水渠,一個一個的堵,身上都是泥。我在渠上大喊,快點去河邊捉魚,村裡人都去了,他說下面的稻田是用沙土墊的,比較薄,快把水引過去,水中的泥漿可以改良土質,增加營養。我當時很生氣,幾天沒搭理他,後來因為著涼,父親膽結石的毛病犯了,去了好幾次醫院。

你在哪裡?——作者張喜高

父親膽小,每次去縣城辦事,由於班車發的早,天還不亮就得走,從家到等車的地方有很遠的一段路,天太黑的時候就讓母親送他,那時候只有山間小路,只能步行。2007年我參加工作,騎摩托車量了量父親步行的那段距離,整好31華里。只有像父親這樣心中裝著百姓,為百姓辦事不辭勞苦的毅力和決心,才能無數次在那樣漆黑的夜走如此長的距離。

寒來暑往,父親走了已經五年了,我沿著父親的足跡多次尋找父親的身影,在那瓜果飄香的青山上,父親親手栽種的栗子、扁杏早已蔥鬱成林,在那整齊金黃的稻田裡,洋溢著鄉親們豐收的喜悅。不管是那激流飛洩的水電站,還是那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到處都在講述父親帶領鄉親艱苦創業的故事。

父親的精神早已化作了河流,滋潤著他熱愛的這片土地,父親的身體早已融入了青山,祝福著這裡辛勤勞作的百姓!

編後記: 本文的主人公是寬城滿族自治縣絆馬河村原黨支部書記張煥餘同志。絆馬河村曾是國家扶貧重點村,全村57戶,248口人,受自然環境制約,長期處在貧困之中。1987年,在遼寧凌源金礦當工人的張煥餘放棄了“鐵飯碗”,回村當起了村支書,肩負起了改變家鄉面貌的重任,開始了他艱難創業的歷程。二十多年來,張煥餘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個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特困村建設成為令人羨慕的富裕村,創造了深山區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奇蹟,被群眾譽為“困難壓不倒的人”。 張煥餘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5年)、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公僕、模範支部書記,並獲得“五一”勞動獎章,還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他所在的絆馬河村黨支部,被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13年被縣評為“先進(紅旗)黨支部”、連續13年被地市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村集體先進建設單位”。 2010年1月3日,張煥餘同志因病去世。2010年3月,中共寬城滿族自治縣委發出全縣黨員幹部向張煥餘同志學習的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