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最近,市場傳出消息,瑞幸咖啡計劃在香港尋求IPO,相關投資銀行已開始為其準備上市資料。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再說到連咖啡。

市場傳出連咖啡在上海一些核心地區的日單量,從每日的兩三百單下滑到50多單,並且還爆出拖欠供應商貨款。

儘管連咖啡的創始人回應稱“純屬子虛烏有”,但可以確定的消息是,連咖啡將在全國關閉30%的門店,不禁還是讓人浮想聯翩。

難道這場互聯網咖啡的爭奪,瑞幸贏了?

瑞幸“燒錢”,錢來自哪裡?

瑞幸為什麼要選擇上市?

因為就在前不久,瑞幸剛完成了2億美元的B輪融資,整體估值達到了22億美元。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看瑞幸“燒錢”的速度。

在完成了2000家門店的佈局之後,瑞幸咖啡計劃2019年再開設2500家門店,總計達到4500家。

儘管表面上看,瑞幸稱虧損是一種戰略選擇。可是,如果按照2000家門店一年虧損8.7億元計算的話,那麼4500家門店的虧損額可能達到20億元。

這可不是比小數目。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燒錢”速度,瑞幸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得啟動下一輪融資。

明白了這點,也就能夠理解為何僅僅成立兩年的瑞幸,就迫不及待的啟動上市計劃了。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即使瑞幸未來可以賺錢,但必須得熬過“燒錢”這個冬天。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看,2019年或許是經濟環境最惡劣的一年,所有的投資機構都會“勒緊褲腰帶”。

所以,瑞幸急需資本市場為其“輸血”。

第二、一旦上市成功,就意味著瑞幸咖啡的內部問題,成為了公眾問題。有了社會投資者的入場,即便瑞幸連連虧損,也會有人為之買單。

第三、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時,為原有投資者建立起退出機制。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瑞幸只有不斷的狂奔,才能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只有獲得了更大規模的融資,才能反過來繼續狂奔下去。

這是宿命。

燒不起錢的連咖啡,只能“盈利當先”

想必很多人會問,既然速度可以解決虧損帶來的問題,那為什麼連咖啡不選擇“燒錢”?

原因其實很簡單,你來時的選擇,就已經決定了未來的路。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儘管2014年,連咖啡就已經在上海正式成立。但是,連咖啡最初的角色其實只是一個為星巴克、Costa等咖啡提供外賣服務的外送平臺。

直到2015年底,才開始成立自有的咖啡品牌。

在那個互聯網咖啡風口還未興起的大背景下,連咖啡採用的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略方針。依靠一線城市咖啡市場的增長和日益成熟的外賣生態,連咖啡在2017年底實現了整體盈利。

但沒想到的是,瑞幸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在瑞幸咖啡的壓力下,連咖啡在2018年3月份宣佈完成了1.58億元的B+輪融資。不過,相比於“燒錢”的互聯網咖啡而言,這筆融資只是杯水車薪。

過去這一年,儘管連咖啡也加快了開店的速度,不過相比於激進的瑞幸來說,還是更強調穩紮穩打。但即便如此,B+輪的融資早已經所剩無幾。

在瑞幸咖啡的“補貼”和星巴克佈局外賣業務的雙重打擊下,連咖啡原有的業務也由盈利轉為了虧損。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此時連咖啡面臨的問題是:

如果加快開店速度,那麼對於原本資金就吃緊的連咖啡來說,無異於自尋死路;如果收縮防守優化門店,那麼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

不過,從目前看起來,連咖啡選擇的是“戰略收縮”。

從近期的官方回應中,連咖啡透露了這麼幾點信息:

第一、主動關閉那些不符合連咖啡的品牌需要,經營效率不高且虧損的門店,大概涉及門店總數的30%-40%。

第二、 由於連咖啡在過去幾年裡更強調的是“線上社交+線下配送”的模式,說白了就是外賣比較多。也正因為此,即使關閉了很多覆蓋半徑重合的門店,但是總體的虧損有限。

但不管怎麼說,戰略收縮本身就是一步險棋。不僅意味著放棄了“開疆拓土”的機會,而且即便是讓現有業務重新盈利了,可是在競爭者的壓迫下,這種盈利又可以持續多久呢?

至少目前,還是個難以回答的問號!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

2019年,無論是瑞幸咖啡的擴張戰略,還是連咖啡為了盈利實現的收縮,其實都繞不過去的就是“錢”。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因為缺乏資金,被消費者稱之為 “民族第一咖啡品牌”的雕刻時光,已經在今年一月正式倒閉;

也是因為缺乏資金,咖啡陪你在華的合作企業在遭遇了多年債務危機後,如今也已經全面崩潰。甚至於說,連創始人不堪重負在家自殺身亡。

還有我們熟知的上島咖啡,已經陸陸續續從很多城市退出,3000家門店所剩無幾;Costa則索性賣身給了可口可樂。即便是像星巴克這樣當之無愧的巨頭,也感受到了業績下滑帶來的沉重壓力。

這一切,都加重了中國咖啡業的“寒冷”。

如今,在為數不多的互聯網咖啡品牌裡,瑞幸和連咖啡是最有代表性的。我們暫時不得而知,玩命狂奔的瑞幸,是否最終也會陷入資金枯竭的境地;我們也不得而知,戰略收縮的連咖啡會不會就此慢慢消亡。

但可以確定的是,瑞幸和連咖啡都還遠遠沒有到可以喘口氣休息的時候。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最後我想說,瑞幸的競爭對手未必是星巴克,連咖啡的競爭對手也未必是追求速度的瑞幸。因為,雕光時刻和咖啡陪你的慘痛教訓,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

真正的對手其實只有自己。

也就是說,瑞幸未必會贏,連咖啡未必會輸。究竟孰對孰錯,還需要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來源 : 品牌內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