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快樂!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胖三斤。

俗話說,“不出十五都是年”,雖然已經上班兩個周了,但我們的身體還處在過年週期,經受著上班與長胖的雙重打擊。

元宵節快樂!

瘦不下來,不怪我們,怪初一的飯菜太豐盛,怪家裡的碗碟不夠用,所以我們每天都在大魚大肉的剩菜剩飯中艱難度日;怪朋友太多,七個閨蜜八個群,一頓飯吃三次,一場電影看兩遍,還裝作第一次看的樣子,就這樣吃吃喝喝,瘦下來也挺難的。

正月十五好兆頭,預示著長胖(pian ren)的結束,同時帶來新年瘦十斤(hai hui pang)的快樂征程。

想瘦,還是好好享受吧!嘉銘寶寶起名祝您元宵節快樂哦。

元宵節快樂!

那麼關於元宵節,你瞭解多少呢,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元宵節快樂!

湯圓與元宵的區別

元宵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

湯圓的餡料有素有葷

元宵餡料先切成小塊後蘸水沾上糯米粉而成

湯圓乃將糯米粉和好成皮將餡包入

元宵皮薄,煮時皮才吸收水分變糊

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溼糯米粉粘性極強

元宵一般為元宵節北方的年節食品

湯圓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大家一定要記住哦,不可以在廣東的同學面前說吃元宵,免得貽笑大方呢。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元宵節快樂!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 舞龍、 舞獅、 跑旱船、 踩高蹺、 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週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鱗次櫛比,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畫面感油然而生。

元宵節快樂!

蘇味道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這是對煙花綻放的經典描繪。

崔液詩曰“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這是對走馬觀花遊人如織的真實寫照。

辛棄疾更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闕詞千古流傳。

而我們所瞭解的燈謎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存在了,那時叫“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

南宋時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燈謎。

元宵節快樂!

南宋後,賞花燈、猜燈謎讓元宵節的氣氛熱鬧而溫馨。

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傳統燈謎的製作講求一定的格式,需運用巧思才可以製出十分高妙的燈謎,是中國獨創的文學藝術。

在文章的最後,小編寫一個簡單的燈謎讓大家猜一猜,第一個猜中的獎勵你新年發大財!

天地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打一動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