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第四天的目的地为芒市,这也将是我们此次行程中单日耗时最长的一段路。根据地图显示距离为383km,时间约13h。不过根据前几天的路况判断,我们预计到达的用时只会更长。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为了能尽早抵达芒市,我们在天亮前启程,在西双版纳囤积的面包和水则能节省午餐时间。不过直到傍晚时分我们才意识到:出发时间应该再提早一些。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我们选择了一条距离芒市最短的线路,它紧邻中缅边境线,以县道和无名路为主,所以路况会相对恶劣。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较低的气温和85%的空气湿度,让道路能见度不足100m,此时车辆的灯光穿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也别忘了打开雾灯。

全新发现全系标配LED光源的远近光一体式自动,以及日间行车灯。自适应远近光功能在雾天和夜晚格外实用和便捷,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就能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更不会对其它车辆造成影响。

虽然雾天的驾驶条件相对恶劣,但对于路虎全新发现来说完全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全新发现经历了路虎全地形极限环境测试体系的严苛考验,比如多达35000项的零部件测试、1,000,000+英里的路试以及在最大温差超过85度的20多个国家,进行长达30个月的耐久性测试。可以说只有经历最极端的路况和天气,才能真正称之为全地形车,从而在各种环境和路况下为驾驶者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驶出市区平整的柏油路后,我们回到了昨天前往原始部落的山道。清晨是大货车集中出发的时候,跟车行驶不仅危险也会降低速度。而这条山路窄且弯道急,超车的时机往往只有一瞬间,这就对车辆动力的输出和响应速度有很高要求。

而在这方面也是全新发现的优势之一,它不仅能在越野路况提供保障,同样具有优秀的公路性能表现。为了更便于在日常驾驶时的操作,特别是对于驾驶经验较少的车主来说,路虎全新发现使用的全地形反馈系统可谓便利至极。在遇到不同道路情况时,无需驾驶者主动切换至相应的驾驶模式,只要按下"AUTO"按钮,车辆便能够根据收集的道路信息,对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悬挂高度等方面进行实时调整,从而以最佳的状态应对。让越野驾驶也能够轻松和从容。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挂入S挡后,全新发现的动力响应更敏锐,强大的急加速能力,让人足以把握住稍纵即逝的超车时机。

经过翁丁原始部落后,我们沿261县道继续向边境线靠近,道路情况也逐渐恶劣。这种碎石路面虽然不会导致陷车,但在超过一定速度过弯时,也容易出现侧滑情况。此时可以选择切换至碎石路面驾驶模式,发动机响应的速度减缓,方向盘的指向性也有略有降低,整体上减少车辆出现打滑的几率。另外,四驱系统也会实时检测各车轮的情况,一旦出现打滑或者附着力降低,则会迅速减少扭矩的输入,将更多动力分配给其它车轮,让车辆顺利的通过。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南方多雨、潮湿的天气,在山区极易出现滑坡。就在我们即将驶离261县道时,前方的道路被岩石完全封死,我们只能临时停车寻找其它路线。

根据地图标注,261县道是连接边境线和沧源县的唯一道路,因此塌方之后相信会有应急方案出现,加上此前也遇到了一些零星的货车与卡车。于是我们打算原路返回,沿途寻找岔路。至于最坏的打算,则是返回沧源自治县北上耿沧段,最后迂回至芒市。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大约行驶3km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的岔口,道路情况较差。不过地上的车辙是值得庆幸的信号,这应该是一条能绕过塌方路段重回261县道的临时道路。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临时开辟的道路条件不会很好,路面常见有碎石和炮弹坑,好在我们驾驶的这台全新发现选配了空气悬挂,不必担心车身被磕碰。

路虎全新发现的电动空气悬挂系统,是针对严苛路面而设计研发,能为车辆提供出色的车轮铰接和车身平衡。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调整的速度更快,并且允许对角的车轮交叉配合,对于交叉轴路面有着更好的应对。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电子空气悬挂系统在越野时能够升高底盘高度,防止车身剐蹭。而在公路性能方面它同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降低底盘高度,让全新发现在高速行驶和过弯时更加稳定,并且降低燃油消耗。

这套电子空气悬挂系统在揽胜车型上能够是底盘升高75mm,加上自身本就强大的通过性,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路面情况。当然,在公路性能方面它也有着很大作用。在车速超过105km/h后,系统会主动降低车身高度15mm,减小空气阻力和燃油消耗。

虽然变更路线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最终我们又回到了计划的路线上,随后便进入本次游记最贴近边境的一条线:南邻路-界南路-团结路,终点是南伞边境口岸,这也是我们预计中午将达到的休憩点。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边境线均为山路,对于一台SUV来说也许并不轻松,但全新发现的整体表现让人意外又惊喜。切换到运动模式后,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变得相当敏锐,你可以大胆的去攻克每一个弯道。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由于非常靠近缅甸,车载屏幕显示的时间甚至出现了1.5h时差。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虽然相比坏路来说,山路行驶更平稳,但边境雨林中同样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泥泞湿滑的路面时,全新发现的四驱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调整各车轮获得的动力,从而让车辆稳定的前进。

边境线似乎自带一股神秘感,并且很容易勾起人的征服欲望。但不得不说,近2小时的连续山路驾驶,的确十分消耗驾驶者的体力,而左摇右晃的乘车人也并不轻松。当回到看似平淡无奇的高速时,我们所有人都有种亲切感和豁然开朗的快感,而更重要的是南伞口岸不远了。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采用了承载式车身后,全新发现在公路性能上的提升非常明显。悬挂变得相当紧致,即便以较高速度过弯或快速并线时,车身的侧倾也能被很好的抑制。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镇康县城的南伞口岸,位于中缅边境中段,距离缅甸的果敢部落约10km。

—1—

接下来还有近一半的路程,考虑到之前遇到的种种突发情况,我们决定尽快启程。只是任谁也没料到,意外会来得这么快。在刚刚离开南伞口岸后,前往231省道的途中,又出现山体滑坡导致道路被封死的情况。无奈下,我们也只能改道一条村内的小路前往231省道。两次路线调整,拖延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村内的道路从入口开始逐渐收窄,路虎发现由于驾驶视野充足则不必过分担心前方路况,而全面的雷达覆盖以及全景影像也能保证车身不被剐蹭。

全新发现的车载屏幕内,能够显示绝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比如在涉水情况时,屏幕内会显示当前车辆所处位置的水深;周围遇到障碍时,屏幕内会自动切换全景影像,便于驾驶者随时查看车辆的情况,防止出现剐蹭。对于野外环境来说,这个功能相当实用,驾驶者不必下车查看,通过屏幕便能一目了然。另外,屏幕内也可以选择查看差速锁锁止情况、车身倾斜角度等实用的越野信息,方便驾驶者实时掌控。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穿过村庄后,是一段泥泞不平的山路,积水情况比较严重,但好在全新发现的涉水能力值得信赖。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路虎车型经典的蚌壳式发动机罩不仅辨识度极高,实际的作用则更为重要,它能将发动机舱严密的包裹,防止水和泥沙等异物的进入,保护发动机及零部件正常的运转。

全新发现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涉水能力,是集成了路虎品牌对于全地形科技的多年积累与不断探索,它并不仅仅是对进气口的改造,而是应用了一套完整、可靠的理论与装备:

蚌壳式发动机罩是路虎品牌的经典设计元素,仿生学的下扣造型不仅极具辨识度,更重要的是将发动机舱严密的包裹,从而避免野外的复杂环境和恶劣天气令机舱进水。

QUEEN MARY特殊进气通道是路虎创新的涉水科技之一,它与"玛丽皇后号"邮轮的船体漏斗设计非常相似。它拥有一路向上的6 nm特殊进气道,布置在立体的发动机罩内部,可以快速、有效的将水导流而出。下方的集气箱同样具有排水的作用,双重保障进入发动机的气体足够干燥。

全新发现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实时监测涉水的深度,并投放到车载屏幕中便于驾驶者参考,它的实用性自然毋庸置疑。而原理是借助布置在反光镜下方的涉水感应系统,它能准确的测量当前涉水深度。当然,在经过浅滩和被水淹没的泥泞区域时,它也能够大显身手。

另外,全新发现使用了包覆式车门,防止水和泥浆进入车身内侧,从而避免在下车时蹭脏衣物。对于路虎这种注重全地形能力的品牌来说,绝对是相当体贴和实用的设计。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全新发现的最大涉水深度达到了900mm。安装于两个后视镜下方的雷达,能够实时检测车辆所处的水深,并以直观的车身水位图投影到车载屏幕中。在面对这种难以用肉眼观测深度的路面相当实用。

全新发现配备了双速分动箱,低速扭矩放大倍数达到了2.93。中央差速器使用了电控多片离合器式,相比传统的机械式,它的反应速度更加灵敏且效果也同样出色。另外,全新发现可以选装后桥差速锁,配合全地形反馈系统的多种驾驶模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路面情况。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在湿滑路面中,全新发现的四驱系统则能够根据车轮的打滑情况重新分配扭矩比例,保证行驶的稳定。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之后的路程还算顺利,只是手机信号一直不够稳定,导航定位的延迟大,致使我们走错了岔口,直接误闯到了一个村子中。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此次的线路比较偏僻,很少有著名的景点,但沿231省道途径的怒江算是难得的一个。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怒江发源于青藏唐古拉山脉,由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流入云南省内。但途径这一段流域的地势平缓,没有显露出它波涛汹涌的本色。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怒江河岸的道路非常松软,驶过后轮胎都会留下明显的车辙。我们提前更换了AT轮胎也是明智的决定,即便全新发现的全地形能力够强,但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轮胎才能发挥出更多的实力。

细算起来,我们今天大约翻过了8座山峰,曲折蜿蜒的山路让一行人头疼不已。但傍晚时分的山中晚霞,让人暂时忘记了赶路的重要性,权当是对一天奔波的最好奖赏吧。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在边境上复杂、多变的路况下,发现全路况能力的强大尤为凸显,而高度智能化、便捷化的辅助功能,也让驾驶更轻松和简单。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不得不感叹发现名字的精髓所在,正是它强大、可靠的全地形能力,才可以带你越过层层的阻碍,从而发现最美的风景。

晚上8:00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芒市,一天近400km、11个小时的路程告一段落。而目前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填饱肚子。我们找了一家当地非常有名的云南菜馆。虽然菜品比较有云南特色,但口味还是能够让北方人接受,尤其是几个饿了一天的北方人。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2—

下一站的目的地是瑞丽,一个绝对的边境口岸城市。不过芒市距瑞丽路程很短,所以在充分休整过后,我们选择上午在芒市游览一番,午饭后再前往瑞丽。据当地人介绍,芒市有三个值得一去的景点:勐焕大金塔、树包塔和孔雀湖。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在傣族语中,芒市被成为勐焕,现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和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40万。

勐焕大金塔位于雷牙让山顶,可以算是这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不过现存的金塔在1966年进行重建,原先的山佛塔和勐焕大金塔在抗战时期被毁,而后二者合而为一,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全新发现的城堡式车身,也是全地形设计的一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外观的上的辨识度,传承发现系列车型的经典,也能帮助驾驶者在通过障碍的时获得更准确的判断。比如前后车身相对等宽,带有小角度内收设计的车位,便能确保在通过窄路时的安全和顺利。另外,全新发现的上下车身也是相对垂直,这就便于及时查看车轮所处位置,在通过悬崖公路、窄桥等道路时,增添安全性和驾驶者的信心。

芒市另一个比较出名的景点是树包塔,虽没有金塔的耀眼,但它的形成还掺杂着一些神话的色彩,造型也是相当奇特。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树包塔又名铁城塔,早在1769年建成。而塔中的菩提树,则大约在210年前生长而出,与铁城塔缠绕在了一起。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而关于树的由来,当地的传说是一只衔着菩提子的鸟飞经铁塔,种子落入塔中后生根发芽。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孔雀湖紧邻勐焕大金塔,因曾为孔雀的栖息地而得名,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水上乐园。

相比我们此前到达的地区和城市,芒市由于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发展得更加繁华,虽然与真正旅游城市尚有些差距,但也不失为一个休闲、度假的好选择。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关于食物的诱惑。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临行前挑了一家装修很有傣族风格的小饭馆,座椅和桌子设计也很特别。我们点了一些顺口的俗菜,但也也有着它自己的特色,比如腾云驾雾出现的干锅菜花。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与前几天的路程相比,芒市到瑞丽的路程可以用享受概括:100公里杭瑞高速。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全新发现的风阻系数达到0.39,全铝车身构造直接减重193kg,所以它在节油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全新发现的城堡式车身构造、平整的底盘以及隐藏式车门把手等部位,减少了车身的凸起,从而降低了风阻系数,减少高速时的燃油消耗和车内的噪声。所以即便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坐在车内也能充分感受到它对周围噪声的隔绝,特别是在关闭车窗后的瞬间,像是与外界彻底切断的连接,营造出相当静谧的氛围。

当然,在降低油耗方面,路虎也并不仅仅是在车身流线程度上做文章,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部位,也深藏着奥妙。比如全铝车身的结构,以及轻量化的悬挂材质,直接减重193kg,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体重。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全新发现搭载了3.0L机械增压发动机,221kW(300Ps)/5500的最大功率以及500Nm/1500-4000的最大扭矩让你想要的推背感随叫随到。8AT的加入,让换挡过程更加平顺和细腻,同时减少油耗。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采用承载式车身的另一大优势,是在舒适性方面的提升。前双叉臂式以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能够更好的吸收路面颠簸。

全新发现采用了承载式的车身构造以及全铝车身结构,配合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提升了整体的操控性。它并不会给你以往硬派SUV的沉重感,反而是异常的轻便,加速也足够迅猛。

另外,车身构造的变化也极大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悬挂对于细碎震动的吸收格外出色。特别是在高速通过桥梁的伸缩缝、减速带时,弹簧的压缩与回弹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尽可能的吸收外界带来的震动。

—3—

此次的行程很长,路面情况也相当的复杂,经常会是碎石、湿滑、泥泞以及铺装路面等路况反复交替出现。而全新发现的出色全路况能力,不仅保证了行驶的安全和顺畅,更在便捷性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多种路况模式的选择,有针对性的应付不同路况,而"AUTO"模式的智能和专业,也极大简化了驾驶时的操作,减少驾驶者的疲劳,更无需频繁切换驾驶模式和调整驾驶风格。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全新发现使用的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能很好应对这种不同路面间的转换。在使用AUTO模式后,车辆能根据当前路况自行调整油门、转向以及车身的高度,以达到最佳的车辆状态。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恶劣的道路情况不仅对动力系统提出较高要求,同时也是对各部件耐久度的考验。在这方面,以全路况能力著称的路虎家族自然有着独到之处。比如经过长时间耐用度考量以及降低风阻系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长时间涉水不会起雾的灯具;针对恶劣路况研发的高强度悬挂和刹车盘等等。所以,即便是在这种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我们对于全新发现不会有丝毫担忧。

瑞丽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坐拥西南部最大的口岸,让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相比我们此前途径的城市,这里的经济发展自然也更好。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初入瑞丽,放眼望去不乏高楼林立,确实有着一些繁华都市的风采。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姐告口岸是瑞丽最大的贸易区,它通过姐告大桥与对岸缅甸的木姐镇相连,这里也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原料集散地。

瑞丽以翡翠闻名,但紧邻边境的地理优势,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特点鲜明的旅游景区。比如畹町森林公园、勐秀景颇山寨和莫里瀑布等等,而这之中名气最旺的莫过于银井一寨两国。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位于中缅边境71号界碑的一寨两国。边境线将这个傣族村划分两个部分,在中国境内被称为银井,缅甸的部分为芒秀。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寨子里的国境线以竹篱和水沟为界,对面的几处房子便是在缅甸境内。

根据这个罕见的特点,寨子里也专门设计了一些颇有意思的景点,比如"一荡两国"。在边境线银井一侧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秋千,如果秋千荡得高一些,便是出了国境线。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这里的少数民族有个特点,在小的时候会在脖子上套进这样的金属项圈,便一辈子都不会摘下。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地处边境自然少不了缅甸人,寨内小路上的石板每隔几块就刻有一句简单的缅甸语。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由于村落的出现,这里的边境线并没有印象中的荒凉和森严。看着经常穿梭于两国的当地人,反而有种和谐、与世无争的感觉。

都说盛世翡翠、乱世黄金,以缅甸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加工水平来说,的确很难撑起翡翠这一产业链,所以毗邻的中国则成了翡翠交易的最大市场,而瑞丽借着地理上的优势,化身为翡翠之都。白天的瑞丽绝对是一个悠闲、安逸的旅游城市,但到了夜晚,这里也有着鲜为人知的疯狂。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习惯了北上广的生活节奏,在云南这种偏僻、安静的环境中反而有些怀念夜晚的喧闹。不过瑞丽的夜生活算是相对丰富的一个。

而它最热闹的地点,想必国内大部分地区都难以企及,这里有着非常独特的诱惑力,原因自然是翡翠。之前曾提到,瑞丽姐告口岸是国内翡翠原石的最大集散地。但原石中并不一定含有翡翠,或者含有量和品质较低,没有进一步加工的意义。这种极高的不确定性,诞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次生产业:赌行,现在大部分人称之为赌石。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这就是瑞丽每晚最人头攒动的地点之一,从天黑后一直到十点结束。而之所以在晚上进行,并不是因为它见不得光,而是因为它需要极强的光线。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长期在这里游荡的人除了手机之外,手电是必备之物。原石被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想要窥得其中奥妙,靠肉眼是行不通的。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除了当地人之外,这里摆摊的商人以缅甸人居多。而购买者除了商家以外,想碰碰运气的年轻人才是主力军。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我们也试着看了一些原石,通过手电的照射,你总能在某个部位看到想要的绿色。它或深或浅、或大或小,但想在"茫茫石海"中寻得真宝,就需要经验和眼力了。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这是剥去风化层后露出的翡翠石,但想买到这样一块原石,还需要很大的运气。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这个市场中除了出售原石以外,还有专门的"开光"服务。把你购买的原石送到这里,花上几十元的切削成本,就能立即知晓它的价值。

400km的12小时征途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二)

关于瑞丽的疯狂没有结束,或者说永不会结束,在靠近姐告口岸还有一处成品翡翠的交易市场。而自从有了直播软件,这里变得24小时人声鼎沸。嘶哑的东北主播和胆怯的缅甸人,成为了这幅画面的构图者。

剩余的行程,我们会逐渐远离边境线,前往腾冲和大理两座城市。作为云南最著名的旅游区,那里会有怎样的美景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