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羅非魚出口肯尼亞,壓低了價格,還保護了生態?

在非洲國家肯尼亞的魚市上,出現了一幕有趣的現象。該國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冷凍羅非魚,極大地衝擊了市場價格,一批漁民感到了極度絕望,但該國政府稱此舉有利於保護漁業資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原本是肯尼亞羅非魚的主要捕撈產區,因為水質汙染、水葫蘆入侵和過度捕撈,近二十年羅非魚產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此間,肯尼亞的人口卻翻了一倍。

中国罗非鱼出口肯尼亚,压低了价格,还保护了生态?

(圖源:Jeroen van Loon)

目前,肯尼亞羅非魚市場需求量約50萬噸,維多利亞湖的產量僅14萬噸。中國公司在這個市場找到了商機,去年向肯尼亞出口了價值1,700萬美元的冷凍羅非魚,出口額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在價格上,中國進口羅非魚僅$1.70/kg,當地捕撈的高達$5/kg。

肯尼亞漁民Frederike Otieno向BBC抱怨:“這真是令人絕望是市場!”

“我們在湖面上度過了許多夜晚,損失了很多柴油錢,卻要和中國的廉價魚競爭,有時候還賣不出去。”他說,“十年以前,我一天能賺3,000肯尼亞先令(約30美元),現在只賺400多!”

中国罗非鱼出口肯尼亚,压低了价格,还保护了生态?

(圖源:Jeroen van Loon)

相比之下,中國羅非魚經8,000公里長途跋涉運至肯尼亞,利潤卻比當地貨高得多。“當地消費者更信任本地的產品,但我們(賣本地魚)根本賺不到錢。”魚販Mechak Juma稱,“有時候,我都不想告訴客戶我們的魚來自中國,但也只有靠賣中國產品才能養活我的家人。”

去年11月,肯尼亞政府稱,為了保護維多利亞湖的捕撈業,宣佈禁止該國從海外進口羅非魚。可僅僅兩月後,這條禁令突然被撤銷。有人猜想,肯尼亞政府肯能考慮到中國會凍結肯尼亞鐵路建設基金,故不敢再生事端,但肯尼亞漁業局稱解釋,“蒙巴薩(Mombasa)港口滯留了大量(中國)冷凍魚,對當地供應產生了負面影響。”

隨後,肯尼亞當局加強了維多利亞湖的保護工作,如逮捕在繁殖區捕魚的漁民,漁民不敢進入湖中作業,短期內進一步刺激價格的提升。

中国罗非鱼出口肯尼亚,压低了价格,还保护了生态?
中国罗非鱼出口肯尼亚,压低了价格,还保护了生态?

(圖源:Jeroen van Loon)

“東非海洋食品公司”(East African Sea Food)是該國最大的中國羅非魚進口企業。公司總經理John Musafari表示,中國的養殖羅非魚具有高品質、低價格等優勢。他指出,“肯尼亞的羅非魚養殖業未能起步,因為這裡的飼料‘過於昂貴’。羅非魚飼料由玉米制成,而玉米也是這個國家重要的糧食。”

從中國進口羅非魚也讓另一些肯尼亞人發了財。商人Simon告訴BBC,“我們要感謝中國羅非魚,它讓窮人也能吃得起高營養、高蛋白的魚。靠賣中國羅非魚,我一天能賺300美元,比很多肯尼亞人一個月的收入還多。”

肯尼亞漁業局官員Edward Oremo評論:“只要中國持續向肯尼亞賣魚,50年後維多利亞湖的商業捕撈將終結於歷史。”(本文轉自【糧油信息網】。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