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首日,6小時破5088萬

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首日,6小時破5088萬

(記者 王維)牆上的時鐘剛剛指向6點,喜馬拉雅上海總部數據中心顯示屏上的數字又跳了一下,最終定格在5088萬,打破2016年第一屆123狂歡節內容消費記錄,堪稱是一場覆蓋328個行業的思想文化盛宴。

從2016年6月上線精品付費專區為起點,喜馬拉雅正式進軍知識付費領域。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喜馬拉雅在這個賽道上一路領先,發起內容消費行業首個“雙十一”去年第二屆創造了1.96億的銷售額,而今年6小時突破5088萬的銷量也標誌著123再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知識付費到內容消費,123全民狂歡背後的邏輯

仔細觀察今年123,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點,從聚焦知識付費的“知識狂歡節”拓展到以消費內容為核心的全民聲音“狂歡節”,也將引領音頻行業邁向新的發展期,這也標誌著以音頻為代表的優質內容正在推動公眾認知升級到消費升級。

從今年123狂歡節首日的戰績來看,喜馬拉雅在包含性比知識付費更大的內容消費行業快速發展,成為大內容付費的第一平臺。數據顯示,共有包含了馬東、吳曉波、龔琳娜、華少、樂嘉等8000多位聲音網紅和超過138萬條付費內容共同打造了這場狂歡盛事,付費內容數量是去年的4倍。由此可見,內容消費市場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從一個相對垂直、小眾的人群需求變成了大眾對於不同品類內容消費的需求。

“知識付費的外延很窄,很多時候提到知識二字的時候,就覺得它很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學習。但事實上,對喜馬拉雅的用戶來說知識付費不是學習,或者說是比學習更加寬泛,是個人興趣。”談到改名初衷,喜馬拉雅市場副總裁張永昶表示。

因此,今年123狂歡節在內容上率先突破了以往對“知識”的定義和理解。過往大家對內容的投入會集中在一些頭部資源,對一些小眾垂直市場,需要市場深耕培育,但潛力巨大的品類缺鮮少關注。今年123狂歡節期間,喜馬拉雅上新了大腦開發、星座解讀、易經、佛學、葡萄酒品鑑等一系列小而美的精品課程。正如張永昶所說:“只要找到小的分支佔領市場,每個細分領域都會有機會,而且優質內容通常都契合了三個關鍵詞:大眾、高頻、剛需。”

除此之外,喜馬拉雅今年尤為重視上新節目形態的多元化和娛樂化效應:有來自火箭101女孩吳宣儀的首部科幻愛情聲音電影《未來女友實驗室》、網紅超級工廠洋蔥視頻首次打造的《網紅訓練營》、全網首檔“明星夢遊”《跟著海喬去夢遊》、劉慈欣首度獻聲的音頻節目《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暢銷書作家張春《抑鬱症自救手冊》等節目內容。

誰在為內容買單?90後的付費意願最強

喜馬拉雅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相較於2017年,2018年所有付費用戶中,90後用戶佔比增加了6.3倍。對90後來說,付費閱讀、為喜愛的內容花錢訂閱課程,這些在從前看來似乎低頻的事情,正在逐漸變得習以為常。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95後願意為個人興趣買單,內容消費正成為年輕群體的消費新寵。

這場聲音狂歡盛宴,也印證了上述趨勢。30歲以下的“愛嚐鮮”的年輕用戶已經成為這場內容狂歡的主力軍,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銷售額。據統計,這些年輕用戶,更偏愛購買有聲書、教育培訓、個人成長等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喜馬拉雅上的內容創業者也湧現了大批的90後,並已逐漸成長為一股中堅力量,相比去年,2018年主播中90後人數增加了1倍。依託喜馬拉雅已有的主播利益分享模型,獲取更多變現的空間和可能性。

截至凌晨6點,在今年的123狂歡節主會場中,《友鄰優課:英語蛻變計劃》、《網紅訓練營》、《不一樣的新概念訓練營》位居暢銷榜前三。從細分榜單來看,教育培訓、人文歷史、親子、的課程銷售額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快速成長趨勢。其中,由連續3年蟬聯喜馬拉雅年度歷史主播謝濤主講的《謝濤有聲歷史劇:三國到明清》表現尤為亮眼,這部長達4000集全景式展現古人智慧和見識的歷史大劇,用有趣戳穿了枯燥,令人一聽就上癮,穩定佔據人文歷史類暢銷榜首位。

當然,每屆喜馬拉雅123也少不了馬東和奇葩天團助陣,今年馬東、蔡康永兩大導師,攜黃執中、邱晨、馬薇薇三界奇葩之王,及新一季奇葩說高學歷三大神熊浩、詹青雲、龐穎帶來的《奇葩天團教你當眾表達》也持續位居個人提升類暢銷榜的前列。

不難發現,用戶已經從當初的為焦慮買單,到更多以興趣導向做出理性消費選擇,據艾瑞《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17年一年大概有300%的增長,而且預估在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到近300億。隨著用戶整體規模的擴大,內容消費的需求將日漸多樣化,垂直細分領域的課程將擁有更多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