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烟花,古代中国人还用火药做了这些火器!(一)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发明后,用于军事的火器随之出现。

神火飞鸦是一种多火药筒并联的火箭。火药筒并联火箭是火箭技术的一大改进,可增大射程、增加投送火药的重量。但神鸟飞鸦因各火药筒推力大小不一、点火有先后的差异,常发射失败,所以没有成为主力兵器。

火龙出水:古代中国发明的一种多级火箭。竹筒制的龙身内装有火箭,外装“起火”。“起火”燃尽时又点燃龙身内的火箭,于是火箭再次射出。

火枪是在传统长矛上拴绑燃料筒的兵器。使用时,先点燃喷筒中的火药以喷发火焰烧灼敌人,再用枪锋刺杀。南宋时火枪盛行,多用于城防战中。明清时期,火枪仍在使用,喷火筒由纸卷改用铁质材料。筒里除装火药,还混有铁滓、砒霜等物,在火焰烧杀敌人的同时,附加迷眼、毒气等杀伤效果。

明代架火战车: 明代已出现多管“火箭炮”架火战车。其造型简单,体轻灵活,使用、转移方便,三人即可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瞄准及推车,其他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和点火。使用时将几架架火战车排成队列,火箭一次齐射,对敌人的杀伤及威胁更大。


蒺藜火球: 宋代出现的带有棘刺杀伤物的球状抛掷火器。燃放时需用烧红的烙锥点燃,起火焰后用炮掷入敌船或营阵纵火。突出球外的倒须可刺入目标,碎裂后散在地上,对敌人的马有烧伤、障碍作用。

毒药烟球: 一种可散放毒烟的球状抛掷火器。据《武经总要》记载,其配方在组成火药的三种主要成分硝、硫、炭外,加入巴豆、狼毒、草鸟头、砒霜等含毒物质,装填在球状物内,中间穿一根麻绳,并在球的外层涂刷上沥青、蜡等物,以防潮和加固外壳。点燃后,毒药烟球逐层燃烧,并能产生大量有毒浓烟,阻碍敌行动。

明代北京侯战: 明代土木堡之变使明军精锐损失殆尽,连英宗皇帝也被瓦刺人俘虏。此役之后,瓦刺大军直逼京师北京而来。守卫京师的于谦发挥自己火器多、装备精良的优势与敌周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