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刀具山寨往事

中國刀具山寨往事

2003年1月23日,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的北京王麻子,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企業名字也從用了300多年的王麻子,改成了現在的萬順號。

其實早在多年以前,陽江十八子的總經理李積回,就曾找到當時已經岌岌可危的王麻子,希望在中國入世後,與之聯合將產業鏈推向國際市場。可惜,此時早已千瘡百孔的王麻子,已經無力去面對如此宏圖偉業。

根據當時的審計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中旬,北京王麻子的資產負債率高達216.6%,欠了外面2700多萬RMB。

現在看來,在那個人均工資不到1000塊的時代,也多虧了這兩家公司沒有合作,不然十八子能不能把名字留到今天,可能也是未知數。

後來在某次採訪中,當被問到如何看待王麻子破產時,李積回回答道:“他們的破產讓我感覺失去了親人,這個行業不是靠一兩家去應付,而是靠我們整個產業群體。”

此時早已身價過億的李積回,玩明白了音響,卻還是帶不動同行。

01

北京王麻子宣佈破產的這一天,距離2003年的除夕僅剩8天的時間。

曾經深圳華強北的手機業大佬們,為中國製造貢獻了一個新的詞彙:山寨

他們利用臺灣聯發科的手機芯片,經過簡單模具生產外殼、組裝後便投入使用。由於價格低廉且質量過硬,這些產品將我國手機產業的幾大集團PK得一地雞毛。於是乎,憤憤不平的國人再加幾分蔑視,將這類手機統稱“山寨” 手機,言下之意,便是上不得檯面的“作坊” 產品。

以至於到後來,全國的製造行業,只要提起山寨和作坊,無不恨得咬牙切齒。

可惜,曾經作為中國刀具製造業名片的北京王麻子,還沒搞明白“山寨”是什麼意思,就連咬牙的機會都沒有了。

中國刀具山寨往事

如今的王麻子老廠房

在近些年針對王麻子破產的分析研究中,無一例外,將“山寨品” 的出現列入了王麻子破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回過頭看看,在品牌營銷方面,王麻子才是中國製造業真正的前輩。

王麻子刀剪當年名滿四九城的時候,還未有廣告傳播一說,但王麻子做宣傳、闖牌子的手法別具一格。王麻子剪刀鋪賣出的剪刀,都裝在一個印有王麻子字樣的紙袋裡。這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品牌購物袋,其品牌傳播在當時可想而知。

民國年間,北京很多地方出現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等招牌,由於當時市場競爭不甚激烈,加之王麻子剪刀在質量上的精品口碑,這些借光的品牌都沒有能夠立足。

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王麻子”的日子更是過的舒坦,依靠國家扶持和老字號的招牌,“王麻子”生意最紅火時一個月可以賣7萬把菜刀、40萬把剪子,行業第一的寶座無人撼動。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自由的環境讓壓抑多年的“山寨”作坊主們,樂的比今天的莆田鞋都好看,而王麻子這隻自帶粉絲流量的肥羊,自然就成為了山寨業主們的首選目標。

一時間,”真、假”麻子充斥了整個市場,用戶根本無法分辨真偽。而王麻子本身在品牌維繫這一點上,也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

在2002年4月4日北京市工商局公佈的重新認定的173件北京市著名商標中,老字號王麻子令人驚愕地不見了。在得知王麻子因沒有申報而未能入選的消息後,北京王麻子剪刀廠廠長白錫乾竟感到非常震驚地說:“什麼時候申報的?我一點消息都不知道……

2001初,王麻子刀剪廠全面停產。兩年以後,這個曾經的行業第一,正式宣告破產。

堅挺了多年的王麻子刀剪廠到底沒有適應要命的體制改革,在企業寒冬裡,王麻子幾年時間就把300年來攢下的老底燒了個精光。

最終,“假麻子”幹倒了“真麻子”,並且一路高歌,向南開進。

02

2012年,是《荒野求生》在國內最火的一年,站在食物鏈頂峰的貝爾·格里爾斯,成為了當時最下飯的“吃播博主”。

同時,野外生存這一主題的衍生市場,吸引了一大波產品湧入,其中最為風光的,莫過於已經被雷焦了的貝爾求生刀。

這款由美國戈博公司出品,據稱是貝爾參與設計的求生刀,雖然因為多種缺點而廣受詬病,但憑藉“貝爺”的名人效應,依然成為了戈博刀具產品中,單一銷量最好的系列。

中國刀具山寨往事

江湖上稱其為“崩噶脆”

貝爾求生刀的熱銷,讓國內的刀具廠商們像是打了雞血一般,一時間,各路求生刀紛紛從全國的犄角旮旯裡鑽了出來,接受刀友的膜拜。

光"貝爾”這個系列,就湧現出貝爾砍刀、貝爾戰斧、貝爾工兵鏟、還有帳篷、水杯、打火石等等,總之能在戶外用的工具幾乎都冠上了“貝爺”的大名。

衍生品賣不動之後,一些陽江的小作坊乾脆直接原封不動的山寨了戈博的貝爾求生刀。

自此,微商共電商一色,假貨與盜版齊飛。

而隨後的發展果不其然。本就產品與名氣不對等的貝爾求生刀,在經過國內小作坊的無情摧殘之後,戈博的中國市場,很快便陷入了產品滯銷的恐慌,這同時也引起了戈博高層對中國刀具仿造業的注意。

2014年1月,世界知名的刀具生產企業——芬蘭Fiskars公司在廣東省陽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陽江市的8家刀具生產銷售企業,提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訴訟。

而訴訟理由是因為被告的陽江刀具企業,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大量生產銷售帶有旗下公司“戈博”原創的“貝爾” 系列商標和包裝的仿冒刀具。

在接到訴訟之後,廣東省陽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被告企業,所生產、銷售的刀具商品使用的商標與原告Fiskars公司的註冊商標完全相同,已經構成商標侵權。

除此之外,這些被告公司在其銷售的刀具商品上,還標註了生產者為“FISKARS”以及產地“Made in USA” 使得消費者誤認為被告銷售的商品來源於“美國” 進口

法院最終判定: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被告侵權事實成立,Fiskars公司完勝。

中國刀具山寨往事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國企業的噩夢

罰款、整改自然是逃不了的。但最讓陽江的刀具廠商們崩潰的是,在自己的地盤上,竟然被一家外國公司告上了法庭,而且還敗訴了。

顯然,“槍口一致對外”的國民原則,是不適用與國際商業糾紛的。

而被告的這些刀具企業,總歸還是有些冤枉的。畢竟法院的判決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但其中究竟有沒有“競爭”,明眼人一看便知。

總之,自這以後陽江市便開始大力提倡知識產權,商標產權保護。行業中有了新的玩法和規則,曾經鼎盛一時的“山寨模式”,如今也成為了陽江的夕陽產業。

對於大環境來說,仿造少了總歸還是好的,但是未來的路究竟怎麼走,大部分人也只能從小作坊時代留下的經驗中,找尋答案。

就像是戈博曾經針對“貝爾”系列,使用的“

戶外求生第一人推薦 ”的營銷模式,我總能從國內某品牌的slogen中,嗅到了一絲相同的味道。

03

2014年,在狠抓了一批“產品侵權”之後,陽江市又迎接來了一場一次性沒收75萬把黑刀的“斷刀行動”。大批沒活可做的小作坊主守著車床設備,只有出氣沒了進氣。

山寨內銷既然做不動了,那麼出口這條路行不行的通呢?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4年世界各類刀具市場貿易總額在36億美元左右,而中國刀類出口額僅佔世界總進口額的4.6%,剪刀類出口額僅佔1.2%。

如果只是一家獨享,顯然,這是個還不錯但不夠大的市場。更不用提是幾百個餓著肚子的小作坊一起分了。

多年以前依靠仿造95刺、m9嚐到甜頭的小作坊主們,一時丟了飯碗便只能挖空心思走小路。

思路有三個:代工品牌越雜越好,微商代理越多越好,工藝處理越簡越好。

根據《陽江五金行業分析》中顯示,僅2014年這一年,陽江刀具代工企業的佔比超過了去年的19%。總佔比高達68%。

早些年,我一個在陽江開刀具公司的朋友說過:"誰都知道貼牌生產不賺錢,但人人都搶著做,因為拿到了國外的品牌就等於拿到了國內的市場,至於賣的是不是正品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怕“山寨”有人造,就怕“山寨”有授權。

隨後的發展果不其然,在大環境的持續打壓下,本就心驚膽戰的刀具愛好者,越來越多的陷入了分不清正品、代工和山寨貨的漩渦之中。

而那些想要從中跳脫出來的原創刀具企業,卻發現整個市場已經鮮少有他們的落腳地了。

在本就惡劣的大環境中,充斥著同行業者的抄襲復刻和低價競爭,外加刀友長年以來積累的對國內品牌的不信任。使得這些堅持自主設計的刀具品牌,要麼將目光轉向國外市場,要麼被淹沒在了同行制定的規則之下艱難偷生。

曾經,十八子的總經理李積回,在1998年為陽江申請到了“中國刀具之都”的稱號。放棄了壟斷地位的十八子,為陽江的刀具產業帶來了希望,也帶了政策扶持與未來。

但誰也想不到,在“廣東製造”衝刺大江南北的今天,陽江刀具產業的品牌缺失成為了其成長過程中,誰都無法忽視的軟肋!

04

在柏楊先生所著《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內鬥” 被稱為是中國國民最大的弱點。

對於任何行業來說,一家獨大都有利有弊,就像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360和qq大戰,在鏖戰之時候,qq使出殺手鐧,逼迫用戶只能選其一,最終雙方大傷元氣,金山和卡巴斯基成為了這場大戰受益最大的贏家。

前幾天和群內的刀友聊天,有人說郭德綱的那句:“乾死了同行,也不見得你就賣的出票”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在刀具行業中有了雛形。

舉報、抹黑、惡意壓低市價的事例,時有發生。有一些人就算自己要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一起上路。

講真,如果論被同行打壓,全國最慘的莫過於郭德綱。一朝德雲社,十年反三俗。被豬油蒙了眼的同行們,一邊往文化局成捆成捆的塞舉報材料,一邊眼瞅著老郭把相聲專場開成了演唱會現場。

反觀咱們的刀具行業,當年行業老大哥發出的:“這個行業不是靠一兩家去應付,而是靠我們整個產業群體” 的呼喚,也早就被拋到了腦後。

現如今依然有從業者願意相信幾十年前那一套“產品選擇用戶” 的理論固步自封。幻想著封鎖同類產品輸出路徑,收割一茬又一茬的“刀圈韭菜”。

而現實是,當“山寨概念” 在中國的刀具市場幾經沉浮之後,買刀的人也從最早的邊買邊罵,變成了如今的笑而不語。

一味吐槽大環境的惡劣,並不會讓它變得更好。執著的將虛假信息灌輸給刀友,也是非傻即壞。

在生活和現實的夾縫之間,沒有人可以大言不慚的要求中國的刀具從業者必須堅守原創,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山寨這種商業模式,未來還會存在。對於普通刀友來說,山不山寨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只希望,可以被這個本就飽經風霜的圈子,溫柔相待。

[1]. 北京“王麻子”剪刀破產:352年曆史就此終結?,長江日報

[2]. “陽江李積回:實現中國幾代制刀人的夢想”,金羊網

[3].菜刀之敗覓因:粗鋼年產8億噸 無法用在刀刃上,中國經濟網

[4].利用SWOT分析陽江五金刀剪產業,林哥哥

[5].陽江刀業的發展史及其前景分析,陽江一中溪望研究小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