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大前鋒,可能是如今的NBA中最尷尬的一個位置。

最開始,大前鋒在球隊中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搶籃板、防守、卡位。但是要論到投籃、得分,他們卻經常是隊內最後一個才被想起的人。所以,很多人也喜歡叫他們是“二中鋒”。這“二中鋒”和中鋒聽起來,就像小三和正宮一樣的區別。

“你打什麼位置?”“我打二中鋒。”——完全沒有高傲的感覺有木有?不懂球的人聽到後心裡可能會湧起一絲不屑——“切~怕是因為你打不了大中鋒吧”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然而,這就是傳統的大前鋒——他們通常都是藍領型球員,就像《灌籃高手》中的櫻木花道一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櫻木花道出道便是大前鋒。其實,這就和大前鋒這個位置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櫻木作為籃球新人,既沒有傳控能力,也沒有投籃技術,所以三個外線位置都不適合他。而《灌籃高手》出生的年代還是“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時候,所以中鋒一定要留給球隊中最重要的角色身上。

因此,打法簡單又不需要高超的技術的大前鋒實在是不能再適合櫻木花道了。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從櫻木花道的身上,其實我們就能看出來:《灌籃高手》中,大前鋒是星光最暗淡的位置——海南的武藤,翔陽的高野,山王的野邊等等,他們都和隊內其他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而早實力較強的大前鋒裡面,福田和岸本其實是為了要與主角櫻木針鋒相對才設計出的角色。可以想象,如果《灌籃》不是以櫻木為主角的話,怕是大前鋒們要在井上雄彥的筆下全軍覆沒了吧。

在NBA當中也是一樣,準確地說,《灌籃》就是跟著那個時候的NBA一起成長的。

完全體的櫻木在《灌籃》中的定位,放到NBA中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野獸派大前鋒。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在NBA當中,“小霸王”斯塔德邁爾以及“雨人”肖恩-坎普便是這類大前鋒最好的代表。

“小霸王”最擅長的是在合理衝撞區之外的位置攻襲籃下以及中距離附近的遠投。而“雨人”坎普則更喜歡在籃筐兩側的底線遊曳,伺機對籃筐進行轟炸。

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爆炸的身體素質,在球場上經常是飛天遁地般上演技驚四座的爆扣,有他們的球隊總是不會缺少十佳球的曝光。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然而,這類大前鋒雖然身體素質頂級,但是卻有很大的弊端。他們大多技術簡單粗暴,缺乏支配球的能力。所以,註定需要一名組織能力極強的後衛來激活他們的終結能力,就像納什之於小斯,基德之於馬丁一樣。

因此,自然而然,他們也就把球隊領袖的身份讓了出去,沒人會認為他們是球隊的領袖。而隨著傷病和年齡的侵蝕,當他們失去了身體優勢之後,他們也將逐漸失去在聯盟中賴以生存的法寶。小斯就是這種球員,不論是巔峰還是低谷,都具有著典型的代表性。

當然,更多的大前鋒則是老老實實的做著苦力藍領,他們日復一日的卡位搶籃板,撿著別人剩下的可憐的進攻機會,就更沒機會出人頭地了。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而且,我們只聽過野獸大前鋒,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野獸中鋒,這是因為中鋒的身高體重並不足以支撐他們對籃筐起飛轟炸,能做到像大前一樣跑跳轟框的中鋒,都是歷史級的身體素質。

對於中鋒來說,我有高度,能更簡單地把球放進去,能更輕鬆地把球蓋出去,就足夠了。

跳得高,永遠都比不上長的高。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隨著卡爾-馬龍,查爾斯-巴克利扛過大前鋒的旗幟之後,直到千禧年附近湧現出了“四大前鋒”,才徹底改變了大前鋒在聯盟中的地位。他們向世界證明了,大前鋒擔當頂級球隊核心的時代終於來了。

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以及韋伯各自都帶隊打出了隊史最佳的戰績,成為了各自球隊的圖騰性人物。

身高體重力量靜態身體素質的均衡配置,使得他們生涯更加持久。頂級的技術與自主得分能力更讓他們與傳統的大前鋒有著天壤之別。

在此基礎之上,四位大前鋒各有所長,讓大前鋒時代璀璨的盛放。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然而有一說一,鄧肯雖然是歷史第一大前鋒。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中鋒苗子,他不僅沒有顛覆傳統大前鋒的定義,反而更加證明了中鋒就是比大前鋒重要的道理。

根據Basketball reference的統計,鄧肯有71%的時間都在出任中鋒,只有29%的時間才是大前鋒。如果按照內線食物鏈來說的話,鄧肯本身就是活在最頂層的生物。畢竟,能1對1抗下鯊魚的人在中鋒裡都是罕見的,到了大前鋒上就更是遙不可及了。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在以前的年代,優先組建成優質雙塔的球隊總會離總冠軍更近一些,比如鄧肯+上將,火箭的大夢+索普,而這都是建立在中鋒的食物鏈優先級高於大前鋒的情況之下的。

真正顛覆大前鋒風格的,其實應該是加內特,韋伯,諾維茨基這三個人。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說起來,其實四號位是最尷尬的位置,籃下不夠高,三分不能投,所以中距離才是留給他們唯一的武器。所以很多大前鋒們都擁有一手漂亮的近距離和中距離跳投。

然而,當如今的籃球規則越來越控制防守強度之後,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前鋒保留了體力來投射三分球了。在此基礎上,當他們離籃下越來越遠,球場上的空間也就越拉越大,自然受到的整體防守強度也就越來越低,整個比賽的強度便也越來越低——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所以,早些年當大家經常說起一些打三不夠快,打四沒噸位球員是不三不四。但如今,這些球員反倒是成了現在小球時代的熱門。比如年輕的傑夫-格林就是這種球員的代表,他把自己的巔峰留在了那個陣地戰橫行的那個年代。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隨著魔球時代的來到,三分和籃下成為了雙方爭奪的最重要的戰場。本來就被驅逐到中距離的大前鋒更加失去了生活的空間,因此他們面臨兩個選擇:

1.拉出去投三分——三分是比長兩分更高效這是大勢所趨,比如樂福,米羅蒂奇。

2.擋拆和切入——利用運動能力完成終結,比如哈雷爾,法裡埃德,這也是小斯和坎普最拿手的好戲。

兩項都能做到還能自帶防守體系的,就是如今這個時代可遇不可求的頂級大前鋒了——比如安東尼-戴維斯,可是人家也已經改打中鋒了。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如今,大前鋒們萎靡不振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不能高效地自主取分,而這樣的球員是沒法成為一個優秀的領袖的。

在如今聯盟中炙手可熱的大前鋒裡,真正有自主進攻能力的也就只有阿爾德里奇和格里芬等人算得上。可惜的是,阿德這個賽季也基本是完全在打中鋒了。

而被寄予厚望的安東尼-戴維斯,不論是遠距離的單挑,還是籃下的背身單打,都遠遠不是聯盟頂級水準。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本賽季,通過背身場均取分能達到聯盟前十的球員中,第一位是阿德,除了第五位的格里芬獨苗以外,全部都是中鋒球員。這份數據已經幾乎完全宣判了大前鋒的死刑。更別提前些年安東尼-戴維斯還沒有完全轉型成中鋒的時候,光憑著跳投,補籃,吃餅,以及防守的藍領打法,他就成為了當今聯盟的大前第一人。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不得不說,雖然籃球在進步,但是大前鋒已經從短暫的盛世退化到當年那個藍領時代了。

隨著小球時代的興起,球員位置越來越模糊,大前鋒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當年的雙塔戰術會讓你在籃下佔盡先機,而現在的雙塔則會被小個子拉出來伺候成為戰術漏洞。甚至說受到了三號位的致命衝擊,優質四號位已經有了消亡的趨勢——他們已經不再需要背身單打策應組織,只需要做好防守,投好三分,就足夠了。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有規則下大個子們已經不會再回來了。

從00年到16年,美國人民的人均收入上漲了大約1.9倍,而NBA的工資帽卻已經起飛2.8倍左右。

為了迎合經濟利益,大個子們都不會讓自己變得又慢又重了,不會投籃去練投籃,不能提速就去減重,職業球員靠打球為生,那麼誰會和自己的職業生涯過不去呢?

四大前鋒成絕唱因人才凋零?解密NBA大前時代為何轉瞬即逝!


像《灌籃》最後的櫻木花道一樣,那個時代的“四大前鋒”用如曇花一般的盛放留給了我們最後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