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落實遇冷,背後民生訴求值得我們思考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有關資料,全國儘管實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很多省份的二孩生育並沒有達到預期,部分省份人口的出生率反而下降。據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2016年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3.82‰、12.18‰,同時也分別低於各自2015年人口出生率的14.05‰、12.36‰。

廣西、甘肅兩省份的人口出生率呈現出明顯走低傾向,本身就是一種警告,全國新出生人口數量減少,規模縮小,而且降幅很大,不是好事。儘管2016年更多的省份伴隨全面二孩政策普遍啟用,出生率有所回升,但是仍然未見預期之效。比如:江西省2016年人口出生率為13.41‰,相比2015年13.20‰的水平略有回升,其上升幅度僅為0.21個千分點,不足以說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效應有多麼顯著。

全面二孩政策落實遇冷,背後民生訴求值得我們思考

在國家沒有公佈權威統計數據之前,對二孩遇冷,社會各界莫衷一是;有些專家甚至稱之為意外遇冷,但客觀現實卻是,二孩遇冷應屬預料之中。因為,生育二孩在今天絕不是件容易事情。多一個小孩要多很多負擔,除了資金投入巨大之外,還需付出足夠精力,嚴重降低了家庭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這對目前符合單獨二孩生育條件大都為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人來說,實在難以承受如此之重。

也許有人把指責“80後”、“90後”符合“單獨二孩”生育政策的群體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意識,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因為現在多生一個小孩,的確壓力山大,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再到大學、研究生甚至國外留學升造,加上生活、醫療等費用,開銷數目巨大;加上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得為孩子“走關係”,找好的小學和中學,參加各類實習班和第二課堂,搞得身心疲憊;尤其大學之後,面臨就業、住房、成家等多重經濟壓力:如果找不到工作,更讓父母親為孩子未來前途擔憂,會帶來思想壓力,且還會面臨被啃老危險;

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並不輕鬆,不要說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就業,僅在國內二、三線城市就業,如果結婚買一套房子按100平米麵積,加上裝修費不會低於100萬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對一般家庭來說,只能靠債臺高築才能實現。這一切讓誰還有勇氣生二胎?可見,生一個小孩增加如此高額生活負擔,對一般家庭而言,無異於一種“剝奪”,估計當下沒有多少民眾願意。同時我們可以預見,全面放開二孩之後,家庭負擔如果不改變,也很難達到既定生育目標。

而且,還要看到,民眾幾十年受到“生一個孩子好”政策灌輸,加上生育不僅是計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民眾生育意願由於受到經濟收入狀態和生活水平等因素影響,生育觀念已發生深刻改變,不再指望“養兒”防老。這對當前提高中國生育率是一個重要瓶頸。

說到這裡,讓人不禁想起,30年前,國家計劃生育嚴厲控制不讓生二孩,而許多人竟然不惜冒開除公職、罰款和繳納鉅額社會撫養費之危險,毅然決然生育二胎或多胎,原因除了“傳宗接代”封建思想影響之外,關鍵在於撫養孩子成本低,讀書升學、生病就醫等方面支出相當低廉。

全面二孩政策落實遇冷,背後民生訴求值得我們思考

而目前,國家在這方面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一個小孩從母體懷孕到出身、再到走向社會之前的一切投入都由家庭負擔,無論從哪方面講,國家盡的義務太少,這其實都是不合理的。退一步,即便國家沒有對家庭夫婦生育小孩盡義務,因為國家太大,民眾能夠理解;但政府起碼應為家庭生育二胎及培育小孩營造適宜生活環境才對。而從現實看,這種環境不僅沒有改善,而且變得越發糟糕。因為國家實施的高等教育、住房、醫療等改革,把大部分經濟負擔轉嫁給了家庭,使中國普通民眾生活變得很不容易。

顯然,“單獨二孩”遇冷現實固然令人揪心,但“遇冷”真實原因更值得探究。雖然目前人口老年化及低生育意願現實,已倒逼中國政府做出全面實施一個家庭生育二孩政策,但僅出臺此政策還遠遠不夠。對此,筆者建議中央決策層應以“單獨二孩”遇冷作為生育政策調整“晴雨表”,更作為出臺並實施“全面二孩”配套政策的“清醒劑”,充分關注遇冷背後的民生訴求,及時補齊各種生育短板。

全面二孩政策落實遇冷,背後民生訴求值得我們思考

從當前現實看,生小孩已遠遠不是民眾家庭“私事”,應是國家“大事”,民眾生育二孩實際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從這種意義上說,相應民生措施應到位,政府應加大教育、住房、醫療領域改革力度,實現社會公平,讓每個小孩能接受良好教育、每個家庭能有住房、每個生病的人能得到很好醫療。同時,給予生育二孩家庭在入學、學費、醫療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優惠和幫助,以減輕二孩家庭生活負擔和壓力,使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能真正發揮改變我國人口不合理格局的社會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