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中國經濟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之中,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越來越融合。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外企業鉅艦紛紛搶灘中國。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國外企業憑藉其強大的整體實力,獲得了相當的競爭優勢。多年來,我國本土企業在外資的重重深鎖下舉步維艱,為了控制中國市場,外資企業不惜以本傷人,通過收購戰、渠道戰、價格戰等手段打壓民族企業,而大多數的企業或抵不住誘惑,或抵不住打擊都紛紛下馬,急流勇退,能在水湍風急之下堅持到底的寥寥可數。

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在世界貿易當中處於輸出地位,古中國的瓷器、絲綢、藥材、茶葉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等途徑運往世界各地,為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世界在發展,環境在變化,然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國在世界貿易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作為世界加工廠的中國,具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及加工能力,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真正帶有中國烙印的本土企業卻鮮有幾家。

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適用於所有領域,但凡聞名世界的產品,都帶有深深的民族印記,象徵著一種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練。而且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利益。

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對於中國的品牌,劉長樂曾經提過:中國是一個品牌的貧國,更是圖騰性品牌的貧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戰略,鍛造不出圖騰性的品牌,永遠成就不了品牌大國。缺少品牌支持的國度,永遠居於產業價值鏈的底端。全體國民只能永遠做跨國公司的血汗"打工仔",永遠為他人做嫁衣裳!

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與振興需將民族文化內涵和企業品牌相融合。對於傳統文化的汲取、融合、創新,將商業元素與文化元素進行有機融合,使用更多的中國的創意、中國的創造,把'中國的創造'取代'中國的製造。通過規模化的運作提升行業競爭力,從而實現文化傳承下的產業復興。

為啥洋品牌一次又一次藐視中國消費者?究其原因竟是……

中國實際上是世界第一消費大國了。但為什麼還會屢屢出現這種國外品牌藐視中國消費者的事情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國家自己獨立自主的產品及品牌的世界影響力還相對弱不少。這根我們之前和現在的社會環境一定的關係,人們不僅浮躁更樂於今天做事明天成功。真正用在研發好產品,打造好品牌的方面實在是太弱。國人偏愛造假模仿,以求得迅速賺錢的目的,這樣也只會助長了洋品牌的“傲氣”。國家太需要像華為這樣的有擔當和樹立國產品牌的企業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