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我小的時候,在家當留守兒童,好不容易長大了,來到大城市打拼,向別人賣賣房子,自己卻成了空巢青年,再過幾年,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變成焦慮中年,最後,走向孤寡老人的終點......"

上面這句話,是和我一個在北京當房產銷售的朋友微信聊天時候,他用語言發給我的,在這裡轉述成文字,裡面包含的負能量還是讓人感到絕望。

在北京這種城市,賣房子好像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一套房子動輒幾千上萬的佣金看起來不錯。可實際上,對於那些沒有品牌背書的項目銷售來說,壓力是巨大的。

客戶少,競爭大,而且現在成交越來越難,這成了壓在普通銷售心中的大石頭,一個月成交不了一套是常事,靠著微薄的底薪在大城市租著房子。

很遺憾,我的朋友就是這普通銷售大軍裡,最不起眼的一員。

每天向客戶介紹項目是多麼多麼好,他們真心覺得項目好麼?

是的,在北京上海這種城市,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多麼珍貴的事情了。

他的經歷,讓我想起曾經看過一部老片子,具體的劇情記不大清了,唯獨記著,女主角也是大城市的一個房產銷售員。

唯獨記著,影片最後整整五分鐘,盡是她在公園長椅上哭泣的畫面。

週末又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名字叫《愛情萬歲》,從名字來看,就是很文藝的一部片子,導演是有名的文藝咖蔡明亮。

蔡明亮所描述的那些故事有著獨特的風格,看似簡單無味,有時候還有點荒誕,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昏昏欲睡,但是總在結束的一剎那,給你心口來上重重的一擊。

《愛情萬歲》這個故事當然,也不例外。

電影中,憑藉一個空房間和一張床,憑藉著對三個小人物的刻畫,蔡明亮就把現代都市年輕人的慾望、迷茫、疲倦、孤獨、絕望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個年輕人中,MISS林是個房產銷售。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每天在路邊小吃攤上,開始自己一天的生意。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小康是推銷墓穴的。

每天上班在便利店,都要將自己的頭髮整理得一絲不苟。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儘管下一個鏡頭,就是在電瓶車上風中凌亂。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阿容靠擺地攤生存。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儘管很帥,但就是個擺地攤的。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由於包含著大量長鏡頭,所以105分鐘的電影,其實劇情很短。

小康偷拿了別人忘記在門上的鑰匙,發現這個公寓其實是空屋之後,就偷偷住了進來。

而這間公寓,正好是MISS林所代理的。

MISS林忙碌的賣著她代理的房子,儘管,一個成交都沒有,但她因為工作的關係,起碼有屋可以住,累的時候就躲在賣不出去的公寓裡休息。

阿榮和MISS林偶遇在快餐店,迅速勾搭在一起,然後便經常來到這所公寓做羞羞的事情。阿榮趁機偷了MISS林的鑰匙,也偷偷住了進來。

小康有自閉症,倍感孤獨的他本來打算在公寓房間裡割腕自殺,卻聽見隔壁阿榮和MISS林的聲音。

於是,三個人聚集在同一個偷來的空間裡,一人在自殺,因另外兩人的做愛而終止,結果卻都是同樣的寂寞。

在一個只有80多平米的房子裡,三人躲躲藏藏,小心翼翼地不和對方撞在一起。

阿榮獨自一人躲在黑屋子裡品嚐西瓜,在他們做愛的時候躲在床下。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但時間久了,難免撞在一起,阿榮和小康還是撞上了正臉,無法繼續逃避,他們終於明白其實誰都不是主人。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但是,本應該爆發的劇烈衝突,完全沒有苗頭,他們默認了對方的存在,幼稚地維繫著這脆弱的平衡。

因為他們都清楚,這個空間,對對方來說有多麼珍貴。

因為他們都清楚,家不空巢,空巢的心才能得到最起碼的慰藉。

阿榮和小康開始相識,成為知心朋友,二人可一起在屋中吃火鍋、喝啤酒。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兩人還一起做賊一樣,暗中躲避MISS林。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最後,阿榮依舊和MISS林在公寓中一夜激情,小康依舊在床下躲了一夜。早上MISS林看都不看阿榮一眼就走,可小康從床下爬起來,抱著床上被丟棄的阿榮,吻了他一下。

原來,有同性情節的小康,早在暗中窺視中對阿榮有了愛慕之情。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影片的結尾,MISS林一個人,在公園的長椅上失聲痛哭,一直在哭......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公園風大,吹得她披頭散髮,像是丟了魂的野鬼。

我期待結局的反轉,可是並沒有,她還是在哭,最後,影片在她的哭泣中戛然而止。

影片號稱"愛情萬歲",卻一點愛情的甜蜜影子都沒有——就像錢鍾書他老先生在《圍城》裡借方鴻漸的嘴說的:世界上哪裡有愛情,壓根就是生殖衝動。

衝動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寂寞。

如果給這三個人的狀態下個定義,那就是最近被我們熱議的"空巢青年"。

儘管一間公寓裡塞下了三個人,滿滿當當,可是互相躲避著彼此的視線,連愛情都只侷限在肉體的慾望之中,彼此孤立對方,這不正是"空巢"麼?

售樓處裡,沒有屬於“空巢青年”的愛情

為什麼影片最後以MISS林的痛哭作為結尾?

因為她是離家這個概念最近的人,畢竟她是賣房子的。

因為她同時也是離家這個概念最遠的人,她諂媚地拉攏客戶,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

她是穿著短裙高跟鞋用著蘭蔻的洗面奶,開著車拿著大哥大往樹上綁廣告,和男人上床也可以一眼不看男人就離開的女人,卻還是要找一個沒人的公園,哭上五分鐘......

生活無非是如此,太多年輕人有著屬於自己的心酸,他們渴望愛情,但僅侷限於肉體的歡愉;他們渴望豪宅,住進去後,在精神和物質的落差之下,卻越發孤寂。

年輕人也許能夠在售樓處裡買到自己心愛的房子,在這個房子裡和心愛的人打上幾次酣暢淋漓的炮,可然後呢?一樣躲在公園的長椅上為生活的不如意而哭泣麼?

把年輕人的肉體鎖在四方盒子裡,不管這個盒子是否屬於他們,或者壓根寄人籬下;把年輕人的思想綁在既定軌道上,讓他們封鎖自己的眼界,千篇一律地歡笑、痛苦、焦慮、成長。

這樣做真的就能讓年輕人長大?還是隻能生產出一個個"空巢青年"?

所以,這個片子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就不只是年輕人有多悲慘,還有我們一直渴望的肉體歡愉、永遠保值的房子是否真的值得年輕人去刻意追尋這個問題。

值不值得,我不知道,但是從古到今,那些渴求"肉體萬歲"的人,都死了;那些眼界狹窄、太過物質的人,都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最後,蔡明亮雖然給片子起名字叫《愛情萬歲》,實際上卻很諷刺,他告訴我們: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

別扯愛情,我只看見滿眼慾望。

有那些精神貧瘠的靈魂,

這種慾望能摧毀活著的一切......

作者| 楊六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