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如何致勝未來信息戰

美國國際海事安全中心近日刊文,闡述信息戰作戰力量的未來設想,並分析如何發揮信息戰指揮官(IWC)的作用、採取何種舉措致勝未來信息戰。

2033年信息戰場景構想

①以網絡電磁頻譜域為中樞、以制信息權作戰為主導的“多域作戰”成為主要戰鬥方式。網絡空間和電磁頻譜是信息領域的具體實現。信息戰指揮官負責指揮互操作的武器和系統、有人/無人平臺執行任務、支持作戰,以實現無可匹敵的分佈式殺傷力;執行全譜信息作戰,使對手的行動方向對己方有利,保護聯合決策;攝取對手的網絡空間;在網絡空間或通過網絡空間維護美軍利益,競爭並致勝。

②技術的不斷髮展為信息作戰提供了新機遇。技術能力正以指數級速度發展並交叉融合,為美軍及其對手創造著新的能力。信息能力可提供顯著的作戰優勢,使美軍能夠同時在網絡空間、陸地、海洋、空中和太空等多個作戰域與對手進行競爭。在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未來戰爭必須適應、發展並實施新的、更具殺傷力的作戰途徑。

美軍如何致勝未來信息戰

“2033戰場”信息戰對致勝方提出的能力要求

①審慎規劃與思考。信息戰致勝要求美海軍進行審慎的規劃,以確保人員和平臺做好準備,在信息戰環境下統籌協調。

②利用自主平臺。信息戰指揮官必須協調動能和非動能武器,充分運用地面、地下、空中和太空自主平臺。自主信息戰平臺配備跨越24個時區的量子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雲網絡可投射作戰力量,並提供信息干擾和拒止所需的帶寬、安全性與彈性。

③運用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能實時整合成千上萬的要素,對敵人戰術行動路線進行建模和仿真;對網絡條件進行實時評估,為遠距離安全通信提供保障,以執行分佈式作戰;分析大量傳感器數據和海上浮游生物信息,增強海軍感知現實能力。利用物聯網共享數據和控制指令,改變海上作戰方式。

美海軍致勝信息戰應採取的舉措

①更新採辦流程和人員組成。到2033年,海軍將面臨體系和文化方面的實際挑戰,需要快速整合和調整採辦流程,更新已有平臺、改變人員思想,並構建具有靈活性的新平臺,以大幅加快新興技術的應用。

②部署網絡研發部隊。為充分利用信息優勢,美海軍於2018年開始部署網絡研發部隊。作戰人員將配備“網絡工具包”,可在作戰中製作所需工具,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局勢。到2033年,教育、訓練和有機平臺將促使海戰徹底實現網絡化和信息化。

美軍如何致勝未來信息戰

③執行有影響力的行動,塑造“2033戰場”的海上和近海作戰優勢。

一是特遣部隊層面。特遣部隊將由具備隱身能力的無人水面和水下船隻組成。這些平臺使用安全且具有彈性的量子加密中繼系統傳輸到艦載數據雲,數據雲系統再使用先進的啟發式算法和機器語言算法,將傳感器生成的信息與人類和武器系統的行動相關聯。特遣部隊的艦艇將分佈於整個太平洋作戰域,將陸基/天基的情報、監視數據、遠程彈道導彈與空軍戰機連接。有人/無人的特遣部隊將成為未來聯合反應能力的一部分,並作為越南島嶼和中國兩棲艦隊之間的堡壘。

二是信息戰指揮官層面。信息戰指揮官通過執行具有影響力的行動對抗敵方海上力量、後勤通信系統和聯盟夥伴;與機器人團隊合作利用從太空到海底的電磁頻譜,通過基於戰術和作戰級別的“雲”量子計算系統與評估系統和情報節點連接,完成信息的分析、傳播和轉化;利用同步的“人-人工智能”動態建模、兵棋推演、預先計劃執行、即興的戰術行動和作戰行為,拒止敵方探測。

三是作戰指揮官層面。作戰指揮官必須對人工增強型團隊保持信心,以快速準確識別整個聯合戰鬥空間中不同層級的作戰效果。信息戰指揮官為作戰指揮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戰選項,並具備較高的戰備指揮能力以震懾並在必要時擊敗敵方部隊。戰爭開始之前,信息戰指揮官應給予戰區指揮官贏得信息戰的確定信息,併為作戰任務協調好各種因素,以最終贏得戰術上和作戰層面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