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從10月開始,東平路上的多家餐館、零售因商鋪被收回而陸續關張。

到今年年底,這條向來以“小資情調”著稱的小馬路將歸於沉寂。

在倒計時的兩個月裡,有人唏噓,也有人摩拳擦掌,趁著商家歇業前打折清倉,抄底、掃貨去了。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毗鄰衡山路,從不喧囂卻不乏活力


進入秋天,衡山路上的招牌梧桐樹葉子漸漸由綠轉黃。下午的陽光暖得恰到好處,這份愜意讓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

走到靠近東平路,但見路人幾乎人手一隻鼓鼓的白色塑料購物袋。

等看到Sasha's西餐廳那幢紅色花園小洋房,往裡一拐,就找到購物袋的出處了。

它們來自東平路上一家名叫“青瓏工坊”的家居瓷器店。此刻,不大的店門口圍了一圈人。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因商鋪即將被收回,青瓏工房掛出了清倉打折的海報


撥開人群,探頭一望,只見落地櫥窗下,各種茶具、湯碗、碟子堆了一地。

兩個店員小妹蹲在地上,一個飛速地撳著計算器,一個埋頭奮力包裝,把瓷器一一裝進幾個足有20寸旅行箱那麼大的禮品盒裡。

旁邊一個短髮女子熱得擼起了風衣的袖子管,像是剛剛經歷了一番戰鬥。地上這些瓷器,看來便是她的戰利品了。

再看看店內,平常走精緻生活風的優雅小店,如今掛滿了“Sale 三至五折”的紅色小旗子。

杯、碗、盆、碟各種瓷器堆得琳琅滿目,營造出一種“清倉大甩賣,不買就虧了”的火熱氣氛。

“在標籤價基礎上打折噢!”店員還不時提醒說。

於是,店裡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不大的店鋪被趕來掃貨的顧客擠得寸步難行


上海人素來是歡喜“軋鬧猛”的,有人在店門口張望了兩眼,毅然加入戰團。

店裡人越擠越多,難怪風衣女子只得把戰場從店內延伸到了店外。

那是10月末的一個星期五。

自從一篇講述東平路多家店鋪、餐廳即將在年底歇業的文章在網上熱傳,這些天,上海人從四面八方湧到這家小店來抄底、掃貨。

一個戴眼鏡的儒雅爺叔端了一沓和風長盤,艱難地挪到角落裡,一隻只拿在手裡仔細端詳、比較。

“我準備挑四個盤子回去,帶到美國去。”他說。

原來,爺叔平時在美國定居。這是他第二次來店裡,之前是朋友帶他來的。

盤子打完折,不過一二十元一隻,放在行李箱裡是極重的。但和美國的價鈿比起來,畢竟大大划算。

這位爺叔倒是蠻會“做人家”(節省)的。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這些天,不少顧客是開著車前來掃貨的


此情此景,店員們看到自然是“笑勿動”(特別高興)了。

收銀臺前的小妹忙得連水都來不及喝上一口,卻忍不住唸叨說:“(這家店)開了二十年沒賺到錢,沒想到最後兩個月‘發財’了!”

小妹的語氣裡難掩興奮,忙亂中還不忘指點熟客:“你揀同樣花紋的,湊成一套,這樣買合算!”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周阿姨的路邊攤佈置得錯落有致,頗有美感

傍晚,周阿姨出來擺攤了。

挨著鵝卵石牆頭,非洲加納的草籃、民族風老繡片化妝袋、手工羊毛包和抱枕、外貿圍巾和蓋毯等等,被她擺得錯落有致。

就像是一個精心佈置的露天櫥窗,隨手一拍便是一張美圖。讓人不禁暗歎:到底是東平路,一個路邊攤都這麼有腔調!

幾個掛著單反相機來街拍的學生妹走過。其中一個看中一條灰底白色幾何條紋的北歐風蓋毯。一問價錢:兩百。

學生妹吐了吐舌頭,一邊挪動腳步往前走,一邊回頭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個我買不起。”

“我剛才給你拍了幾張照片,等我掛到網上,幫你做做廣告!”

“這條蓋毯羅中旭一眼就看中了!”周阿姨笑著說,“上次鄔君梅來買了我的包包。馬伊琍大約每半年就來一次。”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就像一個露天攝影棚,有不少年輕人來拍“寫真"

不論寒冬酷暑,周阿姨日日守著這個路邊小攤,已經有好幾年了。

周阿姨有想法有意識,會去參加年輕人愛逛的創意市集。平時在這裡擺攤,看到客人喜歡,也會建議互相加個微信。

她的微信名叫“民間的美”,經常在朋友圈裡發她四處蒐羅到的美物以及穿搭圖片。

儘管利潤本就不高,有時人家還個一二十塊,她也就答應了。“我生怕做不成生意,人家跑掉。”她說。

好在這個地段的人群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

“前兩天來了個女孩子,買了四個羊毛小挎包。我問她要用塑料袋裝起來嗎?她說不喜歡塑料袋,不夠環保,看中了我的草籃子。”

“我說這個草籃是非洲的,進價比較貴,要賣500塊一隻。沒想到她很爽快地就買了。”現在想到這筆生意,周阿姨還是難掩欣喜。

這樣的女孩也是對面有機輕食餐廳GREEN & SAFE的目標客戶。開業六年來,餐廳的沿街座位上總不乏衣著時尚的潮男靚女。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許多人喜歡坐在GREEN & SAFE的沿街座位上看風景

GREEN & SAFE在年底的關門潮中倖存下來,不過已經有人開始感懷了。

“只有GREEN & SAFE還留著。但往後坐在GREEN & SAFE,看到的也不再是昔日的風景了。”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修築於1913年,全長約400米

東平路從來不是一條沒有故事的小馬路。

它東起岳陽路,西至烏魯木齊南路,全長約400米,被衡山路從中間分成兩段。

東平路原名賈爾業愛路,於1913年修築而成,是以19世紀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安鄴(Francis Garnier)的名字命名的。

1943年以山東東平縣名,改為東平路。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攝影愛好者喜歡揹著長槍短炮來東平路採風


庭院深深,這條小路上的別墅洋房幽靜中帶有幾分神秘感。民國時期的四大家族都曾青睞於此。

1928年,宋子文買下東平路9號的花園洋房,作為送給妹妹宋美齡的結婚禮物。

當時正值宋美齡與蔣介石新婚燕爾,這棟宅子被稱為“愛廬”,與廬山“美廬”、杭州“澄廬”齊名。

“愛廬”東側具有北歐風格的東平路7號,曾是孔祥熙與宋靄齡的住宅。而宋子文曾經的居所則是靠近衡山路的東平路11號。

如今,蔣介石夫婦、孔祥熙夫婦的舊居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園裡。

宋子文的舊居成了Sasha’s西餐廳,前陣子因為被一部醉駕的跑車“撞了一下腰”,又受到了關注。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衡山路交叉口的紅色小洋樓,曾是宋子文舊居

2006年,上海人王臻來到東平路,開出原創家居藝術品店鋪鉦藝廊,看中的就是這裡優雅的氛圍。

當時,旁邊的上海灘第一家泰國餐廳天泰(Simply Thai)、臺灣人開的餐廳藏瓏坊(現為藏雲蘭納)和家居店青瓏工坊已經營六七年了。

這條小馬路上的店鋪大都是餐飲、家居、時尚、咖啡店。

因為靠近衡山路,當初前來消費的多數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以及從外國來上海旅遊的遊客。

王臻的妹妹、同為鉦藝廊創始人的王璐說:“很多日本客人到我們店來都手捧一本旅遊書。”

“因為在許多日本的旅遊雜誌、旅遊指南書上,關於上海的攻略裡,會用專門的篇幅介紹東平路。”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鉦藝廊租賃的商鋪同樣在收回之列,最近也在答謝打折


而對於上海人來說,東平路是與“小資”、“洋氣”這些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的。

隨著本土的消費者逐漸成長起來,王璐的感受是,最近幾年外籍客人比以前少了,本地客人成了主流。

王韻是東平路的鐵粉,在東平路的“逛齡”超過二十年。

在她的印象中,最早接觸東平路是從席家花園開始的。

“從90年代開始,我們的家庭聚餐就經常放在席家花園。來這家店吃飯的大多是住在附近的上海人,喜歡濃油赤醬的本幫菜。”

每次吃好飯,王韻總要在東平路上逛很久。

“東平路雖然很短,但每家小店都很值得逛,而且人情味蠻濃的,要是你買得多,老闆還會幫你篩選過濾一些商品。”

在她看來,東平路和旁邊的桃江路代表著生活中的“風花雪月”。

“這裡的商品大多不是生活必需品,說白了,就是些不實用的東西,比如薰香、家居裝飾品,擺在那裡還積灰。但每次哪怕只是去兜兜看看,心情都很好。”

從去年年底開始,CM飛躍鞋店、席家花園、Glo London西餐店等陸續關張。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東平路西段如今已商鋪寥寥,顯得特別冷清

而從今年10月開始,包括滴水洞、天泰、鉦藝廊、青瓏工坊、藏雲蘭納等在內的多家東平路東段商鋪也被收回。

聽聞這些店鋪即將歇業的消息,王韻和朋友們有些唏噓:“好像是要和一個與我們有關的時代告別了。”

優雅卻不失溫度,也許是對一條小馬路最好的褒獎。

周阿姨每天傍晚出來擺攤,旁邊的店鋪打烊後仍會為她留一盞燈。

遇上雨天,只要不是瓢潑大雨,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周阿姨也出來,攤子就擺在店家的屋簷下。

“你看,這裡原先有一扇門,後來被堵上了。”周阿姨指指身旁的牆面說。

仔細一看,牆面上依稀有一扇門的形狀,顏色跟旁邊不太一樣。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碰到下雨天,周阿姨就把小攤擺到隔壁青瓏工坊的屋簷下

這裡原先是天泰老闆開的家居店Simply Life,已經歇業一段時間了。

周阿姨的路邊攤擺在店門口,那時店員們非但不覺得被打擾,反而給了她一把鑰匙,好讓她收攤以後可以把貨品寄存在店裡,免去來回奔波。

10月底,天泰舉辦告別晚餐,特意邀請周阿姨和孩子去參加。

“我說我不去了,那些都是你們的客人。”周阿姨很感謝這份好意。

最後,店員們還是打了包給她送過來。

“有咖喱蟹、香茅雞、豬頸肉、菠蘿炒飯……聽說都是他們的招牌菜。晚上帶回去,我們一家人都吃不完。”周阿姨說。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天泰東平路店現已歇業,拍“大片”的時尚男女背後,店招已經斑駁

王璐還記得,鉦藝廊是在2006年的12月27日那一天開業的。

“第一次做生意,心裡特別沒底。等了一上午都沒有開單。”

“中午的時候,走進來一個胖胖的外國老太太,在店裡轉了半天,買了一個6塊錢的筷架。”

“這個老太太我永遠會記得。她走了以後,人氣就旺起來了,第一天的銷售額有好幾千塊。”

這是鉦藝廊的第一家店,他們從這裡起步,開出其他分店,並逐漸確立了“中國風、上海味”的獨特風格。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位於東平路1號的席家花園,已於年初歇業

而對於東平路上的其他店主來說,這條小馬路也同樣有著特殊的意義。

“席家花園、天泰、青瓏工坊……這些越做越大的品牌,幾乎都是從東平路起家的。”王璐說。

“我相信每一個品牌的主人,現在的心情肯定都不一樣。有無奈的,有傷心的,有遺憾的,但也有快樂的記憶,都在這裡。”

如今,王璐選擇在今年12月27日結束鉦藝廊東平路店的營業。整整12年,一個輪迴。

有東平路作為對照,新店的選址她還沒有想好。

“東平路一直不是一條很熱鬧的馬路,但是它很有活力。”她說,“它是自發生長出來的,越是原生態的,越是有特點。”


寫稿子:韓小妮 李欣欣/

畫圖畫:二 黑/ 拍照片:韓小妮/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陳冬妮/

拿摩溫:陳不好玩/


東平路倒計時,有人不捨有人趕緊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