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航天科工好声音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

闭幕 | 回顾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航天科工好声音

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会议期间,来自中国航天科工的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各界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为航天点赞。

闭幕 | 回顾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航天科工好声音

航天科工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闭幕 | 回顾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航天科工好声音

王桂玲:

“军工央企承担着国家国防建设重大项目的研发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唯有准确有效地获得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源于此种想法,王桂玲与几名委员一同递交了《关于改善军工央企住房困难 缓解人才流失问题的建议》。

在新的一年,她将持续关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政策落地实施和稳定军工核心团队等议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工作实际,提出能够落地实施的有效建议,为军工企业发展助力。

董胜波:

对于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一味妥协,必须实事求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想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结合自身技术基础,有自己的技术路线,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科研企业及人员,要给予恰当的改革和激励政策。

发展高端制造业,首先就是要转变重研究、轻制造的思想,从顶层规划层面把提高制造水平设定为核心目标,通过调研,健全制造类专业,打造研产并重的研究所。

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既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力度,最大程度发挥人工智能潜力,又要预判人工智能的挑战,协调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与社会政策,既要快速激励发展,又要科学规划。

自主创新离不开与国内优秀科研力量的合作。企业在创新中面临智力与知识资源缺失的问题,需要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模式。希望今年能通过两会平台与各方进一步沟通,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找到更好方案,推动“卡脖子”技术难题早日解决。

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发挥企业在科学、技术、应用上的“直通车”优势,加速培养更多领军型、复合型、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张金红:

蓝天保卫战、携号转网、扶贫攻坚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议题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感到振奋。张金红所在的型号队伍以“80后”为主,这个群体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作为队伍里的型号总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了她关注的对象。她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受益的就应该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许波: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其中就包括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作为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只有创新思维,才能解决在科技研究活动中面临的难题;只有创新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航天的整体实力。

各界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国航天打call

杨维刚(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国航天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很多方面作出贡献,今年两会期间我建议,以大数据信息为支撑,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现状数据,整合各类关联数据,可以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强化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社会信息之间的交互。中国航天的卫星应用资源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红(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航天代表着中国科技实力的高端水平,航天战线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航天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张金名片,多年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希望中国航天继续加大军民深度融合的力度,让更多的航天好产品普惠百姓,也希望中国航天越来越好,尽快成为世界最强。”

魏定梅(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副市长)

“航天科工所属贵州航天在贵阳,我对航天很关注。航天是我国高精尖制造的代表,贵阳市政府已经成立军民融合委员会,推动先进军工技术与民用产品相结合,以发挥航天等高端产业更大的优势。希望中国航天更多地走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来源 ✎ 中国航天报、新华社

文 ✎ 任悦鸣 赵聪

校对 ✎ 王赛

监制 郑贵来

闭幕 | 回顾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航天科工好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