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的這項改變可能影響你一生

人民幣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的這項改變可能影響你一生


過去,我們的欄目是以個人或家庭理財和投資規劃的需求為主線,很少分享關於經濟方面、尤其是宏觀層次的內容:一是受眾不多;二是由於經濟話題勢必會引用很多的數據和專業術語,不易理解,大家難免提不起興致。

但從本期開始,我們會換一種思維方式與大家交流。

當然,核心內容依舊是從財富角度去分享個人與家庭有關投資理財規劃方面的實用知識,所不同的是會多一些經濟方面的內容分享,尤其是熱點財經資訊,不過,我們會把其中複雜的經濟原理、難以理解的數據、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以及它們對你理財和投資規劃的具體影響等做出梳理、簡化解答、結合案例分析,並最終分享給你。每日20點我們的欄目會定期更新,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本期是19年春節過後的首期內容,我們討論一下關於人民幣的話題,並祝大家新年快樂!

為什麼國家不能直接給我們發錢

談到人民幣,大家都很熟悉,畢竟每天都在使用,人人都愛它。可是你真的瞭解它嗎?今天的內容讀完,你會發現,原來人民幣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記得蝸牛君小時候,經常會想,既然國家掌控印錢,為什麼不索性多印一些,然後發給大家,這樣我們不是都有錢了嘛,小康社會也就指日可待了。

後來才明白,原來這是行不通的。

人民幣是本國商品的價值尺度和商品流通的手段,理論上新增商品的價值和流通需求決定了新增人民幣的數量,該如何理解?

想象一下現在有個百人的小國家,當年新增了100單位的商品,假設每個商品新增價值對應1元錢,那麼理論上就只能發行100單位的鈔票。若多印1倍的錢發給大家,而生產力不變既還是隻能新增100單位的商品,則對應商品的價值則變為2元錢,很顯然物價上漲了(通貨膨脹的雛形),既貨幣貶值了。當然,這只是簡單的模型,沒有算上與其它國家的貿易等因素。

現實情況會更復雜,比如分配未必能夠保證公平,那麼貨幣貶值後,窮人持有的貨幣數量不變,那麼只能購買到更少的商品。

實際上,國家一直以轉移支付的形式在發錢,例如養老補貼、醫療補貼、烈士遺屬、殘障和孤寡等人士。

人民幣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的這項改變可能影響你一生

人民幣代表財富也能消滅財富

人民幣是國人財富儲存的直接形式,從個人理財投資的角度而言,人民幣能夠代表財富也能消滅財富。

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是個人財富的直接來源,並最終以人民幣為表現形式,個人再通過投資理財等活動形成當期收入或資本利得,從而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但你有想過人民幣也能消滅財富嗎?根據專家的測算:

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今天的16萬元;

2008年的1萬元,相當於今天的3.5萬元;

2013年的1萬元,相當於今天的1.5萬元;

算上通脹和匯率貶值,2018年人民幣貶值的速度約為16%,年初的1萬元僅相當於年末的8400元,已買不到當初1萬元的商品了。

除非你的投資收益大於或等於16%,否則你的財富將被無形消滅。

什麼是人民幣的錨

近期,有財政部官員表示希望讓國債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工具,在寬貨幣無形引致寬信用,中國似乎出現流動性陷阱的當下,別有一番深意,這也直接引發了關於人民幣的錨的廣泛討論。

大家都能理解,當前的貨幣體系是由國家信用背書的。那信用到底靠譜嗎?很多貨幣學派的專家否認人民幣有錨之說,但其卻是事實存在的,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市場體制和經濟規模有限等種種原因,人民幣是缺乏國際信用的,它必須錨定某種得到多數國家普遍認可的“等價物”方可便於流通,黃金已不現實,那麼外匯(主要是美元)則是最好選擇。

這也是後來國家吞吐基礎貨幣的主要手段。通過出口賺取外匯,然後發行人民幣,再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控制流通貨幣的數量,從而完成國家貨幣政策的傳導和循環。

起初人民幣以國內物資為錨定,使人民幣的價值得到保持,從53年至79年,中國工農業總產值增加6.5倍,商品流轉總額增加6.1倍,人民幣現金加存款總額增加6.3倍,沒有形成通脹。

79到95年這階段人民幣沒有錨,95年至今,人民幣錨定外匯,現在每發行100人民幣,其中有57元是外匯佔款,其餘則是國債或地方債。

人民幣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的這項改變可能影響你一生

財富的真相,人民幣還值錢嗎

人民幣錨定國債,讓國債發揮“準貨幣”作用,是不是將來想印多少錢就能印多少呢?那人民幣還值錢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財富的真相。

前央行行長提出過著名的“池子論”,意思就是中國的房地產和股市,是央行海量數字人民幣供應的“蓄水池”——這對中國適用,對美國、歐洲、日本也同樣適用。銀行的錢說到底都是用來增加債務和推升資產價格的。目前全球經濟規模排名前三的美國、中國和日本,分別選擇了股市、房地產和債券作為信貸泡沫的載體。

很多人以為房價這麼高是自己投資所得,是理所應當,現在應該有所覺悟了吧。08年之後,通過經濟強刺激,貨幣超發漫灌,大家為何通脹感覺不明顯,因為錢最終都流向了房地產,房價漲了N倍。原本期待金融監管和改革,能夠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產業,但最終卻付諸東流,資本逐利的本質暴露無遺,房地產不光綁架了居民,更綁架了銀行。

為何現在寬貨幣無法形成寬信用,因為老百姓已經負債高企所以不敢消費了,而不消費最終將導致實體企業無法再貸款擴大生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當下,通過減稅減費普惠金融等良性干預手段,能夠形成溫和通脹,從而期待經濟改良。而人民幣換錨,則能更穩定的依據國內經濟形勢去鞏固貨幣政策循環,且傳導效率更高。

人民幣長期貶值將在所難免。

2019年投資理財更需要理性和智慧

全球經濟下行預期明顯,各類資產價格波動陡增,投資理財活動更需要理性和思考。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從各國央行加持黃金可以看到資金避險需求在加大,可以考慮黃金投資,黃金ETF等在合適的價位擇機建倉會是不錯的配置。

普通投資人建議對標券商機構和保險等長線資金,他們的投研和逆週期能力是你無法想象的,當下消費需求提升動能不足的情況,投資和基建應該還是提振GDP的首選,還有銀行和證券業。基建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並且是穩定經濟的重點。金融市場承擔著中國經濟崛起的支撐和輸血作用,未來中國能否“超越”,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壯大意義非凡。在大家都恐慌的時候,時候意味著你的機會來了呢?

財智內參:從財富角度審視人生,分享有遠見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學。每晚20點定期更新,和你一起學習,探究財富智慧,期待大家的關注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