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講之老鸛草

每日一講之老鸛草

老鸛草又叫貫筋、老官草、五葉草、五瓣花、老貫草、五葉聯、天罡草、破銅錢、老鴰筋、五齒粑、老鴰嘴等等。它的得名還有一段故事,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藥家孫思邈雲遊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製藥,為患者治病解疑。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溼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溼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採藥,忽然發現一隻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後,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隻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後飛走了。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飛得輕巧雄健有力。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溼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溼病,我們也把這草採回去試用。風溼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後,奇蹟發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癒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藥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

老鸛草性平,味苦、微辛,歸肝、大腸經。有祛風通絡,活血,清熱利溼的功效。主要用於風溼痺痛,肌膚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損傷,洩瀉,痢疾,瘡毒等病。如治腰扭傷:老鸛草根、蘇木,煎湯加血餘炭沖服。比較出名的中成藥老鸛草軟膏就是以老鸛草為原料製成的。可用來治療溼毒蘊結所致的溼疹、癰、疔、瘡、癤及小面積水、火燙傷少數患者用後可出現輕度腹瀉。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忌用。孕婦、兒童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