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創五年新低:“攢錢結婚”到“攢錢不婚”,年輕人怎麼了?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2018年我國結婚率僅為7.25%,是近5年來最低的。2018年結婚登記人數排名前幾的省市分別為:河南、廣東、四川、江蘇、安徽、山東、寧夏、青海、西藏結婚登記人數剛5萬出頭,京津滬以及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結婚率也都相對低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為什麼大家都不想結婚了?

在我看來,這些地區之所以結婚率低,有這幾方面原因:一是年輕人外流多,在外地結婚的增多,導致在本地結婚人數的減少;二是這些地區女性外流多,導致女性數量減少,光棍人數上升;同時,經濟相對沿海發達地區要落後得多,收入也低得多,導致部分年輕男性找對象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彩禮多,要求買房買車,讓不少男性望結婚卻步。

而且現在有些人由於怕結婚生小孩加大生活成本,本身感覺生活壓力不小,如果成家生兒育女,會感覺無力承受。讓部分人萌生與其這樣,不如不結婚更明智。

由此,結婚率下降大幅下降有很多客觀因素主要是經濟因素影響所致,並非全是主觀而為。對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重視。

結婚率創五年新低:“攢錢結婚”到“攢錢不婚”,年輕人怎麼了?

近年來,各個省市的出生率不僅呈下滑趨勢,甚至集體都在負增長。越發達的城市,生育率越低,天津的生育率甚至馬上就要墊底。但區別於其他發達城市,廣東的生育率幾乎是它們的一倍。

為什麼人們的生育願望這麼低迷?就連愛生的山東也不生了?

剛才上面說了,在我看來關鍵還是經濟問題影響所致,現在生育成本這麼大,一般家庭為了生育和培育一個孩子的經濟負擔就比較大了,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花費逾百萬元。有調查表明在200萬元左右。

懷孕到出生,產檢、營養、護理、置裝等。2.5萬-3.5萬

嬰幼兒,奶粉、營養、早教、保姆費、衣褲尿不溼等。9-27萬。其中請保姆的費用大概要15萬,如果家裡長輩願意承擔,還是可以減輕很大壓力的。

幼兒,幼兒園、娛樂、飲食、看護、興趣班等。10-20萬小學,學雜費、餐飲、玩樂、輔導班等。9-16萬

初高中,學雜費、餐飲、玩樂、購物、擇校等。16-59萬。

擇校費在8-25萬之間,高中學校費用在4-20萬之間。大學,學費、生活費等。15-35萬。考慮國內學校,如果有國外短期交換項目,則多加20萬。

研究生,學費、生活費等。15-50萬。費用較低的以三年國內研究生計算,較高的為出國總費用,國外僅考慮1-2年的研究生項目。這麼算下來,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生養一個小孩的費用在76.5萬到210.5萬之間,足夠消滅一個百萬家庭。除了經濟壓力外,我國生育率下降也有部分原因生育理念的改變。

除此之外,如果成家產業還生男孩的還需要買房,那就更不得了。一個小孩尚且如此,如果是兩個小孩必然會增加一半的成本。所以,生小孩成為了富人的遊戲,一般工薪家庭是無力承受的。我有幾個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他們生了一個兒子之後,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他們擔心萬一二胎又生一個兒子麻煩就大了。

很顯然,國家放開二胎,如果沒有後續的激勵補助政策跟進,這個政策實際上沒有多大作用,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我覺得生育率下降是人們生活觀念的根本轉變,過去那種多子多福的觀念已徹底從中國民眾心中淡出。因此,生育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誌,這種意義在西歐等發達經濟國家裡也在很多年前就已顯露出來。它可發減少環境承載力,減少資源消耗,可在整體上更高全社會民眾的財富,可為國家走向富裕奠定基礎。

但弊端也不少,人口紅利減少,未來會帶來很多的養老問題,中國政府難以承擔。

為什麼作為發達城市的廣東區別於其他城市,生育率還是挺高的?

這種現象發生,應該主要是廣東是經濟大省,民眾的收入相對較高,在生育方面的經濟承擔能力較強,所以願意多生一個孩子。同時,全國流入廣東尤其是深圳的人口不少,不少也落戶廣東和深圳,這對廣東的生育率的提高起到了較強的替補作用。主要是稀釋了老齡化率,提高了人口出生率。

結婚率低,生育率低,離婚率高,似乎成為了經濟發達城市的通病。

經濟發展水平是否一定程度上決定離婚率?從何推斷?

經濟與婚姻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經濟基礎決定婚姻基礎。過去我們的父母輩、爺爺奶奶輩之所以離婚率低,降了傳統婚姻觀念之外,還有深刻的經濟原因,很多女性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也沒有外出打工的生存環境,人口流動率低,這就決定了不少婚姻家庭即便再沒有婚姻質量,也不便輕言離婚。

結婚率創五年新低:“攢錢結婚”到“攢錢不婚”,年輕人怎麼了?

而現在越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女性,經濟地位提高,經濟獨立能力增強,不再依靠男性生活;尤其接受了婚姻新思潮的影響,對婚姻家庭的理念也淡漠多了;且對婚姻的質量也要求高了,如果碰到自己鍾愛的人,就會選擇離婚。更為重要的是,現在人們對離婚也持寬容和理解態度,離婚不再是一種羞恥之事。離婚認同感增強。

這種情況應該從各少離婚率統計表可看出,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 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婚了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離婚率最高的是北、上、深、廣,位居前四。中國離婚率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臺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分別為39%、38%、36.25%、35%、34.9%、34.8%、33.8%、31%、29%、28%。

而且,離婚率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提高,呈不斷上升之勢。(具體數據就不說了)

香港曾有報道稱,經濟改善令離婚率上升,但離婚也能推動經濟。並舉例道:美國離婚率近年上升,夫婦離異後各自組織新家庭,推高物業、家電及傢俱需求,加上不少女性因此重新投入勞動市場,成為促進經濟的另類因素。且分居和離婚通常會創造額外住屋需求。

您是如何看待該報道的?離婚是否也能推動經濟發展?

對於這種報道,我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雖然可能會在住房、生活用品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往往也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也還會對經濟形成一定的衝擊作用。

因為離婚可能會因財產分割不合理給雙方帶來傷害,對雙方在工作、生活及其他活動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很多人參與社會活動減少,沉迷在離婚的痛苦之中,影響工作積極性和進取性。最為重要的是,離婚帶來家庭的變故,帶家庭經濟實力的消弱,也會使個體家庭的經濟消費能力下降。

結婚率低,生育率低,離婚率高目前看來是一種趨勢,您認為這種趨勢是好還是壞?如何調整?

從客觀現實看,儘管結婚率低、生育率低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但這是一種好的趨勢,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更是家庭婚姻質量提高的內在要求,是充分釋放人性、尊重人權的一種重要表現。

結婚率創五年新低:“攢錢結婚”到“攢錢不婚”,年輕人怎麼了?

因為,這樣可以使人們慎重的考慮結婚和生育,減少婚姻生率的盲目性,從而為提高家庭質量及生育質量奠定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可減少全球人口數量,對改善環保、提高全球人口社會財富量、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指數奠定基礎。

現在關鍵是要避免因為結婚率低、生育率低而導致人口嚴重衰退的問題,政府應根據人口規模、狀況及人口結構出臺不同的生育激勵和調控政策,更多的通過經濟而不是行政手段確保人口結構比例的合理,避免勞動急劇下降給社會經濟帶來和社會養老等方面帶來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