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季瑜生

GTIC 2019全球AI芯片創新峰會最近在上海成功舉辦!在剛剛過去的這場年度AI芯片大會上,來自學術、投資、安防、芯片等多個領域的21位重磅嘉賓系統探討了他們關於AI芯片的展望與思考。

在大會上午最後一個壓軸環節——AI芯片投資高峰對話中,由智東西總編輯張國仁對話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博士和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博士,兩位投資大咖具有深厚的產業背景以及數十年芯片投資經歷,他們從投資人角度出發,就當前AI芯片行業的多個核心問題敞開解讀,並深度解碼分享了兩位所見證的中國芯片半導體投資過去20年的風雲變幻。

這場乾貨滿滿都投資對話,是本次GTIC 2019全球AI芯片創新峰會的一大亮點,也是唯一一場由中國頂級AI芯片投資人參與的圓桌高峰對話。

在對話中,兩位業內投資大牛通過生動的比喻、精彩的經歷和創業故事對行業發展做了非常有價值的探討。話題從中國半導體產業過去20餘年發展的崢嶸歲月,到芯片半導體產業投資的市值趨勢、估值模型以及判斷公司的核心要素等都有觸及。

在他們看來,當前國內AI芯片產業萬事俱備,充滿機遇。企業創始人的洞察力以及對市場的判斷與選擇,對於架構創新、場景細分的重視程度,將決定一個企業在芯片創業風口中的生死存亡。與此同時,創業公司憑藉著靈活的方向與創新能力,如果能夠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並把握住機遇,未來成為國際性的企業也同樣大有可能。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華登國際黃慶、北極光楊磊,他們眼裡的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佈局AI芯片投資,並且孵化出了眾多優秀AI芯片創企的兩大專業投資機構,可以說華登國際與北極光創投的投資範圍幾乎涵蓋了行業內創企的半壁江山。

其中,華登國際還是在九十年代初將風投概念引入亞洲的機構之一。在過去幾十年深耕中國半導體投資的過程中,華登國際不僅投資了一大批優秀的芯片設計公司,還另外投出了一批優秀的晶圓廠、封裝廠與設備廠。

而放眼國際,華登國際則已經佈局半導體行業有三十年之久,在全球範圍內投資半導體企業數量超過一百二十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外的十四家半導體新秀中,九家已經被華登國際覆蓋。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

黃慶回憶,1998年華登國際投資了新濤半導體,成為第一家成功退出的中國半導體公司,此後華登國際還投資了中芯國際、兆易創新、無錫華潤上華、晶晨半導體、中微半導體、格科微電子、矽力傑等知名企業。其中晶晨半導體還是斬獲科創板受理批文 的第一家企業。

他回憶,20年前,可能只有一桌人在做芯片投資,但隨著產業發展逐年向好,到現在芯片投資已呈現出了井噴的態勢。

具體說,2000年左右是中國半導體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朦朧的時期。那時候很多硅谷投資方來華投資半導體,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因為那時候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還不成熟,半導體產品設計大多還停留在模仿階段,就連具備五年芯片研發經驗的工程師也很難找到。

但到了2005年之後,(以手機為代表的)中國白牌電子產品逐漸成熟,其清晰的低價定位也為相應的芯片市場找到了明確的方向,能用、便宜、性價比高成為這一階段芯片產業的關鍵詞。

2010年,華登國際專門成立了半導體產業基金,雖然剛開始還是主要服務白牌,但到了2013、2014年調整了因為當時中國的白牌電子公司都成長為全球性的大公司,順手還把其他白牌企業也基本消滅了。

到了現在,中國的公司都已經成長為世界級的公司,市場也變成了全世界的市場,那麼中國的半導體公司也應該向著成為全球化產業鏈的一環去邁進。另外,去年的中興事件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僅要生存,還要有安全感,因此中國很多大公司也開始關注中國的芯片行業。市場由從前的芯片投資機構去找大公司,但大公司不會理會,變成了現在大家都迫切需要中國半導體產業鏈。這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機遇、人才、資金,當前已經悉數到位,芯片行業正是到了做大事的時候。

北極光創投則是從2005年創辦伊始就把半導體投資作為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其投資風格具有非常鮮明的早期、科技特色。另外,其創始人鄧鋒以及楊磊本人也同樣都是半導體領域出身。

楊磊表示,截止目前,北極光已經累計投資了15家非常優秀的半導體公司,其中有8家北極光參與了孵化過程。根據2016年數據,當時北極光共計投資的十家半導體企業中,其中已經有5家實現退出(3家上市,2家併購),剩下的也都拿到了後續融資。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

回顧過去,楊磊笑稱十年前投半導體的只有兩桌人,到五年前可能只剩一桌了,而現在大家突然都投半導體了,整個產業經歷了很多的波折與機遇。

比如說大家經常提到的低端陷阱在十年前可能就是低端機遇,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低端的機會已經被很多中國公司覆蓋,那麼從這一角度出發創業,機會也就少之又少。

而縱觀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格局,大家都可以清晰的發現,當前的半導體需求呈現出了一個橄欖球的樣態分佈,最底部的低端比較少,中間一塊大肚子是中端,高端是上面的一點點。

但是供給的現狀卻是下面的底座非常大,中間只有薄薄的一層中端,到了頂管就成了一根杆。華為就是這根杆,華為海思在半導體領域做的非常好。

因此,中國今天的產業現狀是需求和供給的嚴重不平衡。

造成這種現狀的的原因在於哪裡?首先,現在大量基金對半導體的關注存在說明不是因為缺錢,那麼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沒有突破技術的難關,沒有想清楚怎麼把市場、產品、技術三者有機結合來創造價值,也找不到足夠多優秀的人解決問題。

這就是今天的現狀:機遇其實非常好非常大,但是能做這件事情的人非常少。

但整體來說,過去這些年雖然艱苦,但是產業鏈的上上下下都非常堅持,大家不管有沒有錢,也不管市場有沒有,都堅持著在向前走。也正是因為過去20年的積累,才迎來了今天的機遇。

但機遇之下,楊磊仍在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避免讓中國的半導體變成太陽能和LED?

他說自己也沒有想清楚,只是將問題拋給大家來解答。或許堅持做高端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真正解決中國芯片問題不是低端。未來我們也只有堅持做高端,堅持圍繞著場景去做,或許才能夠走出一條道。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放眼未來,AI芯片,估值的泡沫還是未來的世界前十?

在這場圓桌中,主持人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向黃慶與楊磊拋出了一個問題,AI芯片企業的估值模型究竟是如何判定的,AI芯⽚創企是否存在估值過⾼,或估值泡沫的問題呢?與此同時,放眼未來,AI芯⽚市場有多⼤,能再出⼀個全球前⼗(⽐如英特爾、⾼通、聯發科、NV)體量的公司嗎?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首先,關於是否泡沫偏多這一問題,黃慶與楊磊均表示AI芯片肯定不是一場泡沫。

而關於估值,黃慶表示,當前投資AI芯片的基金可能比現有AI芯片公司多出近百倍。100個VC在追一個創業公司,估值幾何很難說。

而放眼未來,創業公司的超車機會幾何,黃慶主要從雲端以及終端兩個角度做了分析。

首先是雲端方面,黃慶認為將來的數據中心將會是CPU、GPU、TPU三分天下,而隨著現在通信速度越來越快,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堆到數據中心裡處理,那時候市場想多大就會有多大,可以做的事情也會比當前的CPU多很多。

不過英特爾當前在有CPU、GPU的情況下,他們也一定會去做TPU。那麼在大企業也同步入局的情況下,創企在市場中能不能分到一杯羹就要看自身的實力。

而在終端方面,當前的應用呈現出了比較分散的態勢,一些現有的玩家都在做SoC。比如說安防照相機的SoC中,處理器芯片還是最大的,那麼只要給其中加入AI模塊就能滿足AI需求。如果一個創企因為AI算法很強想打進AI芯片行業,那麼他們應該先考慮自己搞不搞的定整體的SoC?畢竟整體SoC要求非常高,包含的東西也很多,絕非單純的加速。

因此從表面來看,創企還是處於劣勢的,因為他們可以加AI,但很難做出SoC。不過小公司的優勢也同樣非常明顯,那就是快且專注,這就是小公司可能勝出的原因。

關於是否泡沫虛多這一問題,楊磊則表示我們經常會低估了科技遠期的價值,但是卻高估了它近期的價值。因此很多近期看起來是個泡沫的投資,到遠期又不是了。而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投對了公司那麼就沒有泡沫,如果投錯了那就全是泡沫。

另外在芯片所屬的技術領域,存在著這樣一個現狀,那就是好公司太少,而且好公司不一定是第一批。現在互聯網中的先發優勢到了技術領域就顯得不再靈驗,因為如果連基礎的架構都選錯了,那麼先發兩年也只是走的離正確的終點越來越遠而已。

因此技術上的投資,不是隻依靠錢就可以砸出來的,也不是比別人做的早就一定可以勝利。敢為人後、逆向思維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思維方式。

而放眼未來,AI芯片創企做大做強甚至成為世界級企業也是有可能的。

宏觀層面來看,每一次計算構架的大變革都會創造一個新的王者,從主機時代的IBM到PC時代的英特爾再到移動時代的高通,現在我們進入了智能物聯網的時代,那麼新的王者會是誰?有很大的幾率不是前面這幾家,而是新的一個或者幾個玩家。

分階段來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會是大勢。最開始會經歷群雄割據時代,在智能耳機,智能音箱等各個細分領域出現優秀的公司。等走過群雄割據時代,每家企業都成為自己所屬子行業中的佼佼者,之後就會進入行業的整合期,但最後勝的是不是中國公司我們就無從知道。

但是目前來看,市場還遠遠不到整合期,還依舊處在百花齊放、群雄割據階段,所以還是會出現多家AI芯片公司。甚至可以說,如果作為一家芯片公司卻不考慮AI那是有問題的。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頂級投資人最關注芯片創業者的什麼特質?目標,洞察!

作為到場的重磅級投資人,黃慶與楊磊也分享了他們二人在歷年的芯片投資中對於創業公司以及企業創始人身上最看重的特質。

黃慶重點強調了目標。

他認為做CPU不是隻為了做CPU,而是要考慮做CPU的目的,從性價比角度出發。無論做芯片還是軟件,首先要搞清楚目的,這樣才能做出有價值的產品。當前很多人都講要做AI芯片,但前提是一定要想清楚做出來的AI芯片的用途,比如用於終端、手機、攝像頭、或自動駕駛。否則成果可能只是一篇論文或一場創業大賽層面,難有商業價值。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谷歌要做TPU目的就很明確。因為他們有非常多的部門都在使用GPU來做AI算法,這會帶來了巨大的應用與需求,那麼他做TPU加速最起碼可以滿足內部的需求。

而換成一個創業公司,那麼就要考慮做TPU到底是要幹什麼的?這點必須明確。

此外還有量的問題,如果方向對了但是不能上量也將會十分尷尬。有量芯片才會成功,如華為自身的平臺足夠大,華為也就敢做,但是別人不一定敢做,或者值得做。

楊磊則重點強調了創始人的洞察力,在他看來創業就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滾雪球的第一步是把市場、技術緊密的聚合在一起形成初代產品,接著,在滾動的過程中再不斷尋找新的技術與市場,將雪球越滾越大。

在約見創始人的時候,楊磊會首先觀察對方的洞察力,看他對市場的瞭解究竟如何,一旦看到了非常具有洞察力的CEO時,他也會眼前一亮。因為真知灼見是非常罕見的。即便是客戶自己也不一定真正瞭解市場需求,而能將市場的真正需求翻譯成對產品和技術有意義的語言其實是一件更加難的事情。

曾經,一位把企業市值做到一億美金之後賣掉的創業者二次創業時來找過楊磊,對方信心滿滿的表示自己也要做TPU。這時楊磊勸對方不要著急,先在北極光待幾個月,和產業鏈上下游的AI大咖,做系統、芯片、算法的專家都聊一遍再一起琢磨一下到底該做什麼。

三個月後,對方告訴他不能做TPU,因為TPU這個事適合谷歌,不適合一家初創公司。這就是洞察力。

但是除了洞察力,創始人的產品和技術也要和他自己的經驗相關,有時候並不是方向對了就能做成功的。再好的機會如果不是為你創造的,那麼你去加入這個戰鬥,其實已經處於劣勢。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新架構、TPU、GPGPU,投資人到底在關注哪些下一代AI芯片技術?

創業不僅需要創始人的洞察力與明確的目標,選對方向也同樣重要,對於未來幾年內比較看好的芯片技術,黃慶以及楊磊也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談及未來AI芯片的發展時,兩位投資人都高度肯定了架構創新的重要意義。

楊磊表示,三大因素決定了當前是一個架構創新的黃金時代。

首先,摩爾定律在停滯。比如楊磊本人在二十多年前讀博士的時候就在關注EUV的工藝,但是直到現在花了二十年業界才真正做了出來,從這方面來看摩爾定律已經基本上走到了盡頭。

其次,功耗牆的存在,使得一味依靠製程縮小來提升芯片性能變得不太可能。

第三,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過去只有雲、PC和移動終端三大應用。但是今天不管是車、智能音響、安防,還是門禁等都成為了芯片應用的場景,每一個場景都需要自己的芯片,在這種狀況下,大公司的優勢也隨之逐漸消失。

楊磊還補充,一般大公司新研發一顆芯片理論上至少要能完成10億美金的收入才行,但是這樣的收入體量在AI領域,是很難在短時間達到的。因為當前AI行業存在很多的細分場景,可能每個場景都可能做出一億、兩億美金收入的公司。針對這些場景做構架創新,每個細分場景都代表著未來一個重大的機會。

因此如果只是簡單拷貝巨頭們的做法是不可能創造機會的。換句話說,買一些IP做簡單的集成並不會創造機會,只有構架的創新才會創造機會。而構架的創新又必須軟件和硬件雙管齊下才能完成。

黃慶則表示,架構創新是AI發展核心內容。儘管深度學習處理圖像、AlphaGo打敗李世石讓人們覺得AI可以無所不能。但是實際上,AI應用並不是那麼簡單,而促使它改變的將會是來自架構或者算法的革新。

他分享了一位MIT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的故事。一隻蜜蜂只有一百萬個神經元,但卻可以飛進一棟樓找到吃的,但是人類的計算機卻做不到,為什麼?最後一個研究生表示,這是因為架構的不同,當前的電腦架構是無法完成這些任務的。

另外黃慶還表示,從當前的數據中心的發展來看,很明顯吞吐量將越來越大,現在GPU架構是很難撐起未來需求的,而且大家也承擔不起相關費用,因此某種形式的TPU肯定會大規模出現。如果在這方面,英特爾等大公司親自入場,那麼留給創企的機會就少之又少。

但是如果一些企業能夠直接另闢蹊徑,去做一個徹底全新的架構,同時能夠實現靈活的產品應用,讓不同的算法都能在其上運行,而且都能獲得很好的加速,那麼機會也同樣十分可觀。在這一方面,黃慶表示華登國際見過很多其他的公司,其實在這方面這些公司都可以比英偉達做的好,但能不能找到足夠大的市場應用讓其成長壯大將會是一個問題。

楊磊則表示,不同場景對於下一代芯片技術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越靠近雲,對靈活性要求就會越高,因此在雲端的投資上北極光就更偏向GPGPU的構架。相應的,越靠近端,對於芯片靈活性的需求就會降低。

除此外,結合存儲的芯片創業也將會產生很大的機會。當前的計算構架正處在飛速突破階段,存儲技術也同樣有很大的改變,如果把這些創新(比如ReRAM)和AI芯片結合在一起又將會創造出全新的構架。儘管新的構架可能要等到2020年、2021年的時候才會出現產品,但當前北極光投資的一些企業已經在思考這些事情。

對話AI芯片頂級投資人:華登國際和北極光看中國半導體投資二十年

結語:2019,AI芯片機遇依舊

圓桌最後,智一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編輯張國仁向兩位投資人提出了一個所有人都在關心的問題,2019,AI芯片創業還將是一個機遇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黃慶看來,很多公司參與,只有少數成功,淘汰非常自然。楊磊則重點強調了方向,如果創始人在方向選擇上能把某一場景下的趨勢和自己的經歷巧妙地結合起來,那麼就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想要在這輪機遇中勝出,方向、技術、市場、創始人洞察力、創新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