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营销三大难——“流量少”、“流量差”、“流量不知道去哪儿找”。

  • 流量少——初始流量池不够大,难以维持漏斗的后续转化;
  • 流量差——不精准的流量,后续也不好转化,反而造成流量浪费,间接提升获客成本;
  • 流量不知道去哪儿找——用户群体分散,没有质价比高的渠道,不知道该往哪儿聚焦;


事实上,以上难题都可以归结于4个字——“获客能力”。

获客能力决定着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获客成本更低的企业将在人口红利不再的当下以及未来,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抵御更多未知的风险。

而在消费者增量难以开拓的营销环境中,从存量消费者中培养品牌或产品的自生长、自传播能力,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客方式了。

说到自传播、自分享,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煽动情绪的爆款文,还是又丧又真实的段子?

是好不容易买到的喜茶,还是ins风装修的网红店?

是蔡徐坤,还是朱一龙?

以上都能驱动分享传播,但都不是今天要讲的内容。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围绕利益展开的价格分享设计。

对,价格除了能促单,还能促分享。


此价非彼价:被重新定义的价盘


好的定价不仅能促使消费者立马下单(想要知道如何利用价格促进下单,可戳《营销价格战至少要做到这3点》),还能让消费者成为你的传播者。

但是此价格,非彼价格。

一般我们所说的价格,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需要付出的货币数量,也就是我们平时作为终端消费者,最常看到的零售价这一类。

而利用利益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分配设计的价格,在传统零售时代被称之为“价盘”。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而是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是指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于销售通路各层级的价格所组成的链接系统,从出厂价到各级分销、二批、三批价等等,以价格阶梯形成营销势能。其本质就是让利给各层级,获得更加丰富的销售渠道,从而拉动整体效益。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传统价格体系)

价盘设计在过去流通不畅的渠道为王时代,降低了产品流通成本,中间商们获得了合理的利润,消费者们也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很多人一听到中间商就恨的牙痒痒,以为是中间商加价提升了产品价格,但其实中间商承担了诸如物流、库存等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商品价。不然你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新疆冰糖心苹果,路费都亏死自己。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消费者自行购买路径,只会因节点增加,而徒增成本)

但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却在一步步削弱着中间商的作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成了互联网销售的有力口号。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既然人人都可连接,那为何不让人人都成为自己的推客?打破过去那种层级分明的中心化价格体系,通过让利给消费者形成去中心化的价盘,以此来实现传播分享的指数级增长。

从中间商到人人都是推客 去中心化价盘的3个作用


如前所说,传统的中心化价盘,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秩序,通过利润分配达成商品流通顺畅,规范指导降价促销管理等作用。

那重新设计的去中心化价盘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3个作用。

第一,有效挖掘消费者除购买之外的其他价值,比如传播、带货价值。

长时间的人口红利,让很多营销人处于一种粗放式流量运营状态中,偏重获取新客,但缺少对于已有流量的多重价值挖掘。

再后来又有了LTV(life time value)的提出,意为客户终生价值,是公司从用户所有的互动中所得到的全部经济收益的总和。

但其实远远不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另一层含义,即“客户终身价值”。

“生”,是从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来看,可以理解为纵向角度;但“身”,是指这个用户的身边,他所能影响的人及环境,更多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待客户价值。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如果你看“终生价值”,会更偏重于如何让消费者看到你、喜欢你、购买你,再次购买你,这些都局限于单个用户范围;而如果你同时看“终身价值”,你就会想办法让消费者分享你、推荐你,让身边的人也购买你。

通过价格设置,以利润驱动消费者帮你传播,其实就是有效挖掘了消费者的“终身价值”。

第二,扩大推客群体,拓展传播渠道。

去中心化,让人人都可以连接,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扩大了你的推客群体。原来只是你挑选过的中间商帮你推销,但如今拥有的却是分布在各个渠道上的各色消费者。

1个消费者平均可以影响10个人(姑且按家人2朋友3同事5来算),你的价格分配越有利,传播指数就越高,扩散就越容易。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而帮你传播的消费者,他们既可以活跃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也可以去小红书上面生产种草笔记,还可以在淘宝商品下面加入点评……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一句话,主动的推客自带流量圈,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想方设法帮你传播。

第三,赋能消费者从而降低获客成本,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其实也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多快好省——在相同条件下,其实能做到四条中的任意一条都是成本优势,而成本低就是竞争优势。

打破原有的结构,把原来分配给中间商的利润,用于购买媒介、广告制作的费用,统统归还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为了切实可落袋的利益去帮你分享带货,就是在节约获客成本,从而间接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

比如,拼多多利用价格优势,撬动消费者的社交关系,在微信生态内获得的爆发式增长。

表面上看是低价促进用户下单,其实深层次的是通过让利得来的价格优势,去促进老带新。

这个时候,其余入局的拼购选手如果只是有样学样,只跟进价格,追求所谓的“全网更低价”,而摸不清其中价格作用的本质,只能是被成本亏损给拖垮。

如何设计高势能的价格? 4种分享模型来帮你


如何设计一个高势能的价格体系,提高你的产品分享率呢?

据笔者观察,总结出了以下4个模型,供大家参考~

① 分享者获利,但是接收者没有。一般以接受者的购买行为为终点,比如各种电商平台的佣金客和推手,他们在推给普通消费者之后,消费者购买成功,推手可获利,但普通消费者无利可图,所以分享终止。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钻石=分享者的利润=品牌的获客成本)

② 分享者不获利,但接收者获利。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分享者无利可图,为什么还会分享呢?这里说的“无利”,只是单纯指在金钱上没有收益,但不代表其余方面没有收益,比如无私分享优惠信息的kol,将优惠商品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分享者从中收获的人格信任等社交货币。当然,因为初始利益刺激不够,很可能传播路径在一开始就断了,或者初始分享量非常低,因为对于人性的把握非常难。所以市面上很多不想花钱刺激但又想依赖消费者自发传播的活动,都没有火。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③ 分享者和接收者同时获利,但接受者所获利益<分享者。目前来说,这种手段在市面上最为普遍,比如社交拼团玩法,团长拿10元无门槛券(无门槛券等于降价),而参团者可可得5元无门槛券。这样设置有2个好处:一方面是分享者的分享动机足够强烈(有利可图),理由也更为充分(我不光是自己有钱拿,也是给你送福利);另一方面,可以刺激接收者成为分享者,促成二次传播,保证分享路径可以延续下去。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④ 分享者和接收者都可获得等同利益。因为总体投入成本高,使用者不多,一般在边际成本低的虚拟货币体系中较为常见,且多数用于拉新用户(前面说到的分享传播,并不局限于纯新用户),比如邀请好友首次注册,双方各得1个月会员。

如何设计高势能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分享获客率?

这4种模型各有优势,适用分享场景、产品类型以及投入成本也不尽相同,大家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调性进行调整适用。

除此之外,分享的核心是通过让利驱动消费者,在实际设计时,可以不局限于物质利益,还可以加入其它精神激励,以加倍刺激消费者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