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在1995年,北京媒體第一次提出富人區的概念,當時的明星據點,亞運村和方莊是最吸睛的焦點。圈子化的生活方式是富人區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有一兩幢豪宅,在昂貴的地段就能自封為富人區!但可以明確的是,這些富人區裡住著的可都是有錢人吶……

今天跟小編來看看咱大北京30多年來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地區的富人區變遷史吧!

1


北京各個行政區概況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張圖。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這是北京市政區圖,清晰地反映出北京各個區域所在的具體位置、以及它們的鄰居都是誰。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這是2017年上半年北京各區域均價圖,即便是門外漢,也能粗略地看出,哪個區域價值高,哪個區域是價值窪地。以此就可以單單從價值這個維度初步判斷出,那些富人們喜歡在哪兒買房。

然而,初步判斷一下可以,但千萬不要這麼急著下結論。事情究竟是不是這樣的,且看進一步分析。

北京自古以來有“東富西貴”的說法,即便在今天,我們也能從大體的房價和資源配置中窺探一二。

先來看醫療資源。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本圖是北京市三甲醫院所在行政區的分佈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淀、西城、東城和朝陽四個區域幾乎瓜分了北京三甲醫院的大半壁江山。

其次再看教育資源。

眾所周知,北京的教育資源分佈及其不均,最優質的中小學都集中分佈在海淀、西城、東城這三個區域。而石景山、豐臺、大興、昌平一直屬於教育教育資源匱乏的區域,其他郊區市縣更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來看CBD。

說道北京商務中心區,似乎一直以來指的就是長安街、建國門、國貿和燕莎使館區的中心交匯區。即使現在有專家預言將來會外擴,但總的來說還是集中在朝陽區。

2


富人區的區域變遷史


查閱中外富人區的相關資料,筆者發現,富人區的形成有大致這麼幾個因素。

1、便捷的交通;2、優雅的環境(其中包括充足的水岸資源及很高的綠化率等);3、星級的城市綜合體配套;4、圈子化的生活方式;


據瞭解,有些富人區的形成佔據其中一兩點因素,而有的卻四個因素兼而有之。

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個年代的富人區長啥樣、它們形成的因素又是什麼。

1984年,方莊


明清時期的方莊曾是流浪漢的聚居地,鳥不拉屎、荒草叢生,漸漸地就變成了老百姓的墳地。後來,一些人被“流放”到此處做看墳人,為了解決生存問題,便蓋起了簡陋的房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演變,這裡出現了第一批定居的居民。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1984年,方莊迎來了她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春天。當時的北京需要建一個能與首都地位相匹配的高檔現代化小區,作為北京乃至中國對外的窗口,同時也為了解決中央各機關幹部的住房問題。講到這兒,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她就是方莊。

為了在這裡建設第一個規劃型住宅小區,市政府還專門成立了3人領導小組,召集了當時北京最頂尖的建築設計師,組織社區規劃大賽。最終,融合倫敦和巴黎兩個城市優點的方案勝出,方莊就從設計圖紙上跳了出來,跳到了現實生活中來。

社區的建設以環島路為中心,環島四角各有放射狀的支路。小區的名字也很有詩意。分別為芳古園、芳城園、芳群園、芳星園,連起來就是“古城群星”。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在當時看,方莊的樓簡直是天堂,有板樓、塔樓、還有蛙式、風車式,並形成了“三大一小一多”(廚房、客廳、廁所大;臥室小、儲藏空間多)的代表。

1995年,各種配套設施也都逐漸成熟,像貴友大廈這樣的大商場,是全北京最高端最新鮮的玩意兒,華潤下面的麥當勞,可算是北京最早的麥當勞店,這裡簡直就是附近小區孩子們的美食聖地。

這裡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高端的生活設施配置,吸引了大批社會精英來此安家落戶,其中,芳城園一區更是出名,張國立、劉曉慶、大山、宋丹丹等明星也都曾安家於此。

更值得驕傲的是,還有好多外國來賓到此參觀。有媒體統計過,先後有100多位外國元首到訪過方莊。即使放到現在,這樣的規格也並不多見。

眾多社會名流的推崇給方莊帶來了更高的名氣,然後,吸引來更多的精英業主。於是,方莊就成為了帝都北京第一個富人區。曾一度被傳為佳話。

然而,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方莊的一些侷限也逐漸顯現出來:採光和朝向不夠理想;小區車位規劃不足;戶型面積不夠大;附近沒有足夠優質的教育資源等。

於是,漸漸地,方莊送走了尊貴的舊主人,迎來新晉的買房客。

1990年,亞運村


亞運村的崛起,得益於1990年亞運會的舉辦。亞運會是中國作為東道主國家第一次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其重視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1986年,政府就開始建設能滿足運動員休息、鍛鍊的“運動員村”了。

和方莊驚人的類似,亞運會之前,亞運村曾是一塊兒荒涼的墳地,為了建亞運村,政府還拆遷了其附近鄉鎮的一部分。

亞運會結束後,鑑於其巨大的宣傳效應,各家投資商紛紛入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北辰集團。

後來,隨著匯源公寓、華僑公寓等高檔住宅的建設,10多個大中型體育休閒和文化娛樂場所也相繼落成,昔日那個荒涼的地界兒,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樓林立的“大都市”。當時,200多平的四居室、24小時熱水,這樣的檔次老百姓都是第一次見到。

隨後,外國人和明星成為這裡的首批業主,如劉歡、毛阿敏、劉曉慶等。“拿大哥大,開汽車,住亞運村”是當時富人的標配,亞運村不僅成為了當時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高端社區,更是房價的風向標。1995年前後,房價曾漲到11000/㎡。

然而,交通不便是亞運村最致命的硬傷,這也導致了它的衰落。

再後來的富人區,就呈現出了多片區發展的態勢。

2002年至今,萬柳片區


何為富人區?它其實並不是在某一個青山綠水的地方,用昂貴的材質打造出來的富麗堂皇的豪宅,也不是一座單單憑金錢就可以擁有的房子。

相反,每一個富人區都擁有它獨一無二的標準和氣質。圈子化的生活方式恐怕是富人區最早的形成因素。這一點在萬柳片區就體現的尤為明顯。

萬柳片區的第一個高端項目是萬泉新新家園。它是全北京第一個面向特定人群銷售的高端項目。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萬泉新新家園

開發商曾經在一次業主大會上講到,當時一位著名的歌星捧著真金白銀來買房,竟然,被拒絕了。

原因是,這裡住的都是知識精英,你不適合跟大家住在一起。從此,知識精英和教育精英雲集,就成了萬柳富人區的特色標籤。據說,中關村大佬級人物丁磊、馮軍都在這裡擁有豪宅。

作為萬柳區域的頂級豪宅萬柳書院,佔據萬柳核心區最後一塊居住用地,皇家苑囿環繞,自然環境優渥,北京當之無愧的頂級豪宅。房價已經達到20W+。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萬柳書院


說起教育資源,北京數一數二,在北京,說起教育大牛,不得不提海淀區,海淀區的小學教育有目共睹,家長們為使孩子不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購置學區房。

萬柳地區由於緊鄰中關村三小、人大附小、人大附中等重點名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高等學府也是近在咫尺,再加上週圍優越的地理環境,萬柳區域的房子也是北京升值最快的學區房之一。


從方莊到海淀萬柳、朝陽公園,話說北京富人區三十年變遷史!


中關村三小

2002年至今,朝陽公園片區


自古以來,人們喜歡沿水而居,河流對古代村莊、城市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朝陽公園作為全亞洲最大的公園,園內有最得天獨厚的活水資源優勢。

位於朝陽公園正南門的棕櫚泉國際公寓2001年入市,由此拉開了朝陽公園區域富人區的序幕。作為東四環邊上、緊鄰市中心的豪宅項目,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更為明顯。

其一、它被麗都國際商圈,燕莎國際商圈,藍色港灣商圈、使館區和CBD商圈所包圍,生活便利;其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得出行極為方便;其三、鬧中取靜,環境清幽。北望朝陽公園、南鄰紅領巾公園,前面還有一大片樹林遮蔽,因此小區就顯得很隱蔽。這也是許多明星們選擇住在這裡的原因,比如白百何、陳羽凡、李湘、李小璐、夏雨、袁泉、佟大為等等;


另外,這裡離機場高速的四元橋入口只有4公里左右,對於經常要出入機場的明星們來說,也是非常的便利。

所以,棕櫚泉附近的公園大道、泛海國際、觀湖國際等高端項目,也受盡眾多明星們的青睞。據說,阿里巴巴公司CEO馬雲、優酷網CEO古永鏘等等都在這裡置有房產。

2008年至今,奧運村 溫榆河畔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當年沒落的亞運村迎來了第二春。

當時,受奧運推動,亞運村周邊的各種配套設施開始升級,軌道交通得到進一步改善、大型公園、體育場等都相繼落成。

而最激動人心的,還是臨近鳥巢、水立方的地理位置,當年,張藝謀用一場震撼的奧運開幕式,讓鳥巢為全世界所知。也帶動了這一帶的發展。

如今,奧運村的房價,很多小區早已飆至10W+!其中的代表便是均價14萬/㎡的“紫玉山莊”,不僅位於北京市中心住宅區,且環抱千畝翠綠,既佔地利,又占人和,簡直是市中心的桃花源,吸引了眾多明星落戶,有葛優、陳道明,陳寶國等。

行文至此,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看出了某種規律。

那些富人們選房子,除了價格這個衡量價值的尺度外,他們看中的無非就是資源:環境資源、交通資源、城市綜合體配套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