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吉米·巴特勒终于回到了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的主场,穿着费城76队的球衣。虽然他一接到球时就嘘声不断,但巴特勒淡定地说,有嘘我的,也有为我欢呼的。

对于巴特勒,和唐斯、维金斯等森林狼年轻球员而言,赛季初的那些口角、较劲,甚至上升到不可调和矛盾的种种,随着巴特勒的最终离去,也终于翻篇。传闻中与巴特勒闹得水火不容的唐斯,也用本赛季高于外界对他期望的表现,回应了巴特勒的批评,也证明了自己的成长。

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巴特勒和唐斯的矛盾无法调和,也直接导致他本赛季被交易至76人。

但没有人有任何理由苛责巴特勒。森林狼队自2005年之后连续12个赛季无缘季后赛,而巴特勒到来之后的那个赛季,即带领这帮年轻人一起为明尼苏达球迷带来了后加内特时代的第一次季后赛体验。本赛季没有了他,球队又被打回原形,本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也有人觉得巴特勒的性格太过偏执,与队友沟通太不注意方式方法。也许本赛季初,巴特勒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那些不快,但如果你了解了这个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弃儿在年少时艰难求生的经历,就不难明白他异乎寻常的“求生欲”,到底源自何处了。


曾经让桑德拉·布洛克在2010年荣膺奥斯卡影后的体育电影《盲点》里,孤儿迈克尔·奥赫得到恩人图伊家的收留,最终成长NFL球星。

对与吉米·巴特勒来说,德克萨斯州汤博尔的莱斯利一家,就是他的“图伊”。

巴特勒记忆中,母亲的印象早已模糊;而她这辈子对巴特列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不喜欢你的样子,你走吧。”。

那年他13岁。被母亲遗弃在街头的少年,无家可归,身无分文。

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只能借宿在各个朋友的家中,这家住完住那家,寄人篱下,居无定所。直到一次篮球场上的三分比试,改变了他的命运。

即将升入汤博尔高中四年级的那个暑假,巴特勒打完一场夏季联赛的比赛后,乔丹·莱斯利——这个刚从比巴特勒高一级的学长,刚刚从汤博尔高中毕业的学生,提出要跟他来场三分大赛。

比试结束后,两人成了朋友。乔丹·莱斯利很快就发现,巴特勒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平时都是靠着睡朋友家的沙发,吃别人家的“赏饭”度日。

有一天,朋友父亲开完长途货车回家了,巴特勒需要归还床位了,乔丹·莱斯利决定邀请他去自己家里住。从此之后,巴特勒的人生仿佛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巴特勒和他高中时期的好友们。

莱斯利的母亲米歇尔·兰伯特一开始很反对,因为当时他们家里的小孩已经快住不下了。

已经过世的前夫和她生下了三个孩子,而现任丈夫迈克尔·莱斯利也抚养着和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再加上两人结婚后生下的一个小孩,加在一起,这个屋檐下挤着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再加上,巴特勒这个“野孩子”在当地的名声也不好,街头传言他是个惹麻烦的小孩。最后,父亲下了决定,巴特勒可以留宿,但是一次只能住一两天。

“他会过来住上几晚,”米歇尔说,“后来越住越长,最后我们只能发话了:‘拜托,乔丹,现在不是假日,你不能总带人来过夜。’我们告诉他不能一次住过两晚。”

上有计策,下有对策。“第三天,我说:‘乔丹,现在是第三天了,吉米还在这儿,怎么回事?’”米歇尔回忆说,“我另外的一个小孩就会说:‘哦,吉米今晚跟我睡。’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被他们击败了,这帮小鬼头。”

就这样,巴特勒在兰伯特家住了几个月,兰伯特夫妇终于放弃“抵抗”,米歇尔告诉巴特勒,只要他好好的,就可以一直住下去。就这样巴特勒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家。

住下归住下,但是巴特勒必须要守规矩,这是女主人给出的前提。

于是,巴特勒不得不严守规矩,晚上不出门晃荡;另外他不能缺课,还要提高自己的学业,同时要包干住所周围的杂务。最重要的,米歇尔告诉巴特勒,他必须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莱斯利家的母亲米歇尔当时是一家石油公司当工程技术人员,而父亲迈克尔则有自己的建筑业务。接收巴特勒后,两人还就家庭支出算过一笔账。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孩子,巴特勒的部分是挺大的一头,但是兰伯特夫妇决定不说出来。

“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米歇尔说,“他马上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就是这有爱的一家人,让巴特勒又得以体会家的温馨。

那一年,巴特勒17岁,在球场上是个多面手,高四一年场均可以得到19.9分和8.7个篮板,但是在兰伯特家中,他还是表现得很拘束。

不过在这家人的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里,巴特勒都非常害羞。他不愿意下楼,也不跟大家一起吃饭。“我想他是觉得如果我们总见到他,会意识到他的存在,然后会想方设法赶他走。所以当时他非常非常低调。”米歇尔回忆道。

为了让巴特勒没有隔阂地融入家庭,米歇尔和他谈了很多。她告诉吉米,一家人对他的爱没有条件,也没有期限。“现在我仍然会经常跟他说这些,如果有人冲他发火的话,他还是会很拘束。有时候,他会将身边的人推开。他不会跟许多人亲近,他非常、非常有防卫心。”这是米歇尔回忆里的巴特勒。

巴特勒自己是怎么想的?“我希望别人像正常家庭里出来的正常人那样对待我。看上去也许不是这样,但是我希望大家能这么觉得。”

直到今天,他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生母会将他驱逐出门。尽管这段记忆痛苦不堪,但这也帮他成为了一名更加出色的篮球手。不过之后来自朋友家庭的爱,给了他能量的源泉,以及战胜一切的毅力,教会了他凡事皆有可能。

你看不懂吉米·巴特勒眼中的凶光,不妨听听他吃百家饭的艰辛童年

作为马奎特大学的一员在首轮最后一位被公牛选中,这个弃儿梦想成真。

2011的6月24日,NBA选秀之夜,巴特勒回到德州汤博尔,兰伯特的家中,跟他的“家人”一起观看NBA选秀。

当首轮第30位,时任NBA联盟主席斯特恩宣布公牛将他选中时,兰伯特一家人陷入癫狂。

“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米歇尔回忆道,“我们为了做弄了个蛋糕,然后有人就开始把蛋糕往他脸上抹,再之后,一场蛋糕大战就开始了,搞得到处都是。清理完毕后,天花板上还留着奶油。”

然而代替了他原生家庭的兰伯特一家,对他的期许却十分简单:“没人给过他机会,我们给了,然后看看发生了什么,他终于成了一个让人骄傲的人,如果有球队能给他机会,他就会贡献自己的全部,这正是他为我所做的。”

这个曾经的弃儿,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