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农村习俗:二月二摊煎饼,老婆孩子一天井,回味无穷!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称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过二月二的风俗也大不相同。在胶东农村,“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除了理发之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做一种特殊的“龙食”:摊煎饼。农村有句谚语,“二月二摊煎饼,老婆孩子一天井”,可见这种食物是多么受欢迎。

胶东半岛的煎饼,与鲁西南地区的煎饼不同,这种煎饼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制作食材必须要有海鲜,那样摊出来的煎饼才是美味。小时候,农村老家生活比较困难,摊煎饼的面粉也不充裕,而且煎饼制作比较麻烦,耽误劳动,所以一年只吃这一次。在童年的记忆里,奶奶摊的煎饼,是天底下第一美味。

今年二月二没有时间回农村老家,但是煎饼不能不吃,小编自己尝试着摊了一些煎饼。将一些扇贝丁、虾仁、少许葱段,全部剁碎,再打上几个散养鸡蛋,加上少许清水,搅拌均匀。


胶东农村摊煎饼,离不开一种海鲜——蛤蜊。在市场上买了一些白蛤蜊,煮熟后,蛤蜊肉取出另做它用,摊煎饼需要的只是蛤蜊汤。

取适量的面粉,最好是高筋粉,加入凉透的蛤蜊汤,用勺子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所有面疙瘩全部搅拌开为止,如同打浆糊一样。

将扇贝丁等海鲜料倒入搅拌好的面糊中,二者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再切少许韭菜段或者香菜末,撒到面糊中,继续搅拌均匀。这样,摊煎饼的食材就算准备好了。

胶东农村老家摊煎饼,用的都是传统的大铁锅,烧的是花生皮或者麦秸草,目的是小火慢热。因为是在县城居住,没有农村的大铁锅,就用电饼铛取代,虽然小了点,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先将电饼铛预热,然后要用一块肥猪肉擦拭电饼铛的锅底,让锅底均匀沾上油,这样摊煎饼的时候不容易粘锅底。

将搅拌好的面糊,用勺子舀一大勺,倒入电饼铛中。因为电饼铛的平底的,所以要用手倾斜一下电饼铛,让面糊在锅底流动,直到均匀覆盖锅底。

用电饼铛摊煎饼,其实比大铁锅要简单,因为电饼铛是不粘锅底,而且温度可以控制。把电饼铛设置成鸡蛋饼模式,煎饼在锅里慢慢烤干水分,几分钟后就煎好了一面。然后把煎饼翻转过来,再加热几分钟,就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心急也摊不出好煎饼,这绝对是细工慢活,有时候要费一天的时间。出锅的煎饼,要摆在盖垫上凉透。刚刚出锅的煎饼最好吃,记得小时候,每到二月二这一天,孩子们都守在锅灶旁,奶奶出锅一张煎饼,孩子们立刻分着吃了。直到孩子们吃饱了,盖垫上的煎饼才会一层层摞起来。那个场景,终生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