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其背後的家庭,一定充滿尊重、書香與愛

拼爹不是權力、金錢、資源的世襲,而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

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長者如何,晚輩也會如何。這就是拼爹了。

但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王思聰有個老爹叫王健林式的遺傳,也不是葛優有個父親叫葛存壯式的繼承……

這種拼,只是權力、金錢、資源的世襲,與我所說的拼,沒有什麼關係。

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離開體制以前,我從事了多年教育工作。和學生及家長打交道越多,就越發現: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一個優秀的孩子,其背後的家庭,一定充滿尊重、書香與愛,父母不說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達理。


優秀的孩子,其背後的家庭,一定充滿尊重、書香與愛

相反,一個問題學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則一定也充滿問題,比如缺愛,不平等,不自由,父母普遍文化層次不高,觀念落後,視野狹隘,並且多有暴力行為。

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階層固化,流動困難。這種僵局的產生,到底緣於什麼?

有一個總結非常棒,它是這麼說的:其實,除了硬實力(資源)的分配不均,更關鍵的,是軟實力(觀念)的高低不一

精英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與不屈不撓;窮人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視、暴戾、散漫與輕易放棄。

稟持不同觀念的人,自然擁有不同的視野,匹配不同的行動,支付不同的代價,導致不同的結局。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是無知的,就會以控制、奴役、摧殘的方式,對待一個孩子,並且做得毫不自知。以惡的方式傳遞惡,以愚蠢的方式傳遞愚蠢。那麼,在人生的奮鬥鏈條上,孩子從一開始,就掉了鏈子。

父母是開明的,就會給孩子尊重和自由。不強迫,不設置,接納生命的可能,讓孩子的最大壓力,僅僅來自他自己,發現他的優點,欣賞他的特質,運用成人的思維與資源,幫助他放大……那麼,他就比同齡的孩子,贏了一大截。

這樣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縱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

縱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

縱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氣候。


小編髮布了很多李玫瑾老師家庭教育的講座!關注我,點開【視頻】一欄即可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