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課堂學生髮揮想象

開放的課堂學生髮揮想象

小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般地說,人類對韻律、節奏、語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較之數學來講,學生更感興趣,而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學生難以理解,對數學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對學生培養數學興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由此可見,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理趣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新課程下的數學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有趣,適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教材可謂情境生動有趣,題材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索、合作活動。然而,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僅僅是一個素材,如何把這種素材通過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髮展的需要呢?

一、創設情境,以“趣”激情

1.創設動畫,故事情境

“實驗”教材中鮮豔、生動的圖畫,使學生彷彿進入了童話世界。但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如果課堂上一味看靜態的畫面,很快就會興趣索然。為克服這一缺點,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動畫、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創設情境。入境、動情的故事情境,令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2.創設生活情境

實驗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數學生活化。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情境,從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較”一課時,課本上呈現的是小明在幫媽媽整理完衣服後,與媽媽放衣服的情境。圖中通過媽媽和小明的對話,提出比較衣服厚薄的問題。而生活中比較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就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目的地帶他們到學校後面的幼兒園去玩,上了一節活動課。通過一節室外活動課,孩子們不但輕輕鬆鬆的學會了比較輕重、比較高矮、比較胖瘦等,而且對數學產生了濃濃的親切感!學生情趣激昂,活動氣氛熱烈。

二、鼓勵質疑,以“問”引思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實驗教材在這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我深入領會教材意圖,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激發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的思維都活躍起來。

1.看圖質疑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提問題確實有些困難。教學時,我首先教學生如何利用教材插圖來提問題。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信息窗一時,我出示課本上的“來到花果山”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都有什麼?你看懂了嗎?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們經過觀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隻猴?”“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天上共有多少隻鳥?”“天上有多少朵雲?”“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岩石縫裡共有多少朵花?”……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有多少棵樹?”“共有多少塊岩石?”雖然學生提的問題有的還很膚淺幼稚,但也不時地閃爍出創新的火花。

2.傾聽質疑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質疑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在課堂上,常常會發生一些激烈的質疑,甚至爭論。

3.困惑質疑

有些問題,是學生明明知道卻故意提出來的,這只是一種淺層的質疑,心存困惑能勇敢提出來的問題,才是真正的質疑,它往往極具典型性和針對性,會引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勇於提出令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請大家一起思考,幫助解決。

三、自主探究,以“放”促活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舞臺,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應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實驗教材的過程中,我大膽嘗試,放手讓學生調查,放手讓學生操作,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經歷相關的活動,從而使學生活起來,課堂動起來。

1.放手調查,拓寬視野

“調查”是一種聯繫生活實際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後調查數學問題,以豐富教材資源,令課堂向課外延伸。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統計”時,我根據課本信息窗內容在小組內統計換牙的情境。課前,我佈置學生們調查每個同學的換牙情況,讓他們記錄下來,上課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前的調查情況交流後填寫統計表和做統計圖。這樣通過學生親自調查,去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孩子們才感到統計真實有趣。小學生對數學理趣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慢慢的積累和影響,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麼學生會對學好數學產生很強的自信心,會不懈的學習數學知識,甚至會在數學中做出一些貢獻。

2.放手操作,加深體驗

“聽了你就忘了,看了你就記住了,做了你就理解了。”這句話說明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創設條件,讓學生動起來,激勵他們在手指尖上創新。如教學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時,我讓學生從家裡帶來了自己的玩具以及其他喜歡的物品,讓他們盡情地摸一摸,玩一玩。在有了豐富的體驗後,給玩具和物品分類起名。然後,通過“口袋摸物”的遊戲,進一步建立表象。最後,讓學生髮揮想象,搭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的過程中,他們在玩中學、做中學,思維創造性得到極大的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