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歡迎關注本賬號,及時獲取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社會及世界語(Esperanto)最新資訊】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卻留下風華絕代的美麗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緬懷”

曾有一個人的死,永遠地改變了愚人節,讓這個本充斥著愚弄整蠱的節日,變得傷感。

這個人在16年前的今天,從香港文華酒店24樓一縱而下,從24樓到一樓的路面,時間很短,卻給了愛他的人,窮盡一生的遺憾。

是的,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哥哥”張國榮。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出身富貴,卻從小缺少陪伴,在孤獨寂寥中長大;成年後陰差陽錯踏入娛樂圈,用自己的才氣、敬業、人品,成為舉世矚目的歌手與演員,創造的經典至今芬芳馥郁。

他因擁有同性伴侶備受嘲諷,又因患上生理性抑鬱症飽受折磨,在無盡黑暗中,他曾經那麼努力地想做一束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卻終究還是躲不過宿命般的悲涼結尾。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隨著時間年復一年地流逝,知道張國榮的人可能越來越少;但如果深入瞭解他的作品與人生,喜歡上他的人也可能越來越多。

四月草長鶯飛,春光正好,可惜的是傳奇早已不在場,他離開了,亦帶走了一個時代。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13歲的小留學生張國榮

孤獨來得很早

1956年,披頭士的歌紅遍了大街小巷,在百廢將興的香港,小有名氣的服裝店老闆張活海迎來了一個男嬰的降生。

這就是張國榮,不過在那時,在父母的口中,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十仔”。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父親旁邊的小朋友就是幼時張國榮

嚴格說起來,張家算是一個富庶的望族,蒸蒸日上的服裝生意,讓張父得到過“洋服大王”的美譽,他的顧客中,有馬龍·白蘭度、希區柯克這樣的大腕在,張國榮從一出生,就可以算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富二代”。

家裡有錢,又是老么,想必童年肯定是金尊玉貴、被寵得無法無天吧?事實並非如此。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國榮與姐姐

張活海很會做生意,卻也有著許多有錢男人的壞毛病——花心。已婚的他遊走於女人們之間,沉溺於情愛,無暇顧及家中孩子。

張國榮的母親則苦於應付丈夫的新歡舊愛,又忙著照料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心力交瘁之時,也沒辦法兼顧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

父親的涼薄,母親的疲憊,構成了張國榮對童年的最初印象。如此情形之下,雙親完好無缺的陪伴與愛,對於他來說太過奢侈。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左3為張國榮

雖然兄弟姐妹眾多,但由於年齡差距過大(最接近的也比他大八歲),張國榮也很難從同輩中得到理解與寬慰。越長大越孤單,說的就是這樣看似風光實則孤寂的孩子。

在張國榮13歲那年,留學潮興起,父母本著“趕時髦”的心態,將這個最小的兒子送往了英國的寄宿中學Eccles Hall School。

跨越大洋彼岸的分別在即,從小就習慣了孤單的張國榮倒沒覺得有任何不捨,反而是鬆了一口氣。既然都是自己一個人,那還不如趁著年輕多出去看看世界,換個環境。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後來也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我一點傷感都沒有。我最記得我跟他們揮了一次手之後,跟他們BYEBYE了一次之後轉身就走了,一點留戀都沒有的。”

而留學英倫的經歷,也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他的品格,塑造了他溫文儒雅的紳士氣性。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Eccles Hall School是一間典型的英國私校,很注重對學生規矩和禮儀的培養。

早上七點,學生們要從溫暖的被窩中起身,收拾床鋪,打掃房間,吃完早餐後開始一天的學習;下午三點開始是雷打不動的體育時間,足球、橄欖球,運動結束都一身汗。

作為全校“唯二”的中國人,張國榮並不算太喜歡體育,在比賽中,總是被人高馬大的英國同學撞得“散架”,但長期堅持,也讓他練就了極好的體力,成名後連開10場演唱會都面不改色,這要感謝留學時的體育教育。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晚上八點,一杯茶加兩塊餅乾是當天的最後一餐飯。這也是這所私校的傳統——通過類似於“絕食”的訓練,讓學生們學會節制。

正在長身體的張國榮當然是餓得發昏,曾經還寫信回家讓人幫忙寄來方便麵。但就是在這樣別具一格的“精英教育”中,張國榮度過了人生中最青蔥爛漫的歲月,也是從這裡,他考進利茲大學紡織專業,還拿了獎學金。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如果他的人生就這樣繼續,或許不是壞事,他會安穩地讀到畢業,可能會深造至碩士,然後找到喜歡的事業,過平靜的日子,雖說全世界會少了一位光華奪目的巨星,但相比於他最後的結局,何嘗不是幸事?

可惜的是,歷史是從來沒有“如果”可言的。

那一年,張國榮在利茲剛剛讀到大一,就被家中傳來的噩耗召喚了回去——他的父親突發重病,家道中落,恐無力再支持他念書。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國榮就此退學返港,揮別了留學歲月,人生軌跡也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和才華相比,容貌不值一提;

和人品相比,才華不值一提”

在娛樂圈,有句關於張國榮的話很有名:

“和他的歌藝演技相比,他的容貌不值一提。和人品相比,他的歌藝演技不值一提。”

他的外貌、才氣、人品,都讓人由衷歎服。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但誰又能想到,張國榮最開始邁入娛樂圈的日子,不僅不順遂,還有些慘淡。

1977年,21歲的張國榮在擺過地攤、當過助理之後,竭力在尋找新的謀生路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亞視舉辦的“亞洲業餘歌手大賽”,沒想到竟一舉奪冠。

這也成為了他走入大眾視野的開端。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自小不受重視的張國榮,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榮譽感到又驚又喜,可以說,他在前20年所缺失的愛與肯定,是評委和觀眾給他的,這也愈發堅定了他成為頂尖歌手的決心。

然而,諷刺的是,公眾是健忘的。他們可以把一個青澀又有些姿色的歌手捧到天上,也可以在嘲弄諷刺中,將其踩到腳下。

入行不久的張國榮開“答謝歌迷”演唱會,觀者寥寥,更有人起鬨“你以為你是誰呀,下去吧”,甚至連他唱到忘情時扔到臺下的帽子,又被人很烏龍地扔回了臺上。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那次演唱會結束之後,他大哭了一場。

但流淌於骨血中不願認輸的性格,讓張國榮在冷靜後擦乾了眼淚,暗暗告誡自己:

“一定要做出名堂來,不能被人看衰。”

整整六年,張國榮潛心修煉歌技,提升專業素養,做法簡單甚至有些“蠢”——買回當紅歌手的所有唱片,一張張研究,揣摩技巧。

1983年,擁有了豐厚積澱的他,終於以一首《風繼續吹》紅遍了香港;次年,又以一首《Monica》紅透整個東南亞。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如願以償地成為當紅歌手以後,他並不滿足,還想著探索自作曲的可能性。

那時,他連簡譜都不認識,就從頭開始學起;為寫一首歌他廢寢忘食,每當腦海中浮現任何旋律,都會第一時間記下,直到全曲完成,才揉一揉通紅的眼睛,長舒一口氣。

《紅》《我》《沉默是金》《風再起時》《深情相擁》《夜半歌聲》《忘掉你像忘掉我》……這些傳唱至今的金曲,就是在這樣的方式中寫就。張國榮從來不依賴捷徑,他的成功,都是實打實的汗水與心血堆砌。

曾幾何時,當香港人勸說他人努力,堅持不懈才能迎來美好的一切,會說這樣一句話:

“連張國榮都要熬十年。”

這句話完美總結了他出道時的不順,也濃縮了他靠著努力逆風翻盤的奇蹟,踏實、認真、專業這些音樂人所能擁有的全部優秀品質,在張國榮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1989年,音樂事業正紅火的張國榮選擇了暫別歌壇,告別演唱會上,無數歌迷哭成了淚人。許多人不明白他為何要在發展勢頭最好的時候,給自己的歌壇生涯畫上一個句號,但只有心如明鏡的他知曉,暫時放下音樂,是為了更好地朝著演員道路前進。

彼時,張國榮已經發現了人生全新的意義與樂趣,那就是做個好演員,演好戲。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而當他拿著一如既往的敬業態度去對待演藝事業,中國乃至世界影視史上,才幸運地擁有了那麼多永不褪色的驚豔作品。

他是《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不瘋魔不成佛的程蝶衣。他為戲而瘋,入了虞姬的戲,唯有如虞姬一樣,一劍刎別才能出戏;他為情而瘋,他說,說好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是《縱橫四海》裡的阿佔,灑脫又痴情的阿佔。有點幼稚,有點瀟灑,作為一個通天大盜,他應該要藏起來不被發現,但他偏要讓全世界都認識他,最好是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才能滿足他嘚瑟的心態。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是《倩女幽魂》裡的寧採臣,一介書生寧採臣。他有點呆,有點帥,會沉迷於小倩的美色,會在見到小倩時羞澀,會在小倩喊他哥哥時開心,自此愛上這個稱呼。就這樣,愛他的粉絲也多了一個對他的愛稱,“哥哥”。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是《英雄本色》裡的宋子傑,立志當一個好警察的宋子傑。內心充滿正義感,可能不那麼成熟,卻在努力成長。最後,用生命完成了警察的神聖使命,代價卻是,他永遠看不見剛出生的女兒,聽不到她喊一聲爸爸。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是《胭脂扣》裡的十二少,紈絝子弟十二少。他一無是處,養不起家,這輩子做得最勇敢的事便是,和心愛的人吞鴉片殉情。但他這輩子最不幸的是,說好一起共赴黃泉,他卻沒死成,最後選擇了苟且偷生。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塑造過的經典角色,似乎永遠都說不完。

一個好演員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千人千面”,演什麼像什麼,為戲犧牲一切,在所不惜。

拍《阿飛正傳》的時候,因資金緊張,王家衛想要租飛機來拍追火車的計劃不得不擱淺,是張國榮站了出來自掏腰包,並堅持說,要拍好一場戲,花多少錢都值。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出現在《阿飛正傳》中的張國榮

拍《霸王別姬》的時候,他提前半年就到北京跟著京劇名角張曼玲學習,從早到晚連續練習十幾個小時,發著40度高燒也不停歇。

正式開拍後,為了不弄髒繁瑣的行頭,他可以忍著整天整天地不吃飯、不上廁所,只是不想麻煩化妝師重新上妝,拖累進度……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國榮是一個好演員,更是一個“大寫”的人,在生活中,處處流露著善良與感恩。

《霸王別姬》斬獲金棕櫚大獎的那一年,張國榮打電話給劇組的每個人對他們表示感謝。在知道昔年的京劇老師張曼玲的丈夫罹患癌症以後,他即刻坐飛機趕到北京看望,寬慰老師,還一口一口給老師的愛人餵飯。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曼玲談張國榮

曾有個鬱郁不得志的年輕歌手在天台抽悶煙,張國榮看到後拍拍他肩旁,勸慰他戒菸,“不要浪費了好聲音”,後來這個年輕人發跡,成了香港最著名的“歌神”陳奕迅。

也是同樣年輕的一個小夥子,初到香港,走投無路,張國榮就讓他寄住在自己家,並將昂貴的衣服送給他。這個人,叫王力宏。

還是同樣年輕的一個小夥子,剛出道時不被人看好,但張國榮覺得他很有潛力,於是動用人脈向好導演推薦,他後來成了金像獎影帝。這個小夥子,就是古天樂。

曾經有一個記者,視張國榮為偶像,每天聽著他的歌入睡,張國榮發現他歌也唱得不錯,於是就把他推薦給音樂製作人,後來這個記者也成了巨星。這個人,叫古巨基。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類似的例子,還有太多太多……

林青霞曾把張國榮評價為圈內最重情重義的好人,因為他不僅謙和有禮、提攜後輩、樂於助人,還對這世間的苦難滿懷慈愛之心。

多年來,張國榮收養過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孤兒,給兒童癌症基金會捐款,也成了私人生活中的慣例。無怪乎在香港“笑容最美之公眾人物”評選中,他曾多次高居榜首。

心無戾氣,相由心生,對他人對世界所能給予的,當然是如春風般和煦的笑靨。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被嘲諷與抑鬱纏繞的後半生

可惜像他這樣好的人,短短四十餘載的生命裡,後半生的關鍵詞竟是“嘲諷”與“抑鬱”。

那一年晚上,張國榮與唐鶴德牽手走在街上的畫面,被狗仔隊拍下,他是同性戀的事實,就此曝光於世。在當時那個年代,多數人可能還是對此抱著鄙夷的態度,隨之而來的,也是他這輩子所收到過最多的惡評。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但執拗如他,硬生生將所有鄙夷嚥下,只是孤注一擲地牽緊了愛人的手,大步向前。

唐鶴德家與張國榮家本是世交,兩人自幼相識,成年後重逢,才迸發出感情。唐鶴德服務於金融界,專業素質及人品修養極高,在業界被譽為“最純品”。在張國榮遭遇困難的時候,也是他傾囊相助,助其渡過難關。

可在八卦媒體眼中,他們的感情唯餘獵奇。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在千禧年之際的復出演唱會上,張國榮主動擔綱藝術及服裝設計,在舞臺上嘗試了一些前衛的造型,比如白羽毛、睡袍以及透視裝等,卻被諷刺為“當不成女人就扮女人”,所有矛頭,直指那段不為世俗所容的感情。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慢慢的,他患上了一種很難治癒的疾病——生理性抑鬱,也許是因為每次拍戲都太過投入,“人戲不分”;也許是外界對自身與戀人的惡評徹徹底底地傷了他的心,他被困在逃脫不了的怪圈,在深淵裡一直沉淪了下去。

抑鬱症讓人痛苦,生理性抑鬱尤其如此,發病時會失眠、出現幻覺、胃酸倒流,有時甚至會因為難忍的疼痛,用頭撞擊房門。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消息傳出,媒體對此只有一句話:“他成了神經病。” 他不再是那個驕傲的巨星了,因為生病,唱歌、演戲、聲名,他一一失去,對於苛求完美的人來說,無異於致命打擊。

很難想象張國榮離世前遭受了多少痛苦,在一份流傳甚廣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我們可以相信,那種不甘與難熬,十分相近。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網傳張國榮“遺書”

蒼天無言,沒有人能給他一個回答。

悲哀的是,徹底放棄了希望的他,選擇用結束生命這種極端的方式,去尋一個出路。

2003年4月1日,香港,細雨紛飛。

張國榮的經紀人陳淑芬打電話問他身在何處,他答道在文華酒店,“想再看一看香港”。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國榮與經紀人陳淑芬

陳淑芬隱約覺得不對,便匆匆趕往。路上又接到張國榮電話,他讓她在酒店門口等候。

“5分鐘,你等我,正門,我很快就到。”

下午6時41分,“砰!” 一聲巨響在陳淑芬耳邊炸開。驚痛之中,悲劇無可挽回。

在愚人節那天墜樓殞身,彷彿他跟這個世界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他的世界,終於安靜了。

沒有孤獨,沒有喧囂,乾乾淨淨的……

只是世間,再難尋如他一般風華絕代的人。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16年了,每次在熒幕上看到他揮手作別,都恍若昨日重現。笑容清澈,一如往昔。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他的一生,童年孤獨,歷經坎坷,有過掌聲、鮮花,也有過鄙夷、譏諷,他迷茫過,也彷徨過,幸福過,也抑鬱過,但他把淚水留給自己,把歌聲和電影留給所有人。

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們還是會在不經意間聽到他的歌、看到他的電影,很多90後,甚至00後都會通過這些經典而重新愛上他。

他再也沒回來,但又好像從未離開過……

張國榮逝世16年:從孤獨的小留學生到巔峰的巨星,他離開得太早

2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