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山里农民,让一万五千根烂木头长出了“金子”,年收入百万


一双慧眼看大千世界人间百态,一支镜头纪录农民创富故事,欢迎各位关注头条号“一双慧眼”。眼前的农民叫刘智平,他在村里是个大能人,村里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他觉得撇家舍业出去挣点钱不容易,有时候辛辛苦苦干大半年还拿不到工资,就白干了。就不如靠山吃山,在大山里照样能刨食吃。刘智平觉得自己所在的大山里就有丰富的矿藏,他靠着灵活的大脑和新技术,就能挖出“金子”,你看刘智平身后一根根烂木头真的长出了“金子”。

刘智平住在陕西汉中略阳县两河口镇张家坝村,这里山高林密,土地稀少,农民日子过得很艰难。这里的农民主要靠养土蜂,种药材,采摘一些山货维持生活,虽然能解决温饱,但是花钱却不怎么充裕。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些老人,刘智平是村里少数几个没有出去打工的中年人,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爱学习,脑子活,觉得他们大山深处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山里有的是椴木,他要在椴木身上打主意。

过去他们这里也有用椴木养黑木耳的,但是性价比不高,跟养土蜂,种药材的收入差不多。刘智平转念一想,现在市场上金木耳卖的特别好,金灿灿的颜色看着就高大上,而且金木耳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种金木耳让刘智平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于是他自己花钱出去学习金木耳种植技术,回来后进行试验。


刘智平先弄了几个小棚来试验。接种上菌种后,就一直守护在大棚里,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随时观察木头的变化,他的几个小棚接种时间差开一点,他要摸索出他们这里的最佳种植时间,他还要试验出他们本地的最佳温度和湿度,其实他们大山里面,特别适合金木耳的成长,他经过试验,金木耳在他们这个地方对温度湿度和种植时间并不敏感,这让刘智平心里更加踏实了。

让刘智平高兴的是,他们家里所住的大山里的气候,比他学习的地方更加适合种植金木耳。一开始他只弄了几个小棚少量的木头做实验,当椴木上出现金灿灿的小芽的时候,刘智平就觉得找到储量丰富的金矿,因为他们大山里有的是运不出去的椴木,这回可以派上用场了,村里人一开始对刘智平的种植金木耳的行为表示怀疑,后来看到刘智平的烂木头上果真长出金黄的木耳,都夸赞刘智平厉害。

技术成熟后,刘智平大刀阔斧大干一场,他把家里的积蓄全拿出来,又贷了款,一下子就建了七八个大棚,合计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大棚建起来后,他开始收购椴木,几天的光景,他就以很低的价格收了一万五千根椴木,别人家的大棚里种蔬菜,种果树,刘智平的大棚里全是些烂木头。不久烂木头上都开出了金灿灿的花朵,这个时候刘智平的脸上也绽放了笑容。村里的老百姓都来参观,金木耳让村里人都看到了希望。


刘智平收获了金木耳,都不用他出去找市场,小贩子们都主动上门来买他的货,而且小贩子都互相竞价,这让刘智平赚了个盆满钵满,年收入能达到一百万,看到这情况,村里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要回来跟着刘智平种植金木耳,现在的刘智平满怀豪情,他真正实现了点“木”成金,给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真的实现了绿树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就是陕西大山里农民的创富故事。想看更多故事,关注头条号“一双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