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非中選藥品博弈,原研翻盤?!國產“丟卒保車”

4+7非中選藥品博弈,原研翻盤?!國產“丟卒保車”

4+7非中選藥品博弈,原研翻盤?!國產“丟卒保車”


去年11月,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以全國4個直轄市和包括西安、廈門、瀋陽在內的7個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作為集中採購主體,組成了“4+7”採購聯盟,利用11個城市的團購效應和醫藥企業進行談判議價,從而降低藥品價格。

最終,經過談判,25個藥品成為“4+7”集採的中選品種,其價格平均降幅在52%,最高降幅達96%。

談判完成之後,(談判)雙方要兌現彼此的“承諾”,一方讓價,一方給量。國家醫療保障局在今年3月發佈了《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隨後全國11個試點地區相繼跟進採購工作。

11城全面實施4+7集採工作

截止今日(4月1日),包括廣州市在內的11城,均已正式實施4+7集採工作,並明確了國家組織集中採購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

在談判及醫保支付標準雙重“槓桿”下,非中選品種,包括原研和國產(過評仿製藥、未過評仿製藥)也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降價”、“再降價”、“不降出局”。不過好的是,據目前各地發佈的4+7實施政策來看,並沒有完全“拒絕”非中選品種。但由於4+7剩餘的市場有限,所以雖然試點以外的地區尚未進行價格聯動,原研和國產非中選品種還是通過主動“降價”,搶佔11城以外的市場。

原研在11城以內(外)尚有市場空間

上海、廣州、遼寧(瀋陽、大連)等11城均表示可“接納”未中選產品,但其採購量不得超過中選品種,要與聯採辦(或上海市)形成的梯度降價結果保持價格聯動,北京、重慶、深圳還要求與全國最低價比較。這樣一來,原研企業及其它仿製藥企業在11城以內還有市場,前提是要讓價,所佔優勢不如中選品種。

但銀河證券認為原研在11城之外的市場,因醫保支付標準影響,原研的個人自付金額不一定比國產的高,其還是有“勝算的幾率”。

3月5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明確規定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為中選價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價格下調不低於30%為支付標準,並在2年內調整到以中選藥品價格為支付標準;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在中選價格和中選價格2倍以內(含2倍)的,原則上以中選價格為支付標準;低於中選價格的,以實際價格為支付標準。

按照上述政策,醫保支付標準不同,原研的個人自付金額可能少於國產過評產品。以3g*10規格的蒙脫石散為例,由於價格比的不同,Ipsen享受下調30%作為醫保支付標準,揚子江和山東宏濟堂以中選價作為醫保支付標準。經銀河證券計算,Ipsen的個人自付金額為0.29元/袋,低於揚子江的0.50元/袋,高於宏濟堂的0.07元/袋。因此,銀河證券認為,從自付金額角度看4+7之外的剩餘市場:原研不一定輸給國產。

目前僅上海、北京、廣州規定對非中選品種的個人支付比例。即上海和北京的補充文件已做出明確規定,上海要求提高自付比例10%(基藥和醫保甲類)或20%,北京則統一上調10%;廣州要求2018年底的價格>中選價2倍,按其價格的70%作為支付標準;<2倍的,以中選價作為支付標準;實際採購價格>中選價,超過部分由患者承擔;<中選價,以實際價格作為支付標準。後期隨著4+7集採的有序開展,其它試點地區或將對非中選品種的個人支付比例明確相應的規定。

未中選企業“丟卒保車”

近日,諸如“未中選產品降價不到位,被撤銷掛網資格”的消息時有曝出。如遼寧、陝西、深圳等地。

據不完全統計,在遼寧省,未申報降價或降幅未達預期而被取消掛網的包括:國藥致君、珠海聯邦、成都倍特的頭孢呋辛酯片,恆瑞醫藥、海正輝瑞的厄貝沙坦片,華潤賽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海正藥業的瑞舒伐他汀鈣片,東瑞製藥的恩替卡韋分散片。

上述企業在遼寧省銷售佔比低,而在全國擁有一定的市佔率。據PDB顯示,東瑞製藥的恩替卡韋2018年全國市佔率為4.49%,但其2018年遼寧省銷售佔比為0。

因此,有業內人士猜測,上述提及被撤銷掛網資格的藥企,是自願放棄該試點地區的市場或以維護其全國價格體系。

此前,醫藥雲端工作室曾整理11試點地區採購總量佔比情況(如下圖所示),上海、北京分別為32.1%、24%,兩城市採購量合計過半。而西安所報採購量僅佔11個城市總採購量的0.3%,數量處於最後一位。

眾所周知,4+7集採的原則是以價換量,量價掛鉤,參與集採的藥企也為中標儘量降低價格,總盤子可以體現量價掛鉤,但如重慶、瀋陽、大連、廈門、深圳等地採購量佔比不超過5%的城市,對中選或非中選藥企來說,均是個重要的抉擇。

未中選企業在市場有限,降價又必須要比中選品種低,再加之諸多省份要求企業的掛網價要參考全國最低價的情況下,選擇放棄部分4+7市場或維護其全國價格體系,也是情理之中。

信息來源:藥智網、藥智精英俱樂部、賽柏藍、E藥經理人、醫藥雲端工作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