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主筆)

長久以來,至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產業結構的相似性,不管是政商界,還是學界,往往將陝西北部的榆林市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進行兩相比較。相對於榆林,讓鄂爾多斯聲名鵲起的不只有人均GDP比肩香港的傳聞,近些年其還先後以“鬼城”康巴什新區,以及沸沸揚揚的民間借貸事件著稱。

這幾乎構成了鄂爾多斯社會經濟的大體輪廓,不僅如此,鄂爾多斯最為當世所稱道的或許莫過於“鄂爾多斯”,這還不必說鄂爾多斯市之得名還在“鄂爾多斯”之後。作為中國羊絨製品執牛耳者,“鄂爾多斯”在近些年也算出盡了風頭,而相較之下,與其一牆(邊牆)之隔的榆林卻拿不出一個同類的企業或品牌與其一爭高下。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一、鄂爾多斯與陝西榆林孰大?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與陝西榆林地緣相近,同屬於北中國長城沿線的城市,並且以礦產資源、能源富集著稱。區域地理上,鄂爾多斯整體上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腹地,榆林則是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尤其是榆林的北六縣,在地形地貌景觀上也與鄂爾多斯多有相像,風沙草灘區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狀亦可見,也因此,在歷史上兩地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牧區或半牧區。

唯一不同的是,兩地生活的主體民族有異,榆林主要是以漢民族為主,而鄂爾多斯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但由於地緣相近,故兩地居民在語言風俗文化上也多有相似之處,比如共同使用晉方言,而且民間交流也頗為頻繁,不乏移民、通婚以及商貿往來等。

這也是長城以北蒙漢等民族聚居區的鄂爾多斯,除了濃郁的遊牧文化特徵之外也有農耕文化因子的緣由所在,尤其是建國以來對於所在區域的經營便包括大面積的開荒種田。除此以外,兩地也都有輕工業的傳統,譬如毛絨紡織業,尤其是依託於畜牧業的羊毛/羊絨產業等都曾為地方的重要經濟支柱。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1949年以前,不管是陝西榆林,還是鄂爾多斯都沒有像樣的重工業,靠天吃飯、廣中薄收的農業以及規模較小的畜牧業便幾乎是當地全部的經濟命脈,而像能源、化工、電力此類經濟引擎也是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始才嶄露頭角。

2018年,國務院16號文批覆了《關於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發展規劃》,這其中既有對四地產業結構形成互補性的期望,也是在城鎮化進程中對於城市組團發展的更高要求。如果說,電影《地久天長》所敘述的時代背景是作為鋼鐵之城的包頭,那麼之於鄂爾多斯與榆林而言,彼二者所呈現出來的無疑是能源、電力、化工以及羊絨等。

相似的資源稟賦,相似的產業結構,比較在所難免。從內蒙古自治區的維度而言,鄂爾多斯被列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榆林雖然位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但由於在區域上遠離省府,從發展結果來看,早年間的榆林顯然也不及鄂爾多斯。

論經濟總量,榆林在2018年前的成績還不如它的鄰居鄂爾多斯,如後者在2017年還多了榆林約200個億。而榆林之所以在GDP層面追趕超越了鄂爾多斯,一方面是由於內蒙古層面GDP擠水分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集中釋放的能量使然,比如在過去的2018年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重大轉化項目,以及一大批填補產業空白的精細化工項目的落地等。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早年間的鄂爾多斯經歷了狂飆突進,成績斐然,即便時至今日依舊不可小覷。雖然不免有英雄遲暮之感,不過,從產業結構而言,鄂爾多斯第三產業的佔比在逐年提升,榆林雖然也有所提升,但第二產業坐大也是事實,這還不論榆林的人口比全境在邊牆以外的鄂爾多斯多了100多萬。

而且,無論如何,不管是人均GDP,還是人均收入,以及城鎮化的一系列指標、城市開放程度等,鄂爾多斯整體上依舊保持絕對的優勢,相比之下,榆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陝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把榆林建成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而具有影響力的城市不只是說在經濟規模上的大而強,還應該能夠向內生長出、向外輸送出具有影響力的器物、品牌或文化。

那麼,鄂爾多斯有享譽世界的品牌“鄂爾多斯”,榆林有什麼?

二、鄂爾多斯做對了什麼?

“鄂爾多斯”是蒙古語“官帳”的意思,大約在北元時,鄂爾多斯成為守護成吉思汗“八百室”的部落及萬戶名。15世紀中葉,隨著鄂爾多斯部落駐守河套(原伊克昭盟)地區,這一地區始稱鄂爾多斯。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據史料記載,公元1649年,也即是清順治六年,蒙古鄂爾多斯部六旗王公第一次會盟於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即今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王愛昭,故而得名伊克昭盟。2001年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原伊克昭盟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據聞,早年間外界民眾不知伊克昭盟何在,但是談及鄂爾多斯羊絨衫便都瞭然。由此,在一些民間的敘述中,鄂爾多斯市之得名便是源自早年間專注於羊絨產品的“鄂爾多斯”。果若如此,這大概也是原伊克昭盟易名為鄂爾多斯、樹立城市品牌的魄力之舉。

事實上,鄂爾多斯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而伊克昭盟羊絨衫廠又可追溯至上個世紀70年代加工山羊絨的伊克昭盟絨毛廠。改革開放以後,也即是在1979年,伊克昭盟東勝區以補償貿易的形式全套引進日本技術設備進行羊絨加工,突破了此前只能向外商提供初級羊毛產品的技術性限制。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1983年至1985年期間,伊克昭盟羊絨衫廠率先進行“砸三鐵”改革,全面實行“效益工資制”、“合同用工制”和“幹部競聘制”,無疑走在了全國的前列;1987年,“鄂爾多斯”商標申請註冊,1988年,國家工商局正式頒發了“鄂爾多斯”商標註冊證。

1989年,伊克昭盟羊絨衫廠與伊盟紡織工業公司分立,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同年,鄂爾多斯羊絨衫廠發起成立“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並打造出“中國一號無毛絨——KVSS”品牌。也是在這一年,“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經由中央電視臺播出以後,反饋積極,從此在行業內與消費者群體中的影響力劇增。

事實上,也正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先機,以及在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機遇中,國營伊克昭盟羊絨衫廠成為了具有市場活力的民營化鄂爾多斯集團。尤其是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鄂爾多斯更是立足於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產地的先天優勢,不斷完善經營體制和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產品技術和緊隨時尚潮流,尤其擅長品牌營銷之道,使得鄂爾多斯的品牌價值愈加凸顯。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這也是從一開始,原伊克昭盟羊絨衫廠在申請註冊“鄂爾多斯”商標之時就已然具有先見之明,一方面“鄂爾多斯”的商標名稱具備民族性、國際性的符號特質,另一方面也認清了企業發展需要走品牌化道路才是長久之計。

當然,後來的鄂爾多斯經歷了從紡織業到煤化工的轉型之路,如今的紡織服裝板塊也只是鄂爾多斯集團旗下眾多業務板塊之一,但無疑紡織服裝依舊是其品牌的基礎。也因此,鄂爾多斯不僅僅是一個服裝品牌,也是一個城市品牌,更是一個區域地理品牌,這也足以說明“得品牌者得天下”。

三、發現榆林的“鄂爾多斯”

在《不缺文化的陝西榆林,還缺什麼?》一文中,我指出榆林可能缺的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文明的以及互聯互通的思維”,以及有利於小微企業生長的“營商環境”和“輿論環境”,當然更重要的是人和人才。

羊毛出在羊身上,陝西榆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同屬於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的產地,不同之處在於,鄂爾多斯出了個“鄂爾多斯”,而榆林的鐵鍋燉羊肉是一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說榆林沒有生產羊絨製品的企業,早年間無論是榆林第一毛紡廠還是第二毛紡廠都曾輝煌一時,不過卻在後來全國轟轟烈烈的國企改制浪潮中無所作為。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當然,今天的榆林也還有不少生產羊毛絨產品的中小企業,比如通海絨業、羊老大、七隻羊、蒙賽爾、羊中王等企業,但是整體上而言,論品牌知名度還遠不及“鄂爾多斯”,產品結構也比較單一,而且以生產中低端產品為主。

因此,即便榆林有“中國羊毛防寒服名城”之譽,並且中、省、市相關規劃也都將羊毛防寒服作為陝西省特色產業進行重點發展,但是由於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在與全國乃至全球性企業的同類產品競爭中不免處於下風。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榆林的大多數民營企業在走出去、引進來的過程中缺乏大氣魄、大手筆,不管是在引進管理技術人才方面,還是資本運作以及品牌運作方面,比之於鄂爾多斯市的鄂爾多斯,其各家的經驗還略顯不足。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榆林全市羊毛絨企業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著名品牌11件、省級著名商標11件、省名牌產品4件,這也意味著在品牌建設方面榆林現有的羊毛絨企業還需要繼續突破。在資本運作方面,榆林通海絨業公司業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實現了榆林市本土企業上市“零突破”,並且其自身也在向中高端產品邁進,未來可期。

榆林為什麼出不了鄂爾多斯?

如果說早年間榆林的一些煤老闆在販賣羊毛的生意中大發其財,以此作為其日後進軍煤炭市場的啟動資金。那麼,在今天,榆林本土的部分羊毛絨企業主也在試圖染指能源化工或者房地產開發等生財能力強的行業,以此作為其兩條腿走路或多元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榆林市產業結構的歷史變遷,從當年不可一世的毛紡織行業,到曾擁有黃金十年的煤炭經濟,再到大能源大化工的時代。而在一個新的時期,榆林的羊毛絨產業能否迎來第二個春天,這也絕非僅僅寄託於這些獲利微薄的本土羊毛絨企業,更在於自上而下的對於區域產業結構和羊毛絨行業屬性的全面思考。

榆林是什麼,榆林的企業就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