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山裡山外,村道路尾,屋前屋後隨處可見一種四季常青的灌木,其味道獨特,生命力極強,任火燒泥埋,採伐蹂躪依舊茁壯成長。因其有佈散風驚,治頭痛風溼,被客家人稱為布驚樹;又因其能驅趕蚊子,亦被稱為蚊驚樹。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布驚樹

布驚樹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據傳,唐末藩鎮紛爭,中原連年戰亂,民不聊生,且瘟疾盛行,無醫少藥。為避戰禍、求活計,客家先祖們舉家南遷,顛沛流離,飢寒苦累,一傷病纏身、奄奄一息者倒在路邊灌木叢下,隨手採其嫩葉充飢,漸覺神清氣暢,腹漲腹痛等症狀漸無,甚奇,遂採而攜之。遇呻吟之病者,必慰之曰“不驚”(不用怕),施以嫩葉,愈者無數。此後,客家人一直稱這種樹為“不驚樹”。因“不”與“布”音同,故又稱“布驚樹”。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布驚籽

布驚樹的學名叫牡荊,它能治小兒驚風、解暑氣、去痧疾,尤其是七葉的布驚樹能治腰腳風溼。說布驚樹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全身是寶一點也不為過。在客家女子將近生孩子之前都會挖一些布驚樹頭和楓樹頭曬乾,等到坐月子的時候用這兩種植物煮水沖涼,以防坐月子後的風溼抽筋。布驚樹開花結果之時,客家人都會採摘布驚籽,然後曬乾縫製成枕頭,給剛出生的小孩做安眠去溼之用。摘布驚枝葉煎湯洗身,可以治皮膚病,摘其嫩葉擦身子可治癬疥。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布驚樹嫩芽

布驚樹嫩芽,是很多客家人最喜愛的野菜之一,也被稱為“布驚心”。採摘下來的布驚樹嫩芽,經過水煮過水後,再用水浸泡一個晚上,既可以自己吃,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高價時可賣到十多元一斤,整個採摘季下來,收入相當可觀。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燒布驚樹驅蚊

另外,在蚊香面世之前,客家人用布驚樹的枝葉加上穀殼燃燒後產生的煙來驅趕蚊子;在農藥、化肥普及之前,客家人採割布驚樹的嫩葉倒入茅廁浸漚,腐爛後用於農作物,催生五穀雜糧;在電飯煲流行之前,客家人用布驚樹的枝葉作為燃料燒水做飯。布驚樹的枝條柔韌,客家人用它製作柺杖、編制藤椅。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用布驚灰包鹼水粽

布驚樹還是客家人釀酒時的“保鮮劑”和包粽子時的“添加劑”。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左右,心靈手巧的客家女都會砍一大把布驚樹,然後將其曬成八、九成幹後,把其燒成“地灰”(草木灰),再把這些布驚灰收集起來,用布濾成乾淨的黃橙色的布驚灰水,加之於糯米上,蒸粽子時布驚的獨特香味和粽子葉、糯米混合一起,頓時香味四溢,讓人胃口大開。而在客家人的眼裡,布驚樹不但是粽子的特殊添加劑,也是客家釀酒的好幫手。清洗髮酵的酒缸時,在酒缸倒入熱水後,把新鮮的布驚樹枝和思茅綁成一紮,用來刷酒缸,刷完後把水倒掉,等酒缸冷了後再把拌勻了酒餅的“酒飯”放進酒缸內。而“酒飯”放進酒缸後,要把它整平,並在其中間挖一個小湖,把紮好的新鮮布驚葉樹枝和思茅放在上面,就能保持釀酒的鮮美度。

布驚樹:一種與客家人遷徙史頗有淵源的植物!

布驚花

如今,廣大的農村中,布驚樹依舊和客家人朝夕相處,善於採集草藥的客家人,已經把布驚樹當做傳統草藥之一,並在新的草藥研發中,不斷拓展著布驚樹的藥物作用。這裡是 ,分享客家精彩就在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也期待大家的打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