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事件回顧:


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2019年1月31日,翟天臨曬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錄用通知書。

2019年2月4日,央視春晚中翟天臨扮演打假警察,幾天後本人卻被打了假。

2019年2月8日,演員翟天臨因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不知知網為何物,其博士學位真實性受到質疑,開始被扒。有網友通過社交媒體爆料稱查出了翟天臨在博士期間的一篇論文,經過專業論文網站的查重,涉嫌抄襲黃山學院黃立華教授2006年發表的《一個有靈魂深度的人物----白孝文論》。


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2019年2月11日,北京電影學院成立調查組並按照相關程序啟動調查;2月11日晚,北大光華學院發聲明將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做出處理。

2019年2月14日,翟天臨通過個人微博發表致歉信。

2019年2月15日,教育部回應“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稱,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

2019年2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學發佈關於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調查說明: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同意翟天臨退站,責成光華管理學院作出深刻檢查。

2019年2月19日, 北京電影學院發佈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宣佈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博導資格。

學術不端,抄襲,造假的現象到底有多嚴重?據國外論文網站數據顯示,在1991年至2012年共收集的75萬篇涉及論文中,6372名中國作者中有688人被標記抄襲,比例超過10%,而註冊作者數最多的美國,26052名作者中涉嫌抄襲的比例為4.7%,同為工業發達國家的德國則為3.2%。2015年4月,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文獻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公司(BioMed Central,BMC)撤銷了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該公司暗示顯示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2010年,中國科技部曾組織對科研造假行為進行調查,根據《自然》雜誌顯示,在調查涉及的中國6家頂級研究機構的6000多名科研人員中,大約1/3承認有過剽竊、造假行為。而中國國情研究會調研員董協良調查則發現,每年網上揭露的國內學術造假事件大約有100起。中國買賣論文等造假行為的市場在2009年就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

面對這樣的學術不端的亂象與黑幕,國外都是怎麼樣應對處理的呢?


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歐美多數大學的官網裡就可以找到對論文抄襲剽竊的定義、判定方式、處罰方法,並且強烈聲明杜絕學術造假行為。德國的《學術頭銜使用法》也有明確規定,論文涉及抄襲、造假等學術不規範行為將剝奪其博士頭銜,購買虛假的博士頭銜、論文代筆將面臨懲罰甚至牢獄之災......

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即使情節沒有構成鋃鐺入獄,後果也十分嚴重。在機構上,會遭致警告、降級、撤職、解約等處罰;在學術上,會被取消博士學位、取消教授資格,各大基金會、學術期刊和出版社的大門也會對他們關閉;在政府行政上,會被禁止項目申請、取消政府頒發的各種榮譽。

很多網友表示,作為演員翟天臨的演技大眾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不惜造假硬去拗學霸人設?


學術造假下場應該多慘?


縱觀往今,不論是娛樂圈還是普通工作崗位,高學歷,海歸已然是職場上的香餑餑,不少幹部提拔靠的主要就是學歷, 教育在國人的心目中,具有異乎尋常的地位。但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我們何時才能享受到呢?

如今學歷成了進步之必須,靠能力吃飯成了絕少數現象,太多的生產過程要素決定了勞動成果分配。

翟天臨固然有錯,然而他的錯不過是個引子,監察部門是否應該徹查清楚,文憑,學術為什麼淪為商品可以買賣,要的是清楚毒瘤在哪,而不是道個歉,深刻檢查就完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