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重點大學的這些學霸,初中時都是怎麼學習的?資深教師講透了

表哥家女兒正上初中,談起理想,她很肯定地說,我想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的前途,做一份喜歡的工作。什麼是好大學呢?無非是985/211,或者說新進入大眾視野的“雙一流”。這也是每一個學子的夢想,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夢想呢?

為此,學習哥專門去諮詢了從教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在他看來,能考上好大學的初中生,不在於上了多少補習班,歸根結底在於兩個基本特質。經過他多年的觀察,初中這兩個特質比較好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個很不錯的出路。

首先我要說一下,從教時間越長,遇到的孩子越多,我也就越相信人吃五穀、天資有別。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中學幾年,他的父親簽字同意她不寫作業,最後她考上了清華。但她的個案的確不具有普遍意義,如果資質平庸的人硬生生的學聰明人的方法,絕大情況下會南轅北轍。對那些大多數資質平庸的學生來說,認真完成作業也未必能考得上 211 ,如果連作業都不寫的話,恐怕連一般二本都上不了。

所以,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學生,不要羨慕別人玩著就把高分給考了的榮光,不要盲目學習別人不寫作業不聽課就能穩坐班裡前幾的姿勢,也別迷信他們邊玩邊學的所謂經驗之談,那很可能是他們天分超常的結果。如果你是資質平庸的人,卻愣去學他們的做法,那是給自己挖坑。


習慣決定了孩子能走多遠

有研究發現:小學三年級和高二的認知相關係數0.82,初一與高二成績相關係數達0.90。也就是說:學生高二成績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預測的。看的就是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所養成的學習習慣,在初一時所掌握的學習方法,直接決定高二的學習成績。

曾經教過一個學生,是以某縣全縣第一的成績來到了市裡最好的初中,可能是作為優等生的長期心理,及家長不在身邊,主要是學習習慣培養上的疏忽,從初一開始成績就一落千丈,以至於後來連高中都沒考上。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學習習慣的差別表現在孩子們身上是這樣的:

習慣好的孩子的一天

養成了“預備”習慣的孩子。

預備鈴一響,她們就差不多從廁所裡出來了,看一眼課程表(其實,他們早就記住了每一天的每一節課程),回到座位,拿出該課的課本、文具等有關物品,從思想到物質均已做好準備,只等待上課鈴響老師進門。他們就那麼端坐著,注視著老師的一舉一動,聆聽著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環節的關鍵。他們可以回答出老師提出的絕大部分問題,等到下課鈴響,所有的內容也就基本掌握了。

成績較好的同學大都主動舉手。就學習效果而言,舉手與不舉手是大不一樣的。積極思考舉手示意的同學,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定是進行了快速而認真的思考,心中大致有了答案才自信地舉手等待老師的提問,即使沒有叫到自己,他也會將別的同學的發言與自己進行比較,完善自己的答案。在舉手前後等待回答的不長時間裡,他的大腦一直處於積極的運轉狀態,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實質已經瞭然於心。一旦老師叫到了自己,那他就又得到了口頭表達的機會,當他把老師提出的問題當眾回答以後,實際上,他的表達能力再一次得到了訓練。

具有良好作業習慣的同學,

會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即使是比較簡單,他們也一絲不苟。可以說,一絲不苟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他們明白,注意細節是取勝的法寶。拿作文來說,他們工整書寫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按照要求,寫夠字數,對每個詞語仔細推敲,更不要說對立意、內容、修辭、手法的斟酌。作業發下來以後,他們對每一道錯題,都緊皺眉頭,一定弄清楚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並且,保證,今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習慣不好的孩子的一天

上課鈴響,老師在黑板上寫好了題目,導入已經結束,三五分鐘過去了,你下去走走看看,仍舊有同學沒有拿出課本和筆記本,在低著頭翻找桌鬥裡那一團亂麻。此時,即使提問他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引得大家一陣鬨笑——這是沒有養成“預備”的習慣。

作業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負擔,不管留得多與少,他們都以排斥的心情待之,就像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無論那人怎麼做、做什麼,均不合吾意。迫於老師的壓力,無可奈何不情願翻開作業本,質量從何談起?字跡潦草,漏洞百出,有的居然直接就把選擇題的答案寫了上去,我才懶得去弄清楚為什麼選“A”而不選其他呢,有那功夫玩會兒多好。作業發下來,滿是紅紅的叉叉,可他們哪裡在乎呢?大有蝨子多了不咬的架勢。試想,成績從哪裡來?

學習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不是身體是腦力,有意思的是,腦子越用越靈,越懶越鈍。那些不舉手的同學,他們雖然與積極舉手的同學坐在一個教室裡聽同一個老師講課,但因為他們常時間出於被動狀態,對問題的領悟與掌握與舉手的同學自然相去甚遠,久而久之,考不出一個理想的分數也就是必然的了。

7-9年級孩子習慣養成一覽表

初一培養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以下五個環節:聽講、筆記、作業、改錯、總結。這五個環節與我們的成績息息相關,非常重要。

和成績的關係度:聽講與筆記,約40%,作業約10%,改錯約20%,總結約30%。

具體做法:聽講、筆記,時間分配:80%時間聽講,20%時間記筆記。

聽講聽什麼:老師對一個題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個題目或者一類題目的總結,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筆記記什麼:

(1)基礎的定義、定理、性質(一定要理解記憶)

(2)自己課上的靈感

(3)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4)老師的歸納與總結

作業:認真完成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落實,很重要

改錯:對自己沒掌握的知識的及時彌補與修正。

總結:總結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時間,但是對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歸納總結,編織成網。

1.按時完成老師部署的各種作業

這個要在每天及時將作業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邊做一邊玩,要高效率學習高效率的玩!初中學業任務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題書寫整潔、清晰

開始要重點要求步驟,對題目解答交待清楚通過步驟反應思維過程,不能出現跳步現象。在步驟清楚時再要求板書整齊(尤其男孩板書可能會馬虎些)

初中對步驟要求很嚴格,孩子們不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要麼寫很多,要麼跳步。等意識到問題時,很難停下來去改正。

初二培養思維能力

做好四會:會聽、會做、會講、會變。

會聽:會聽老師講課的關鍵點,聽講效率高

會做:把會的就成對的,準確、規範的進行書寫表達自己的思路

會講:把自己會的東西講解出來,能力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會變:題目的形式發生變化,能發現本質,準確解答

具體做法:

1.家長裝傻讓孩子把題目講給你聽

有時候家長要傻點,題目的解答你看懂裝沒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說你看不懂,讓孩子把過程講給你聽,把你講明白,過程還裝傻提些問題。

既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他(她)對題目理解更深一層!(題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講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讓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媽媽都不明白的題,是我講給他們講明白的。聽懂不意味著會做,會做不一定能做對。講題會加深進一步對題目的理解,對能力提高大有好處。

2.讓他(她)學會總結,做讀書筆記交流體會

學會一個章節或一冊,讓他(她)給你總結下知識,開始你可以幫助他(她),讓他(她)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最重要。

有些時候放鬆下,讓他(她)讀些名著、讀者或青年文摘、勵志類書,有感想時讓他(她)做好筆記,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些對人物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會總結和歸納,才能讓學習更高效,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一。

改進學習的思路,做好三多:

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

一題多解,打開思路,找到巧法

多題一解,歸納總結,找到通法

一題多變,形式多變,找到模型

初三培養自學能力

初三在延續思維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學習慣,自己學會整理和查找資料。

開始你可以操作讓他(她)看,逐漸讓他(她)自己整理你給予指導,到最後讓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

老師經常會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蹟,開始上網幫助她查資料,後來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開班會的資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圖像是她自己用相機拍。

另外孩子喜歡玩魔方,就讓她自己上網查資料整理相關資料(玩魔方有助於培養孩子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學能力,有意識做這方面培養,才能慢慢放手。

習慣養成要注意的幾點

1.要堅持

有家長留言說,給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難以堅持。這讓我想起身邊很多的熟悉的場景。

一個小學生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每天早起鍛鍊,結果某天晚上和家長一起看《中國好聲音》到11點多,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從此再也沒有進行過早鍛鍊。

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長、老師的合力下,上繳了手機也不再上網玩遊戲,可某一天在同學的拉攏下又一次身陷網遊不可收拾,雖然自己的保證書還隨身攜帶。

有很多愛美人士苦苦堅持數天晚間節食,結果一場好友聚會便自此守住餐桌迴歸舊途,飽享口腹之慾卻事後自責不已。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習慣從來不會消失,它蟄伏在大腦的基底核,當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時,它會再次出現。失憶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誘惑下進出迷宮,都是這個道理。”

2.寫下來

你的“習慣建立計劃”具體嗎?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嗎?

事實上,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寫下來”這個動作非常關鍵,通過寫下來我們才能在頭腦內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梳理清楚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才會不自覺地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這些是實際行為發生的“先行組織者”,沒有這些確定性的演練,我們的大腦缺少真切的行動指南。我們做事之前,大腦需要“儀式感”,其實質上是內心歸屬的確認,我們生活中幾乎時時處處都需要“儀式感”,不是嗎?

3.做可視化的進站記錄

比如,某件約定的事兒做好以後,在日曆上做出標記,以示自己當下的進展。

這給我們對做好的事起到一個心理確認的功能,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這是真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這個進展記錄儘可能放到醒目之處,另外也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達到堅持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