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一哥”公牛集團衝擊IPO遭同行“阻擊” 陷專利侵權被索賠10億元

“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冲击IPO遭同行“阻击” 陷专利侵权被索赔10亿元

日前,國內“天價”專利侵權案在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訴訟標的高達10億元。原告方為江蘇通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領科技”),曾通過專利訴訟官司保住了美國市場10%的份額;被告方是估值500億美元的插座行業“一哥”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牛集團”)。

財報顯示,公牛集團2015年的淨利潤僅為10億元。這宗案件的索賠金額是其一整年的淨利潤。

“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冲击IPO遭同行“阻击” 陷专利侵权被索赔10亿元

公牛集團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去年12月接到南京中院發來的文件,涉及問題是專利侵權,具體是保護門相關的專利。目前,律師在積極處理,後期有處理進展會在官網進行公佈。

此前,公牛集團憑藉著插座這一小物件實現了商業上的跨越,2018年9月,正式啟動A股上市程序向監管層正式遞交IPO申請書,其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資48.87億元,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投資項目建設。作為同行的通領科技,選擇在公牛集團衝擊資本市場期間來“發難”,被外界認為是在阻擊IPO。

江蘇通稅律師事務所一位專注於企業IPO研究的律師表示,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發行人應當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關事項。如果發行人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很可能影響其上市進程,甚至終止上市。

IPO排隊敏感期惹官司

公牛集團正值IPO排隊的敏感期,卻惹上了專利侵權官司。相關行業人士認為,IPO排隊期間出現專利訴訟導致最終上市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競爭對手可能通過各種方式來阻止擬上市公司的IPO上市計劃。

通領科技是否有意選擇一個敏感時段提起訴訟呢?公牛集團方面表示,在2018年12月25日收到了法院發來的文件後,才知悉這一訴訟情況。

而另一方面,對於“狙擊競爭對手上市”的說法,通領科技並不認可。通領科技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通領科技發現市場上有‘侵權’產品後,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準備起訴了。”

通領科技董事長陳伍勝也曾對媒體記者表示:“2018年遞過一次材料,但由於缺少部分信息,又補充了一下,直到2018年底才正式立案,這與公牛集團宣佈IPO的時間節點完全不同。”

他還補充道:“其實我們如果要阻礙公牛集團IPO,選擇其初審的時間打它一個措手不及就可以了,但這並不是我們要的。”通領科技似乎要通過反證,讓公眾明白通領科技起訴公牛集團的意圖本就簡單,就是聚焦於專利侵權本身。

但實際上,企業IPO排隊期間,確實可能受到專利侵權訴訟的負面影響。

今年1月份,信利光電IPO排隊兩年零十個月後,終遭到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否決。外界認為其上會失敗與專利侵權訴訟有一定關係。發審委曾密切關注信利光電與匯頂科技之間的專利訴訟,並要求信利光電解釋是否會對公司業務經營和持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除了信利光電之外,受累於專利糾紛而折戟IPO的企業,還有蘇州恆久、賽特新材、西點藥業、喬丹體育及方邦電子等公司。

公牛集團若要成功上會,迫在眉睫的就是解決其與通領集團的專利訴訟。

索賠金接近公司一年淨利潤

記者注意到,公牛集團近三年營收穩步增長,但在2017年營收突破70億元時,淨利潤反倒有所下降。根據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公牛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44.59億元、53.66億元、72.4億元和20.49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0億元、14.07億元、12.85億元和3.21億元。

在公牛集團淨利潤下滑的同時,通領科技又主張10億元的索賠金。而這又相當於公牛集團2015年一整年的淨利潤。如果公牛集團敗訴並償付10億元,勢必對公牛集團的財務情況造成不小的負擔。

對於外界認為的“天價”索賠金,陳伍勝並不認同。他曾對媒體記者表示,這是根據公牛集團的盈利計算所得。“公牛集團使用的我司兩項專利被應用到多款產品中,侵權時間也很長,所以綜合計算出這一賠償金額。”

據瞭解,通領科技起訴公牛集團未經許可使用的兩項專利,分別是發明專利支撐滑動式安全門(專利號為ZL201010297882.4)和實用新型專利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專利號為ZL201020681902.3)。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檢索兩項專利顯示,兩項涉案專利的主要內容均與安全插座有關。其中名為支撐滑動式安全門的發明專利,提供用在插孔上的保護門,單孔受力時無法隨意打開,正常接駁電器時,雙個插孔同時受壓,保護門才能夠順利打開。

在通領科技所訴侵權產品中,包括公牛魔方智能USB插座、公牛小白USB插座、立式帶USB插座、帶USB桌洞插座等多款產品,這些插座幾乎都有兒童保護門功能。對於公牛涉嫌侵犯專利產品是否與兒童保護門有關的問題,記者聯繫通領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因案件還在審理期,不方便對外界透露。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4月14日起,公牛集團開始實施新國標對轉換器提出增加保護門的新要求。而正是在同一年,通領科技打算進入國內市場,發現了市場上的涉嫌侵犯專利產品,開始做起訴準備。

通領科技外銷轉內銷

此次起訴公牛集團,讓通領科技再一次被公眾所熟知。而之前因其在美國成功贏得專利訴訟案受到業界關注。因其在專利保護的特有經歷,通領科技還在官網顯著位置設了“海外維權”板塊。

據瞭解,通領科技的早期業務是面向海外市場,目前在美國擁有14項發明專利,在加拿大擁有4項發明專利。2004年進入美國市場,以接地故障電流漏電保護器等產品的成本優勢,每年在美國市場創收5000多萬美元,佔領了10%的市場份額。

在與美國公司萊伏頓、帕西&西姆的專利侵權訴訟中,通領科技不僅勝訴,而且保住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

通領科技曾深受專利糾紛之苦,目前公司除了在美國、加拿大的專利外,國內三項專利有69項。而公牛集團作為業內龍頭企業,擁有專利的數量很可觀。公牛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截至去年7月26日,公牛集團及子公司擁有國內專利610項,國外專利4項。

此次專利訴訟還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通領科技計劃將業務由外銷轉內銷。通領科技早在2017年就打算回到國內,今年已經完成了3C認證,目前正與幾個大客戶商談合作事宜。

公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在積極應訴中,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在處理。長期以來,公司對知識產權非常重視,也尊重知識產權承擔的社會責任。其還認為,法律訴訟對公司的上市進程不產生影響,由於訴訟沒有結案,公司在積極準備上市相關的工作,其他上市進展以證監會披露的信息為準。

“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冲击IPO遭同行“阻击” 陷专利侵权被索赔10亿元

融創中國2018年業績持續高增長 孫宏斌對公司規模“挺滿意

老小區“蝶變新生” 上海萬科施展城市“微更新”魔法

世茂房地產2019年銷售目標2100億元 計劃未來分拆酒店、物業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