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漢語思維,是障礙中國人思維能力的主要原因,怎麼解決呢?

就從“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現代中國人的“創新能力”要比古代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弱太多。

今天依然能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延續數千年的中華文明,都是源自古代中國人的強大“創新能力”。

這是一件很讓人覺得奇怪的事情,古代中國人有著強大的“創新能力”,到了現代中國人這裡就莫名的消失了,難道是現代中國人退化了嗎?

其實,並不是現代中國人退化了,這其中的原因在於:

現代中國人與古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也就是說,現代中國人與古代中國人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一、古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古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得益於TA們所使用的“文言文”。

中國古代的“文言文的表現方式”與“日常溝通、思維的語言表達方式”是分離的,也就是“文、言”分離。

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並不能直接表示“語言”的內涵,而是隻能表示“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意識影像”。

我們如果借用“電腦”來看“語言”在人的思維中的位置,“語言”類似電腦前臺的表現,就和電腦一樣,有前臺的表現,就有後臺的運行,人類思維的後臺是“意識影像”。

古代中國的“文言文”不適合記錄“語言”本身,卻非常適合表現“語言”後臺的“意識影像”。

“文言文”的這種特點,我們從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中,就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中充滿了各種“意象”,極具畫面感。

中國古代“文言文”的這種特點,對於思維者的思維產生了根本性的規範作用。

即使思維者是用“語言”進行思維的,但是,在用“語言”思維以後,也必須去感知自己“語言”背後的“意象:意識影像”,只有把這種思維後臺的“意識影像”感受清晰了,才能用“文言文”表達出來。

所以,“文言文”的使用,無形中讓古代中國人普遍都用上了“用‘意識影像’思維”的這種非常高端的思維方式。

一個民族的知識分子階層如果普遍都用這種高端的“思維模式”,古代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怎麼可能弱呢?

二、用“意識影像”思維的厲害之處

用“意識影像”思維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思維模式,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一個人獨自發現了狹義、廣義《相對論》,就是源於他獨特的思維模式——用“意識影像”思維,他自己把“用‘意識影像’思維”稱之為“IMAGINATIONG”。

我們把“IMAGINATIONG”翻譯成“想象力”,但是,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G”與現代漢語的“想象力”並不是同一個含義,如果僅從現代漢語的“想象力”去理解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G”會產生歧義,愛因斯坦所說的“IMAGINATIONG”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的意思。

用現代漢語思維,是障礙中國人思維能力的主要原因,怎麼解決呢?

對於,真正會用“意識影像”進行思維的人來說,在“意識影像”中所認識到的“真實”比“在現實世界中用感官感覺到的真實”更為真實,所以,愛因斯坦說“IMAGINATIONG”是“實在因素”。

同樣的思維感受,王陽明稱之為“心外無物”、“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這裡我們先簡要地介紹一下“用‘意識影像’思維”,詳細的內容,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三、西方拼音文字與現代漢語,在思維中的作用對比

1、西方拼音文字在思維中的作用

對於西方拼音文字的認識,我們對英語比較熟悉,就拿英語來說。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比現代漢語要複雜得多,名詞有單複數、冠詞、所有格,動詞有各種時態、及物與不及物,還有各種從句什麼的。

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西方拼音文字為什麼如此複雜,幸虧世界選擇了英語作為了全世界通行的文字,否則其他的西方拼音文字更為複雜。

這是因為,西方拼音文字在其發展個過程中,“語言文字”與“語言文字”後臺的“意識影像”越來越高度統一的結果,也就是說現代西方的拼音文字所表現的,其實並不是語言本身,而是在用“語言”去界定、確定“語言”背後的“意識影像”,西方拼音文字所謂的複雜,其實都是用來界定、確定各種“意識影像”而產生的複雜。

西方拼音文字的這種複雜,對於用這種語言文字進行思維的人來說,可以幫助思維者能夠藉助語言的規定,很清晰地認識自己思維中的“意識影像”,這對提升思維者的思維質量太有幫助了。

英語學習者如果真的理解了西方拼音文字這一特點,就會發現,越是複雜的西方拼音文字,其實,越簡單,什麼都是確定性的,少了很多需要學習者去理解的內涵。

所以,在教英語的老師中,好的英語老師總是會提醒學生,寫出來的英文要讓看的人能感受到“畫面感”,沒有“畫面感”的英語都是中式英語,現代漢語普遍缺乏畫面感。

2、現代漢語文字在思維中的作用

現代漢語文字這種形式,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全新的,只是從清末以後才發展起來的,現代漢語文字雖然依然採用非常古老的漢字,但是,現代漢語的本質卻是拼音化的文字,所以,在對外漢語的教育中,就有拼音化的教學,不教漢字,只教漢語拼音,也能讓外國人學會講中國話。

因此,用現代漢語思維的人,普遍會遇到一個大問題。

現代漢語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語言”背後的“意識影像”遠沒有完成統一,所以,在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語言)”背後,往往混合著好幾個、好幾層的含義,需要聽的人自己去認識、理解。

但是,在現代漢語應用的過程中,習慣用現代漢語思維的人,在思維的過程中,只有對“詞語(語言)”意思的瞭解,而缺乏對“語言”背後“意識影像”的清晰認識。

這個我們自己可以體驗、對比一下,我們自己的思維與書寫的文字,明顯缺乏中國古代文言文與英語中的那種“畫面感”。

因此,我們大家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一個時刻都伴隨著我們的嚴重問題:

我們用現代漢語進行思維,就是現代中國人“創新能力”退化的主要原因。因為使用現代漢語思維,讓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現代中國人普遍都不用“意識影像”思維了。

即使是用現代漢語思維,現代漢語作為拼音文字,還沒有完成“語言”與“意識影像”統一的發展,所以,現代中國人都在語義混合的狀態下進行思維,這樣的思維,怎麼可能表現出“創新能力”呢?

不過,解決的方法也是挺簡單的,就是:學會古代中國人那樣,用“意識影像”思維

如何用“意識影像”思維?請關注:心智玩家。

用現代漢語思維,是障礙中國人思維能力的主要原因,怎麼解決呢?

心智玩家最新作品: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進程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老子真經》中有大量關於“用意識影像思維”的論述。

有興趣的網友可在噹噹雲閱讀、kindle、掌閱、百度閱讀、京東讀書中搜“老子真經”。

用現代漢語思維,是障礙中國人思維能力的主要原因,怎麼解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