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領導提拔某人前會試著冤枉他幾次?皆因關鍵時刻靠得住!

民國初年,大帥吳佩孚手下有一位名叫王懷慶悍將,此人手下的部隊戰鬥力很強,和《亮劍》裡的李雲龍有一拼。王懷慶除了打仗厲害,用人也非常有特色,他不用念過書的人,就算是留學生、軍校高才生也不用,城裡人也不用,專用農民,老家越偏遠越好,所以他身邊的軍官多是農民出身。

為啥領導提拔某人前會試著冤枉他幾次?皆因關鍵時刻靠得住!

據說王懷慶此人有些喜怒無常,經常無故打罵手下,那些任由他打罵的通常能很快得到提拔,不能忍受的則很難,這幾乎成了在他手下做事的潛規則。於是經常會有這樣的畫面:一個被打得鼻青臉腫的軍官笑容滿面地設宴慶功,一班好友不無嫉妒地拱手恭喜,主人嘴裡還不停地客氣:“同喜同喜!”畫面感極強。

民國王懷慶的用人方法很有意思,他的這種鞭打,其實非常類似一種壓力測試。那些在捱打的情況下,能忍得下心,吃得了苦的人,就意味著未來成為中層幹部後,受了委屈更能夠顧全大局。

成事很難不受委屈

當我們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我們越信任一個人,與之來往,或者交託去辦一些事情,出現誤會的次數就會增加,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而領導提拔一個人時,也會遇到相似的情況。提拔一名自己信賴的員工後,交代其辦的事就會越累越多,越來越重要。事情多了難免就會有誤會,而時間寶貴的領導是很難做到,事事都給出妥善解釋的,誤會在所難免。

這個時候,如果這位員工有點玻璃心,因為一時之氣撂挑子不幹了,這對於領導來說,損失是極大的!先不說交予的事情的重要性,臨時停掉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和損失,單就事後領導背上一個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標籤,就會在他今後的晉升中產生極為不利影響,而這個標籤一旦帶上,想洗脫是極難的!

為啥領導提拔某人前會試著冤枉他幾次?皆因關鍵時刻靠得住!

所以,很多領導在提拔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員工時,都會試著先“委屈”下這個人,如果他能顧全大局,承受壓力,那麼多半是個可造之材。而如果一點委屈都受不了,當面耍小脾氣,甚至還要找領導討個說法,領導就知道這是一位有些玻璃心的員工,提拔了相當於給自己裝了個不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丟下一堆爛攤子,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遇到這種情況領導往往會表面上非常客氣,但骨子裡卻已經給這位員工判了死刑,不是冷藏,也會盡可能的邊緣化,

中層幹部要當壞人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總喜歡先入為主的找到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等長大以後,步入社會,才發現真實世界裡,是不存在這種簡單的二元分的。一個慈眉善目的知心大姐,可能正是背後給領導打你小報告的始作俑者。而一位處處刁難你的“滅絕師太”,可能在領導即將給你“判死刑“的時候,為八竿子打不著的你做了擔保。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職場混久了,都會見到。公司裡的“好”與“壞”很難用肉眼區分。但話說回來,一個公司想要不斷銳意進取,確實需要一些人去做“壞人”。這裡的壞人並不是指那種處心積慮算計人的“真壞人”,而是那些為了集體利益敢於得罪一部分公司成員的人。

為啥領導提拔某人前會試著冤枉他幾次?皆因關鍵時刻靠得住!

一個人想要做到這點其實很難,因為大多數職場小白都習慣性的想要做一個“老好人”,天真的想要和所有人處好關係,但到最後往往會傷心的,發現一個事實:和所有人關係好,也就意味著和所有人關係都不好,這兩者沒有本質區別。

人分三六九等,人有遠近親疏。

說了壞人的“重要性”,在來說說這個角色為何要讓中層領導來扮演。很簡單,因為肯定不能讓董事長或總經理,這樣的一把手去扮演,不然公司就離關門歇業不遠了。而底層員工的能量極為有限,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有擔當的中層幹部,出來做“壞人”。

去敲打那些公司裡的既得利益集團,或者是消極怠工的部門,去得罪那些危害公司利益的人或“小集團”。最後來讓大領導做好人,各打五十大板後,將毒瘤問題名正言順的解決。中層領導雖然受了委屈,但放心,只要不是遇到那種不靠譜的領導,一般都會在事後加倍補償給你。

說到最後,一定會有人問,那今後領導故意委屈自己,就只能悶聲吃虧了麼?

這絕對不是的,領導可以通過“壓力測試”來考驗員工,員工同樣也可以反向挑選領導。畢竟生活中那種既沒擔當,又喜歡算計人的領導大有人在,被這些人算計了,悶聲吃虧就是傻了。那怎樣區分是領導考驗你,還是真想讓你背黑鍋呢?

這裡交給大家一個適用的辦法:可以觀察下領導身邊的人,那些和領導走的很近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如果領導身邊的中層幹部都是跟他打拼的多年的老團隊,那多半這位領導還是很有不錯的,值得你受受委屈,贏得領導的好感。而如果領導身邊都是些阿諛奉承,既要便宜又要面子的人,你就要當心了,這位領導可能就是看你老實好欺負!

所以一件事,千萬不能看表面,尤其是在有著自己獨立遊戲規則的職場。大家都是成年人,這也並不是教你虛偽,而是有些時候,每個人都需要“裝”一下,太真實了,很容易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