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16g內存,為啥都選兩條8G,不選16G單條,這難道有啥講究?

相信大家在看一些大神的配置,或者蝸牛這種裝機小編的配置的時候,發現內存經常是兩條8G,而不是一條16G,很多小夥伴也發出了疑問,難道這裡面有什麼講究?

同樣是16g內存,為啥都選兩條8G,不選16G單條,這難道有啥講究?

這就要扯到雙通道,一般來說CPU或者主板的內存控制器有兩個,可以支持兩條以上內存分別工作,每個控制器控制一個內存通道。在這兩個內存通CPU可分別尋址、讀取數據,從而使內存的帶寬增加一倍,數據存取速度也相應增加一倍(理論上)。

同樣是16g內存,為啥都選兩條8G,不選16G單條,這難道有啥講究?

這就對需要經常內存讀取寫入的軟件和遊戲非常有幫助,雙倍的帶寬大大加快了CPU和內存交換命令和信息的速度。

這就是為啥買兩條8G不買一條16g的原因,但是關於雙通道,很多人理解是錯誤的。

誤解一:兩條內存一定是雙通道?

這個是真不一定哦,一般來說目前的消費級主板和CPU都是支持雙通道的,這點沒問題,但是在四條內存插槽的主板上,如果插12或者34插槽這是無法形成雙通道的,必須得插24(優先)或13。

同樣是16g內存,為啥都選兩條8G,不選16G單條,這難道有啥講究?

誤解二:插滿四根就是四通道,三根就是三通道?

事實上,三通道四通道都是真實存在的,例如X58就支持3通道,X79、X299等就支持4通道,但是Z370、b360、B450等消費級的主板統統不支持,這些主板插四條內存也只是雙通道,13和24組成的雙通道。

誤解三:一定要一模一樣的內存才能組雙通道?

這也是不正常的,雙通道非常容易組建,只要是同代,無論是不同頻率還是不同容量都是可以組的,但是非對稱雙通道是隻取差的,舉幾個例子,DDR4 2133 8G和DDR4 3000 8G組雙通道,那麼兩條內存就變成DDR4 2133 16G,類似木桶效應。

那不同容量怎麼算的呢? ddr4 2400 4g和DDR4 2400 8G組成的雙通道是這樣的,8g內存裡的一半也就是4G內存和4G單條組成雙通道,8G內存剩餘的4g還是單通道。

雖說不一定要一模一樣的內存才能組雙通道,但是至少是相同頻率和容量的 ,這樣才不會有木桶效應,金士頓的3000和影馳十銓的3000是完全沒毛病的。

同樣是16g內存,為啥都選兩條8G,不選16G單條,這難道有啥講究?

另外雙通道內存對核顯提升是巨大的,想要利用好核顯,雙通道是非常有幫助的。對於獨顯來說,尤其是遊戲,雙通道影響比較大的是最低幀數,對體驗是有幫助,但是不是非常巨大。而一些專業軟件3DMAX、IBM Data Explorer、Lightscape雙通道還是必須的。

歸根結底,雙通道不是非要兩條8G,兩條16G一樣可以,最主要的還是錢,以及16G內存目前對於絕大多數人實在是浪費了。32G內存不是專業用途很難用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