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翻身的故事為啥不受觀眾們待見了?

歡迎前往關注。

有人想聽我聊《新喜劇之王》這本電影,說實話,星爺但凡拍片,我都是熱捧的。

無論好不好看,呵呵。

比如之前大話西遊重映,這種看了無數遍的網劇,我仍然去電影院看了,而且我看的那天、那場,倒數十分鐘的時候,仍然有一半的座位沒有賣出去,我就一個人默默的掏出手機,在網上截至訂票前,把剩下的沒賣掉的票都拍了。

所以,我評星爺的電影,你不要當真,人都會受到情緒的左右,誰都不例外。

不過今天我不想評價電影,我們來評價觀眾。

星爺的電影我永遠給滿分,但觀眾們並不買賬。大部分平臺上,沈騰的另兩部喜劇,《飛馳人生》和《瘋狂外星人》的評分都在7分以上,而星爺這本,只有6點幾。

如果說飛馳人生和瘋狂外星人並不出色,最多中規中矩,那麼很明顯,新一代的觀眾們已經不再肯為老段子買賬了。

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曾經讓80後們掉下無數眼淚的《喜劇之王》、《大話西遊》們,在90後,00後的市場面前,如此的不堪一擊?

是人變了麼?還是星爺跟不上時代了?

其實星爺沒有變,變的是時代。

85之前的人經歷的時代和85到之後的人經歷的時代,完全是兩樣的。

我記得99年的時候,我們在大學寢室裡,聊的都是數字英雄,所謂的數字英雄,無非柳傳志老爺子。

他是如何打破中科院的條條框框,如何走入市場經濟,如何風雲人物。

可如今的柳老爺子在新一代網民心目中的形象恐怕並非當年那樣。

對於85後們來說,打破條條框框?條條框框是什麼,他們見都沒有見過。他們有記憶開始,已經是90年代,熱火朝天的市場經濟了。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個打破之功未曾見到,可後面的壟斷之實,卻時時深刻體驗。

比如柳老爺子,在85後們的眼裡,無非就是壟斷了向政府供應PC的生意,毫無技術含量的攢機的集成商而已。

如果你能體會出這裡面的不同,放在星爺身上,就能想明白了。

星爺的電影火熱的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8,90年代。那時候,香港經濟隨著大陸的市場開放,非常的火熱。所謂人人都有機會。

我不知道85後們能否理解人人都有機會這句話背後的意思。

這就是告訴你,你天天都能看到身邊有鹹魚在翻身。

小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脫穎而出,屢見不鮮;每天都有機遇從你身邊擦肩而過,即使你這個沒有抓住,不要緊,很快又會有下一個機遇給到你。

最重要的是,這些機遇的門檻並不高。

這就是周星馳式電影的社會底色,他拍的都是底層的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隨處發生,隨地可見的真實故事。

不信你去翻看今日的大佬們的起家史,在8,90年代,他們中大多數都是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底層小人物。

戳中了社會的熱點,戳中了大家的內心,自然會戳中觀眾的淚點。

因為那個時代,還真有大話西遊式的純粹的感情,還真有喜劇之王式的奮鬥的故事。

可是後面的社會大環境,它變了。這個變化,不用我講,85後們都很熟悉。

你去看今天的香港,沒有熱血,沒有激情,沒有奮鬥,也沒有逆襲。

我們看到的香港,只有金融與地產,而地產實際上,仍然是另一種金融的外在表現形式。

香港的年輕人,拿著一萬出頭的薪水,和二十年前並無兩樣。但房價呢?市區每平米二十萬起,郊區十萬起。

他們即使買一套500萬的鴿子籠一樣小的25平米的房子,也依舊不可想象。

你說逆襲,怎麼逆襲呢?你告訴我。

金融和別的行業都不一樣,它本質就是賭場。在賭場裡,要麼你運氣爆棚,要麼你資金巨大,要麼你是個數學家。

運氣爆棚就是隨便你壓,壓什麼都是對的,這就排除了絕大多數人。

資金巨大的意思是你的容錯次數足夠多。兩個人對賭,如果差距不大,那肯定是資金大的人贏。因為你贏他一百次,他還可以繼續,而你呢?輸一次,就出局了。那你讓沒本金的人,怎麼逆襲呢?

最後這一點,依舊排除了絕大多數人。在複雜的數據裡面找規律,是違揹人性的。這需要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天賦,以及無數機緣巧合。

看到了麼?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痛點。

任何進步的本質就是迭代,我們昨天小號的文章講的非常清楚。你反覆試,只要試錯成本夠低,給你足夠的機會,你又夠勤奮,你試多了,就有機會試出正確的道路。

通過反覆的迭代前進,你就有可能逆襲,這就是8,90年代的社會背景,這就是星爺電影讓觀眾感同身受的緣故。

可是後來呢?後來逆襲成功的人,開始依靠資金優勢,抬高門檻,這就是為什麼00年到10年這十年間,80後,85前們的奮鬥要比60後,70後難的多的原因。

可就算如此,依舊給了一線生機。資金沒有優勢,人的天賦依舊可以發揮作用。利用人的因素,降低對外部世界的依賴。

這像什麼故事?這就像韓寒的《飛馳人生》,沈騰演的賽車手是天才,他也許車不如人家好,錢不如人家多,可他是天才,他用自己的天賦抵消了車子每公里比對手慢0.12秒的差距。

可故事再往後呢?2010年以後呢?

迭代的模式還在繼續,這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

可參與迭代的對象卻發生了變化,從人,變成了程序。就像交易,就像金融,逐步開始興起程序化交易,興起智能算法交易。

它還是迭代前進,可它已經不再是人的迭代,而是無數進程,無數算法在默默的迭代。

一個人類棋手,再努力,一天下50盤棋,一輩子,下一百萬盤棋。

可是程序呢?你睡一夜,醒來,它已經下完一百萬盤棋了......

程序化交易,它可以在數據的海洋裡,把所有的坑都踩無數遍,所耗費的,只是一點點的電費。

就像一個交易大師,它活了幾百億年。而現在逆襲的人們要面對的,是這種練功練了幾百億年的對手.....

這就是今天的社會痛點,你發現做個小生意,人家網店頭部效應;你發現開個工廠,一兩家頭部廠子把成本壓到你無法參與;你想當明星,別人不看演技,人家看的是自帶流量的小鮮肉。

別說群眾演員沒有演習的機會,連老戲骨們,也多年登不上舞臺了。

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星爺講的一個個底層小人物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讓人們無法相信。自然,難以得到好評。

《飛馳人生》裡那個男二號,沈騰的對手,說過一句話:“我砸的錢比別人都多,我砸的時間也比別人都多,我贏又有什麼稀奇?”

這句話,在未來的時代裡,會更深刻,因為,不一定還要人參賽了。上去參賽的也許就是個程序而已。

對於程序來說,拼誰砸的錢多,誰砸的時間多,這不就是個人工智能的迭代故事麼?

《飛馳人生》裡的男二號說,如果你想要公平,就來參加體育比賽,如果你想要絕對公平,就不要參加體育比賽。

但未來的世界裡,不要說絕對公平,只怕,連公平,也不會再有。

這就是我看星爺的電影仍會掉淚的原因,不是它拍的好,也不是它真實。而是它不真實,它落伍的樣子,讓我想起了過往。

當然,它拍的不如二十年前那本喜劇之王。

那本電影中的尹天仇最終也不過在社區劇場裡演戲,而這本新喜劇之王卻毫無理由的成了大明星。

關於電影最終點睛的那句臺詞,女主告訴群演兩句話。

1、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要問自己的內心。

2、又多餘的補充了一句,只要你努力,你一定會成功。

在我看來,只要你努力,早晚會成功這句話就跟2006年很多散戶高喊死了也不賣,不漲到一萬點不回來,是一樣的。

結果他們真的回不來了。

只要你努力,早晚會成功,說白了就是投資沒有止損位。

努力無非付出金錢與時間。

你有100塊錢,虧到什麼時候收手呢?是5塊,還是10塊?

你有40年的光陰好奮鬥,虧到什麼歲數收手呢?是5年,還是10年?

你總得有個止損位,只要肯努力,早晚會成功的這個早晚是指一萬年,可你的壽命才一百年。如果這個早晚落在你的壽命之後,那它成不成和你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人成天拿李安說事,說他在家裡待了六年,被太太養了六年。可你要注意哦,那也就是六年嘛。如果是六十年,這就不是勵志的故事,而是一個沒有止損的SB故事了。

這故事讓缺心眼的人聽了去,以為只要肯等待,一定會成功。但被有止損概念的人聽了去,就知道,李安也是有止損的,他追夢,終究還是有時間止損位的。

這個時間止損位,只是恰好比六年略大一點而已。

想明白這一點,你就該知道,人生一定要有止損,無論是金錢的投入還是時間的投入。

我從來也沒有鼓勵過任何人一輩子抱殘守缺,絕不嘗試的保守主義;但任何嘗試,都該有明確的,嚴格的止損位

你掏2塊錢出來,如果贏了1塊錢,該怎麼辦?

就拿贏來的那1塊錢去玩,把你那兩塊錢收回去吧,直到你贏得整個賭場,這就叫風險管理。說白了,拿利潤去拼,你要始終保證自己是光屁股上的賭場,盈虧都不心疼。

如果你一旦發現2塊錢贏了1塊錢,就把所有的血汗錢都壓上去,那你就被賭場當豬宰了。

這就叫人性中的貪婪。

奮鬥與痴妄,理想與幻想,中間差的,就這麼一點點。

昨日記憶承載3文章鏈接:

生活,就像過年裡的牌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