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靈魂伴侶的迷思【精神美文】



靜下來可以聽聽音頻:靜靜體會

人的生命有四種層次:

一是四大假合的身體。這個身體需要吃喝,需要保暖防寒,需要互動、呵護、性愛、滋養、生兒育女以傳宗接代。

二是被色、聲、香、味、觸所糾纏,而忙碌不已的「多情體」。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倫流值班,是多情體的特色。

三是講究邏輯理性的「學問體」。它的生存形態是讀書考試、拿文憑頭銜、獲取成就,以及平衡名、利、權、情。

四是無染、無依賴的源頭心靈母體。

關於靈魂伴侶的迷思【精神美文】


前三種生命層次的進化是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到有。最後那個心靈母體也叫「靈魂」,它是反向進化,最後只剩下一顆摩尼寶珠,一道鳳凰靈光,一股神仙龍氣!

身體需要伴侶,而且不止一種伴侶。你喜歡打網球,就會有打網球的夥伴,而如果你的婚姻伴侶只對打麻將感興趣,那麼,你去網球場,她就去麻將間。然後,你在網球場見到一個與你志趣相投的人,她的網球身材和特質讓你產止生某種「浪漫」的衝動情緒,這種感覺可能會讓你背離婚姻,但她不會是你實質的靈魂伴侶。

多情體也需要伴侶,因為情感需要被聆聽、被撫慰,最喜歡被接納、同情以及被隨聲附和。這時候,如果恰好出現一個人,他不但接納、理解,還伴以淚水和禮物。於是,浪漫、溫馨及互相認同促成了一段關係,但這也不是實相中的靈魂伴侶。

知性的學問體,同樣需要伴侶,比如,互相切磋研究的學術同好,共同創業的生意夥伴,一起打拼的朋友或配偶。有句老話叫做「一個好漢三個幫」,桃園三結義就是幾條好漢為共同的理想和志向奮鬥的故事。

這三種生命層次是在互相認同、互相肯定的基礎上結交夥伴、朋友和配偶的,都是以慾望為條件:第一種層次是性慾,第二種層次是情慾,第三種層次則是功利慾。然而,人類的歷史處處充滿朋友反目成仇、夫妻移情別戀、同行因為嫉妒而互相傷害等「背叛」行為。因此,人們把追求完滿和諧及全然信任的美夢寄託於「靈魂伴侶」。

關於靈魂伴侶的迷思【精神美文】


但事實上,靈魂本身並不需要伴侶,靈魂需要的是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回家!世上並沒有任何事物像靈魂一樣獨往獨來,正如釋迦牟尼一生下來就宣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獨尊」指的就是不攀任何外緣的靈魂特質。

身體、多情體和學問體這三種層次的生命,一生下來就進入關係之中,所有的運作都是人找人,而人找人是為了證明自己。關係中有對比、有糾纏,有合作、有動力,靠的就是「關係」的人氣---在「人氣」中發展,在「人氣」中得名、得利、得肯定,另一方面卻也為了「人氣」奔波勞累、絞盡腦汁,剪不斷理還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靈魂本身更喜歡「觀自在」,靈魂喜歡無關係、無對待、無糾纏。靈魂的清醒覺知緣自性空,空中妙有見三千大千世界當中的那個「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情無情皆是靈魂伴侶,而氣、脈、明點更是伴侶中的極致精品。靈魂更覺知感情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要慎重明智地選擇關係,隨緣不隨欲,因為隨緣是為了了緣了業,而隨欲是造作新的業力。

各類「伴侶」在靈魂旅途中先後應因緣而出現,這個「因緣」是個體生命的興趣和專注力有意無意「求」來的,而求來的關係扮演著鏡子和外師的角色,共同的使命是要幫助主體放棄外求。當人全然承擔起自己的生命時,就會有內求的質量,一個不承擔的人才會外求。現在人們之所以渴求所謂的「靈魂伴侶」,其實是因為不想獨自承擔自己的生命,是因為承擔的能力愈來愈小,而自我幻相愈來愈大。另外一方面,以「靈脩」為包裝而玩「性」消遣、性取悅,也是現代人的通病。

因此,如果一個人喜歡不假外緣而自己靜靜獨處,可以和自己平靜舒服地在一起,就是最美好、最溫馨的戀愛,是最浪漫的情人。這時如果再遇到另外一位喜歡觀自在的人,兩個人於內在深處心心相印,那是一件值得祝福和讚賞的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