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往往長得好看


為什麼聰明人往往長得好看


​有時候覺得,聖人的話可愛但未必可信,更不可期。和歷史較真就像和未來較勁一樣危險。還記得的盧梭的那句可愛的話麼?“人,生而平等,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聖人的話,只可偏聽,不可全信。入世如入枷鎖,此言不假,但生而平等,恐怕非真。

聰明人往往有好長相,這個問題並不比“醜人往往比較聰明”更荒謬。因為後者雖不能被證偽,卻也不能被證實。而前者似乎有專門的社會學家研究之,並得出饒有興味的結論來。

何為長相好?五官精緻?身材曼妙?抑或舉手投足溫文爾雅?恐怕沒人否認這是一個模糊而又複雜的概念。糾纏不清的“長相”概念留給哲人,這裡存而不論,來看方家給出的聰明與長相之所以惺惺相惜的有趣的解釋:

其一,基因遺傳論。大抵謂聰明的男人往往身處上層,他們多選擇與漂亮的女性成婚。若干代後基因自然轉優。反之亦然。張藝謀在談及尋找《山楂樹之戀》女主人公的艱難時曾說:“現在的孩子越生越難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帥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闆、有錢人、老男人。所以現在的九零後,真長得不行。”贊同者不少,但我覺得此言經不起推敲:

不跟這些智商高的有錢人結婚,培育下一代,難道要跟平庸的帥哥結婚?美女自古就愛和智商高,有能力的,即使醜一點,但本事大的男子漢結婚,自古皆然。不以外貌或單純的身體壯碩而以智商高,有能力(基本上表現為經濟實力)為擇偶主要標準,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符合人種進化的規律。

我們當然不排除那些既聰明長相又好的人兩兩結合而有無上幸福,且生兒養女往往能得天之獨厚。這固不必論。但上天是無情的,聰明與美貌常常判然兩分,不可兼得。即便是得二者而兼之,也難免以某方面為主導。因此,按照排列組合的原理,聰明、長相好、不聰明、長相不好的結合共有十種情形。假設聰明人為A ,長相好為B ,以上兩兩結合,可得出最佳的結合是AB、AA、BB。很明顯,AB即聰明人與貌美者相結合是邏輯上的最佳選擇。這裡請注意,題目其實換一種說法也成立,就是長相好的人為什麼往往聰明。

其二,環境養成論

習養。出身優越的小孩子“眼格子”尖些,說的就是習養。從小父母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更有環境薰陶之、涵養之。馬克思有言,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說,一個人,實際上是他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的總和。因此,出身較好的孩子生活的“密度”也大,自然相貌氣質上要勝一籌。

富養。形容姣好的嬰孩往往被較好得對待。他們打小就受到父母、親戚、老師、甚至保姆的更多的呵護,所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顯然有利於他們健全的智能的培養。

自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聰明的孩子往往更懂得保養自己的身體和愉悅自己的感官,更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形象,更愛美且不吝付出,這樣使身心良性循環,增進形體的俊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