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

有人身體自由,心卻在流浪,有人身體被困,心卻自由。

大多數人被金錢的牢籠囚困,總喜歡拿物質的多寡來衡量成功與否,可以說,我們的靈魂並不自由。

極個別無視外在物質條件追求精神歷練的人,往往忽視了常人眼中的必需品,選擇了精神富足地流浪。

最近我也看到了這則短視頻,說實話,這位衣著邋遢、蓬頭垢面、鬍子拉碴的大叔,氣質的確不同於一般人,可以說他是個讀書人。尤其他提出當下人們精神匱乏,提倡多讀書,推崇德在才之前,這些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但是,人家並沒有自稱什麼大師,這名號是自媒體們送的,對於這種現象,我有話要說。

1,他沒有自稱大師,到處帶著書本,帶頭讀書,宣揚真善美並沒有什麼不好的。

2,他不接受施捨,並不一定缺錢,只是選擇了一種有別於眾人的生活方式。

3,他也是炒作的受害者,如果他一心想要追求精神修行,那麼自媒體的打擾只會適得其反。

4,“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這樣的對比很強烈,適合炒作。類似之前的流浪帝、犀利哥等等,都是一種畸形的流量炒作。

客觀地講,他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讀書人,稱不上什麼大師,但確實比個別譁眾取寵類似射墨、醜書、學術造假之流要好上太多。只是希望他不要被過度誇大,也不要被過度曝光,那樣,對於他,對於我們都是有弊無利的。

“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所謂的射墨大師

在當下小丑粉墨登場混上殿堂者有之,大師特立獨行混跡江湖者有之,但都是個別現象,畢竟,當下網絡太發達,想要查清一個人的底細只是分分鐘鐘的問題。沽名釣譽之輩,學術造假之流終究只是小丑,倘若真正才高八斗也不至於流浪街頭。

喧囂過後,總是留下一地雞毛。只希望在流量狂歡之後,他對讀書的執著,對德行的推崇能夠感染到你我。

他究竟是誰並不重要,他的身上有你我缺少的東西。

隨著“流浪大師”的爆紅,網上有人公佈了所謂的流浪大師的真實身份信息,但真假還很難說,這些信息更多的只是想把“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凸顯出來,想要證明這位流浪大師有工作、有房子,只是因為思想太過超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又不肯放下內心的桀驁,最終選擇了帶著書本流浪。

“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還有人說他遭遇了什麼家庭變故,也有人說他身世奇特,總而言之,道聽途說的概率太大。個人對上面的種種說法並不感興趣,我只知道,他既然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那就有自己的理由,我們不該去過多的打擾。

如果他是真的一心流浪,那麼我們非得追查其身份的做法顯然不妥,如果只是別人的炒作,那麼披露他身份的做法更不合適。

無論他的身份是什麼,他的那種輕物質重修行,提倡讀書,重視道德的言行,令我們很多人發自內心的佩服。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有過跳脫塵世束縛,一心追逐夢想的念頭,可惜絕大部分人到最後都向生活妥協了。而他,就是那個獨自挑戰風車的堂吉訶德,就像目光超前堅持真理的喬爾丹諾布魯諾一樣,為了心中的理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勇敢地堅持自我。

“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或許他的外表和內涵形成了太大的反差,而這種矛盾衝突正是所有戲曲和故事中最抓人眼球的地方。無論是視覺衝擊還是語言影響,他的出現讓大家不自覺地同某些高居殿堂譁眾取寵之輩做了比較。

他的出現其實喚醒了眾人內心深處的某種情節。大家難免會聯繫到曾經落魄的自己,曾經鬱郁不得志的自己,曾經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自己。我自己在看到他時,的確會有某種思緒被牽動,不自覺地便想認同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文人。

他或許並不在乎,甚至不想被過多的關注,只是太多好事者選擇了主動的介入他的生活。如果我們真的尊重他,還是要平視,不要俯視也無需仰視。最好是放過他,也放過我們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比什麼都重要。

“流浪大師”現象帶來的思考,是他在流浪,還是我們在流浪?

若靈魂無法安放,便讓軀體選擇流浪。

其實,如果你留心一下,生活中的確有不少因為種種原因有才華卻不得志的人,甚至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在潛意識裡也認為自己屬於那種人,主觀帶入的想法讓我們更加願意相信流浪大師的故事

或者說,真正在流浪的不是他,而是我們,是我們曾經的小小夢想,是我們深埋在心中的那份不甘。

最後,希望那些懷揣夢想的人都能經得起風浪,看得見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