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曾有人說: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的眼裡。世間眾生擁有眾生之相,各有不同,有各自的喜好享受著幸福,也有各自的煩惱忍受著痛苦。眾生之苦大多不是來自缺衣少食、挨餓受凍等等物質上的匱乏,而是因身不由己的精神上的煎熬,太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感覺而自尋煩惱。被人恭敬滿心歡喜,反之遭人輕蔑而心中失落。

仔細想想,無論別人言語上如何對待你,都無法傷你半分毫髮,唯一能傷害到你的是自己的心態。對於內心強大之人來說,他人言語無法傷害到體膚,無法影響到精神,更無法將人推入三惡道趣。若你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太在意他人言語又過於敏感,結果不但會擾亂意識,影響身心,而且造出諸多惡業。活在別人的嘴裡,等於為他人而活,何必讓別人的言語左右自己的人生,何必讓茶餘飯後閒談話語成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總結大多數人說人分成以下六種類型:

其一,依照自己的想法說話。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並未真正瞭解真實情況而發言,賣弄那點兒東拼西湊的學問,實現自我精神勝利法;

其二,依據心情喜怒來說,反覆無常。此時說好彼時又說壞,有當面這樣說,掉過頭去就可能那樣說;

其三,依據個人喜好來評判。個人感覺好就大力讚歎,自己不認可又極力誹謗;

其四,依據關係遠近來評判。關係近的就讚歎,關係疏遠之人就加以誹謗;

其五,依據利益劃分,表裡不一。與他有利,或有好處之事,就如嘴上抹蜜,永遠說的甜言蜜語,心裡卻萬分的蔑視和輕賤;

其六,依據順應程度而評價,順他意者誇讚,不順應者轉而捕風捉影,陰陽怪氣,製造空穴來風誹謗人。

這六種情況都沒有依據客觀事實做出評判。所以我們應該做個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運之人,不能活在別人的舌尖上,他人之言僅供參考。以道德標準來衡量規範言行,而不是為他人言語而活。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你只有自我管理,完善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別人的心情來左右我們的心態,內心強大做好自己,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做出經得起自己良知評判的言行足矣。如果你活在別人的舌尖上,你一輩子很痛苦,因為你無法管理他人的喉舌,還不如自身內心強大,不為所動,堅定自己的信念。

若我們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執著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態度,按他人言語要求自己“得做好”,生活過“得舒服”,更有甚者按別人的好惡選擇自己的信仰,怕別人議論,怕別人說三道四,而去做那個功課,拜這個師父,從此你的修行之路停留在反反覆覆,原地踏步的階段。我們許多痛苦煩惱來自怕人說,太在乎面子。所謂的面子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別人說完早日忘到九霄雲外去了,而你還當回事情放在心裡,折磨著自己,為了一句話而糾結。議論就議論,有讚歎者,就有誹謗者;有誹謗者,就有讚歎者。人世間本來就是說說別人,又被別人說說的過程,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讚歎你,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誹謗你。

本教的經典裡也這樣講過,佛祖幸饒彌沃是功德圓滿的大佛,也有人恭敬讚歎頂禮,也有無知誹謗者。雍仲本教是如來正法,有恭敬學習者,也有邪見排斥者。偉大的佛祖幸饒彌沃等諸佛菩薩都無法讓所有的人讚歎滿意,何況一介凡夫。

所以無需對自己施加過多壓力,活得自在一點,豁達一點!我們需要活在自己眼裡,而不要活在別人嘴裡。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讓別人的嘴巴左右我們的生活,你將活得很累,我們要為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