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工農宣傳畫:親如一家,機械支援暖人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業生產尤其離不開耕作機械的幫助。圖為大力支農奪豐收,在一位車間工人的帶領下,剛出廠的拖拉機開進農田,為收穫作物增磚添瓦。

祖祖輩輩使用畜力耕作,第一次見到不吃草不喝水的拖拉機,村民們好奇而喜悅,敲鑼打鼓過來圍觀。也起了一個貼切形象的名字:鐵牛。

圖為俺村又添新機床。除了傳統的小麥玉米,歷史上我國不少地區也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有了這些機床的幫助,可是向現代化農業邁進了一大步。

加強城鄉物資交流,鞏固工農聯盟。60年代的時候,農業機械化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工人兄弟機械支援的同時,平常生產的農藥化肥也解決了農業耕作中的不少難題。

圖為把原料送到工廠,把機器帶給農莊。有來有往,一進一出,方便農民兄弟的同時,也解決了不少農產品加工廠的原料來源問題,也是互利共贏了。

增產棉花,多織棉布。從農村裡採購來大量棉花,圖中這家棉布生產廠形勢大好,車間內忙忙碌碌一片紅火。過不了多久,這些棉花做成的棉布也會走進千家萬戶。

圖為工農一家喜迎春。冬末春初,一隊拖拉機的到來打破了村子裡的靜謐,也為一年的豐收開了一個好頭。農業機械化普及的現在,這種手扶式拖拉機基本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