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保持隨時可以讓自己心靈康復的能力

當下的每一個善念都是我們接下來一系列善念的起點。每個人都有慈悲之情,在慈悲中去接觸美的體驗,接受美的生活。從而去真誠、讚賞、接納和共情身邊的每個人。促進來訪者生生不息的生活。

每個來訪者本身的問題都是帶有結構的,當這個結構出現問題的時候,諮詢師就需要去解構。比如說很多來訪者都是比較自卑的,那麼自卑情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演變成對自我的否定。就會對很多事情不敢去做,很多話也不敢去說。慢慢地隨著時光流逝,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會出現困擾,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去支撐自己了。


時刻保持隨時可以讓自己心靈康復的能力


一個人失去心靈康復的能力,那麼接下來就對生活失去了足夠的熱忱。每天就會活在掙扎之中。比如有一句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那麼就是開始這個人是對蛇的害怕,慢慢演變成只要跟蛇的模樣相類似的,都會感到害怕。這種害怕其實已經產生了一種泛化,對自我的內心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個生活故事並不僅僅就是一個生活模式,還會有其它類型的生活方式,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體會。當來訪者鑽進死衚衕裡,那麼諮詢師就需要扮演一個開拓者,去幫助來訪者打開他們的另一個世界。重新建構一個新的世界。


時刻保持隨時可以讓自己心靈康復的能力


知識不像物品,可以從這個傳遞到另一個,需要本身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從而再去接受其它的知識體系。學習新知識是需要從舊有的知識體系中去學習,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

知識不是屬於某一個人擁有的,知識是通過做出來的,奮鬥出來的,努力出來的。知識是通過認知者彼此之間的溝通產生的。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需要通過後期的學習、教授、傳遞才能獲得新的知識技能。


時刻保持隨時可以讓自己心靈康復的能力


敘事心理治療認為個人所知覺的現實是由建構主義產生的,個人建構出來的現實是有很多的選擇性,那麼諮詢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呢?

諮詢師需要很清楚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產生固化的、如何影響來訪者的心裡的。這時候需要來訪者具有足夠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從而幫助來訪者澄清問題、解釋問題。

我們人類具有概括化和走捷徑的心理特性。當我們對於某一件事嘗過幾次甜頭,就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去機械地重複性地老生常談這些固有地經驗,從而減少了很多地反思自己地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